中南半岛的民族溯源以及联盟战略 - 明夷济

发布时间:2012-11-24 14:40: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南半岛的民族溯源以及联盟战略

2009-12-25

作者:明夷济

我的文章基本上是在无休止的无聊时间思考出来的,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去做维持生活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显然有利于我的思考,我借助工作的时间去思考我想要写的文章,基本思路理清之后,到电脑面前文字就如流水而来。通常我一晚上就可以拿出一篇,然而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一周,甚至连个文章的题目都起不出来。



通常我写文章,主要是探讨一种地缘战略,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我必须形成这样的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宏观与微观,辩证法。纵向上,从时间上即历史来考察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来龙去脉,以及与文章主体之间的联系等。横向上,要与类似问题做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历史在其中起到了方法论的作用,一种借鉴作用。而对于宏观和微观,战略基本上是宏观的东西,可是理论总是很难被人理解,于是借助微观的东西让人通俗易懂。比如两个国家的关系,可以通过两人之间的关系做一下类比,这样理解起来就不会有难度。而对于辩证法,这主要是针对掌握资料上的利用。故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而显然关于某些历史的资料,通常是经过篡改的。如果不能够审慎利用,错误的资料,会引起错误的答案。而另一方面,尽管我是个民族主义者,但是在民族与国家问题上,我总会换位思考,一边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谋划国家战略,一边站在别的国家与民族立场上,来看待问题。



而这篇文章直到现在依然无法着手,主要是缺乏纵向研究中的历史资料。缺少各个朝代的列国志,如果有了这些资料,我可以探索中南半岛国家与民族的来龙去脉。离开了学校的图书馆,这些资料既不好买还价格昂贵。



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中南半岛国家的民族从哪儿来?人口有多少?分布在哪儿?

2、中南半岛国家民族的形成,语言和文字

3、中南半岛民族国家的形成时间、国家人口和控制范围

前两个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而第三个问题现在很少人去研究,尤其是对人口和控制区域而言。

4、华人在中南半岛的分布以及人口,经济地位,经济生活和语言习惯

5、当今中南半岛各国人民的语言文字,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这需要实地考察)

6、未来形成的交通网路线。铁路(高速)和高速公路等

7、中国与东盟的申根区:人员与货物流通



我写文章的步骤是:



第一步:由目前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准备提出某种战略



第二步:对涉及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过去进行研究,搜索相关资料



第三步: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得出结论



一、中南半岛国家和民族的形成



人类社会不是一开始就有国家的,当某个地区有了军队,官僚机构和税收,可以说是形成了国家。没有军队的国家不能称为国家,有了军队就能够对构成国家元素的居民和土地进行有效地控制。(尽管现在这样的说法可能不准确,比如梵蒂冈)没有官僚机构同样不能构成国家,通过官僚机构才能够对国家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样没有税收,就不能够维持军队和官僚机构。而显然早期的部落联盟不能算做国家,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实际上在宋朝以前,这些地区处于一种部落形式的无政府状态。最后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早期国家的特点是:领土面积小,人口少。



商汤三十里而臣诸侯,周文王七十里而王天下。就是说构成中国早期国家的领土相当的小,这么小的领土内所拥有的居民数量自然也是很少。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春秋时期中国境内除了有春秋五霸还有诸多的小国并立。中南半岛各国基本上是在9-10世纪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也就是说在国家的形成上,中国至少要比中南半岛早1000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周王朝的形成,恰恰可以理解中南半岛早期国家的形成。也就是说在宋朝建立之前,中南半岛还处于一种部落向最初国家转变的状态。而宋朝之后的那些时间,尽管这些地区出现了若干的集权国家,但是所拥有的领土不应过大,人口也不应过多。既然中南半岛国家面积小人口又少,但是为什么中国对此地区的战争还会遭遇到失败呢?(比如宋朝对越战争,元朝征服越南和缅甸战争,明朝对越战争,清朝对缅甸战争)其中一个原因是经常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出现。另外一个因素可以这样理解:蒙古的10万铁骑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兵不在多。



国家是民族的载体。纵观全世界,最初国家的形成基本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是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还是欧洲的罗马、非洲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国家,大都按照这样的模式。由部落联盟,再到各个小公国,然后到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或者直接由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对于前者,中国商周王朝的形成,印度孔雀帝国的形成,欧洲日耳曼国家的确立是联盟到分封的小公国,然后到中央集权的国家。对于后者,蒙古帝国的形成,就是从部落的联合最后走向国家的。



