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0-06-12 09:41: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祝福》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知道鲁迅的文学思想及成就

理清小说的起承高尾的思路和倒叙的悬念设置

小说鲁镇环境描写对情节、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祥林嫂人物形象及悲剧根源,鲁镇其他人物的塑造

小说主题(祝福和悲剧反衬)的探讨,民国劣根性的批判

【教学重点】:祥林嫂的人物性格、小说情节(我和祥林嫂的故事)、鲁镇其他人物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是一首著名的自嘲诗,嘲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艺术。这首诗的作者是鲁迅。面对人生,鲁迅竟有如此大气度,大境界。大家了解鲁迅先生吗?学过他的文章吗?请你说说鲁迅文章的特性,杂文具有文字的战斗性,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

二、作者

鲁迅(18811836),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第一作家。原名周树人,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且介亭集》。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杂文最具批判性精神,揭示国民劣根性:有奴性无人性、窝里斗、死面子、意淫精神胜利法、脏乱杂、文人相轻、嫉妒贤能、吝啬小气、自欺欺人、仗势欺人、欺软怕硬、自私自利、麻木健忘、自贱自大、冷漠旁观、胆小无冒险、盲从不独立、保守狭隘等。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精神的民族。

三、读文(第一课时讲我的故事)

从小说开头到“至此也连成一片”,还有小说“最后一段”。第1节到33节,还有110节。

(一)、这部分主要在写了什么呢?从哪些文字可以读出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立足全文,概括一下。

明确:