那么中南半岛国家的形成,也脱离不了以上的模式。缅甸、泰国和老挝国家的形成,就是从部落发展到诸个小国,最后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从世界范围内民族国家的起源来看,大多数国家发源于大江大河的中上游,比如尼罗河、两河流域、恒河和黄河。而不是河流的下游。这就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国家的形成是在内陆而不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发展是随着海洋势力的发展才有的,一般到16世纪才会出现沿海城市的崛起。这就能够理解,缅甸地区的王朝政权是出现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的蒲甘王朝(1044-1287年)和贡榜王朝(1752-1885)、锡当河中上游的东吁王朝(1531-1752)(其后又迁都到勃固河中游的勃固)。也就是说缅甸王朝的核心区域在今天的曼德勒、南到东吁,西抵蒲甘。北部的克钦、钦邦、若开的全部,实皆中北部、掸邦东部都不在缅甸王朝有效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旨在说明人口主要分布在内陆而不是沿海地区,但好像占婆和真腊的出现似乎是个例外(这主要是对沿海地区的理解问题,如果靠近海边的才算沿海,而这两个国家的核心区域即首都明显处在内陆)。



现在的缅甸是由各个部落民族组成的联邦。加盟的邦由某种民族构成,而从现在各个加盟邦的落后状况可以推测,在缅甸地区的历史中,落后形式的部落而不是城市要占据着相当长的时间。



泰国国家的形成和缅甸有很大的类似,只不过尽管泰族分布的更为广泛,而建立的王国的区域却狭小的多。而且出现的时间较晚,当海洋势力兴起的时候(1500年以后),使得国都能够选在靠近沿海的地区。当然必须看到泰国第一个国家——素可泰——也是处于内陆的中心位置。



老挝由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组成,我们不用追究更遥远的过去,仅仅是现在的状况,就可以推断出老挝的过去基本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只不过通常以部落形式的出现。军事实力并不强盛而且曾经遭到缅人灭亡的暹罗,能够将老挝的三个王国纳为属国,足以说明这点。



而越南国家的形成,则经历另外一种模式,即从中国的领土剥离出来的一个国家。越人和泰人一样来自于中国境内的百越。外国的史学家大都持这个观点。



中南半岛民族是由土著民族和迁移自中国的民族糅合而成的。中南半岛的大江大河基本上是南北走向,这为人口的迁移提供了便利,来自中国云南和广西的民族,顺江而下。我比较倾向认为,缅族人和高棉人是以土著居民为主,而泰族(佬人)和越人则来自中国南方。



占人建立的国家从历史消失,这样会联想到:占婆国家的人口数量较少,很可能不到一百万。人口数量较少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蒙古人轻易的打败了占人,后来越南人又灭亡了占城。



如果占人的数量在100万以下,那么在老挝境内的佬人和柬埔寨的高棉人的数量在1900年以前也不会超过一百万。而泰人和缅人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中南半岛各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在二战以后,尽管现在越南、泰国和缅甸的人口可以说在6000万以上,但是在1945年以前也只不过是1000万左右,在19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此国家地区的人口也只能是几百万,那么柬埔寨和老挝的人口可能不到100万。而早期的国家由核心区域和外围区域组成(往往以落后部落形式出现,有很大的独立性或者完全的独立性),那么国家核心区域所拥有的人口只不过是二三百万。既然人口这么少,国家有效控制领土的面积显然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如此广泛,而往往以城市国家出现(也就是说人口可能集中在少数地区,大多数地区人口稀少)。



还有另一个问题,在回顾现在各国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时候,显然不能以现在的领土范围作为考虑,比如说老挝地区,作为一个国家无论是琅勃拉邦还是万象统治的范围显然没有现在的老挝国家广泛。同样的道理也适应于泰国和缅甸在历史上所建立的王朝。



综上所述,中南半岛国家的形成基本上是在10世纪以后的事情(即唐朝灭亡,宋朝开始),只有现在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形成的占婆和真腊时间较早(至于为什么是这个地区最先形成国家,对我来说还是个谜,未能解决的问题)。早期形成的国家核心区域在于大江大河的中上游,领土较小统治的人口也少,国家核心区域之外存在着较多落后的部落。



二、中南半岛受中国的影响大还是受印度的影响大



从字面理解,中南半岛是中国南部的半岛。另外一个名词叫印度支那,支那是china的发音,就是说印度和中国中间的部分。就是说这个地区既受到中国的影响,也受到了印度的影响。而通常中国是一种军事方面的,而印度是来自文化方面的。以我仅有的知识,没有发现此地区遭受到印度势力的入侵,而外部势力的入侵基本是来自北方中国的。



关于宗教。泰国、老挝和柬埔寨都是把佛教(小乘佛教)作为国教,而在缅甸有接近90%的人信仰佛教,而这种佛教只不过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关于语言和文字。中南半岛国家(也适用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而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从姓名可以看出,越南人和朝鲜人(韩国)的名字和中国人的名字没有任何区别,而中南半岛其他国家的与中国的差异很远。 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的语言和文字来源于梵语或者巴利文。而且历史上还经常有印度人的后裔在东南亚建立国家,这种情况正如中国的后裔在越南建立国家一样。



关于民族起源。柬埔寨人、老挝人和泰人似乎来自于中国的云南,而越南的民族和中国的百越是分不开的。至于缅甸,说法可能不一,有的说来自中国的羌族,但是既然和古印度濒临,也有可能来自印度。



关于交往。既然印度文化能够在中南半岛扎根,印度与中南半岛各国的交往应该说是很广泛的,这种交往可能限于文化上和经济上的交往。而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的交往更倾向于政治和军事上的。比如缅甸、越南和老挝经常会有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而很多时候中南半岛的国家是作为中国的纳贡国出现的。



关于后裔。的确华人的数量在中南半岛甚至整个东南亚要占据很大的优势,可是紧跟在其后的是印度人。



总结:究竟是中国对中南半岛各国的影响大还是印度对此的影响大,到这已经有了结论。中国对此地区的影响主要是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是一种硬实力。而印度的影响往往体现在文化和经济上,是一种软实力。所以我们能够理解来自佛教的这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印度人在处理领土争端的时候,似乎比中国人还保守,侵略意识比中国人还淡薄。那么这种现象是否会在21世纪以后持续存在?我想可以这么理解。即中南亚半岛各国可能要受到中国而不是印度的更大的军事压力。



三、关于领土



过于对中南半岛历史上国界的划分,我想可以通过彼此间的战争来理解。相邻国家的的冲突在过去是一种必然性。这种相邻国家的冲突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体现,比如关系再好的一对朋友,总会在交往中出现摩擦,出现吵嘴甚至打架的现象。这说明关系近了总会有摩擦,而上升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就表现为战争的形式。



所以两个国家发生战争了(时间指的不是现在),这两个国家在地理上大多是相邻的(通过海上的进攻不在计算之内)。所以缅甸人和泰国人发生了战争、泰国人占领了老挝、越南人灭亡了占人、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龌龊、越南人入侵了老挝和柬埔寨等。那么在整个中南半岛上,泰国似乎处于中间位置,因此泰国与周边国家更应该存在着领土的争端。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会与越南存在领土争端。



既然民族是领土(国家)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点来理解历史上这些国家的领土大小。在中南半岛上基本是泰人(包括泰掸佬)、缅人、高棉人、越人以及消失了的占人。按照现在泰掸佬的广泛分布,这可能说明泰人在历史上建立的国家政权所包括的领土可能要较其他国家更大。



还有从现在中南半岛各国民族的落后与分散状况可以推测,在中南半岛上似乎很难建立和中国一样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些国家在领土的控制力上可能是比较脆弱的,国家边缘的部落可能处于一种半独立或者独立的状态。



四、地缘分析和中南半岛战略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区别在于:由于公海不存在国界,人员和货物的交流能够不受到限制。在对外贸易发展的几天,沿海的港口而不是内陆城市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而内陆地区却局限于国界,交往不便。但是这并不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欧洲自从成立了申根区,人员和货物能够自由流通。所以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统一的申根区是必要的。



泰国和缅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要保证陆地的安全,又要顾及到海上。而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显然有着几乎相同的意义,即通过陆地交通网可以延伸到各个海口。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不仅要当做中国的出海口,还具有内陆交往的意义。



老挝是个内陆国家。由于人口稀少,国民落后,对中国来说只能做中国通往暹罗湾的中转站,此外并没有太多的战略价值,但是除非出现这种情况:某种外国势力,在老挝打下楔子,直接威胁到中国领土的安全,这又另当别论。



越南和柬埔寨是个沿海国家。越南领土的一个特点:就是狭长,靠海。靠海能够依托海港发展外贸型经济,狭长在军事上就缺少战略纵深。



经济上。目前的现状是泰国实力最为雄厚,越南被称作小中国,按照中国模式紧追泰国。而缅甸,柬埔寨和老挝都是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国家。越南在经济总量和整体水平超过泰国只是个时间早晚的事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泰国依然拥有强劲实力,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从沿海到内陆,然后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尽管现在缅甸的处境极为不利,但是由于缅甸所拥有的面积、人口和地理位置,决定缅甸绝对不能充当中南半岛的一个小国,而会和泰国一样取得应有的地位。缅甸和泰国拥有相同的条件,国家的发展更多的要依靠主观条件和外部条件。一旦缅甸政局稳定,经济政策有效,又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相信缅甸达到泰国的同等水平不会是痴人说梦。老挝的落后会持续,而柬埔寨可能会有所改变。



地形上。中南半岛的河流和山脉走向一般是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这从战略上总限于被动,一直面临着北方的军事压力。中国大多数王朝的建立基本上是自北而南取得成功的,比如最近的清朝入关,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而在越南,则是社会主义的北越战胜了资本主义的南岳。这一结论显然对中国有利,只要中国保证陆军的强大和拥有的快反能力,将会有效地控制整个中亚半岛。



军事上。越南没有战略纵深,越南的出路就是放弃追求陆地上的优势,全力发展海军。这必然会引起和中国的冲突。所以越南既要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民族的尊严,又要保持一定的海洋优势,就需要和中国结盟,共同管理中国南海。缅甸和泰国不仅拥有重要的海岸线,还拥有广阔的内陆。中国势力要深入孟加拉湾和暹罗湾,就必然要通过缅甸和泰国。因此与缅甸和泰国结盟也是必须的,通过陆地的铁路和公路连接缅甸和泰国两国重要的出海口。



交通上。海港和内陆城市的区别在于,海港能够畅通无阻的实现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通,而显然内陆城市要受限于国界和众多的关卡。因此,缺少战略纵深却拥有较长海岸线的越南会成功崛起。会在沿海地区形成诸多的新兴城市,并扩大已有的城市规模。国界和关卡限制了陆上城市的经贸发展,只有消除国界才能实现自由流通。因此成立中国与东南亚的申根区 ”是必须的。中国要获得此地区的主导权,就必须拥有从云南和广西通往缅甸、泰国和越南诸港口的交通线(包括铁路和公路)



民族上。尽管中南半岛各国的民族大体来自于云南和广西,但由于深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显然从文化上中南半岛和印度更接近。如果我们把民族接近作为处理与中南亚国家的有效工具,这显然是有悖事实的。在种族上,我们遭遇的对手是印度,忽视印度的影响,突然有一天会发现这些国家站到了印度一边。不要过分夸大华人在这个地区能够发挥的作用,尽管这五个国家华人的人口可能超过五百万。依靠华人获取对此地区的控制也是不对的,唯一的一点就是我们搁下架子,谋求与中南半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们更要依靠云南和广西少数民族与中南半岛民族的血缘关系,使其充当人力和资源开发的前锋。这就相当于通过某种压制力迫使中国少数民族向中南半岛迁移,从而使得控制范围向中南半岛扩展。



联盟上。美国有左膀右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有两个亲密小兄弟英国和日本。前者都是英语国家,可以说是美国势力的一种横向延伸。而英国和日本属于岛国即海权国家。其实美国几乎联合了整个海洋势力。那么中国的左膀右臂是谁?我们的亲密伙伴优势谁?朝鲜和越南从种族、文化上接近中国,并且无论是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还是作为中央帝国的纳贡体系最重要的国家,可以说朝鲜和越南是中国的左膀右臂。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冒着国家被颠覆的危险和美国佬干上一仗,为什么我们会抗美援越。朝鲜和越南的利益和中国是绑在一起的

。中国不仅要考虑到边境安全,更要顾及这种兄弟情义。骨肉之痛,肌肤之痒,显然不是其他任何国家能够替代的。而缅甸和巴基斯坦要做我们坚定的盟友,使得我们的陆地势力可以得到延伸,就像美国联合了英国和日本就控制了海洋一样。



总结:领土争端不能归咎于某个国家的责任或者是某个国家的野心,而更带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复杂情结。因此我们不是谋求军事行动而是共同发展和建立联盟关系。鉴于越南边缘沿海国家的状况,要深入发展和越南的海军而不是陆军和空军的关系。对于缅甸和泰国则要优先发展陆上联合,着重发展中国在此地区的军事力量投送能力和军事控制力。当然军事上的一切,显然要置于经济之后,只有经济合作达到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相当于国内省与省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区域的统一才算完成。即以获取此地区能源和资源为目的,构建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为手段,建立起围绕能源和资源生产的相关企业(比如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从而需求大量人力和物力,为人口迁移提供必要条件。只有完成了人口的迁移,某种控制力才能够得到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86f032580216fc700afd15.html

《中南半岛的民族溯源以及联盟战略 - 明夷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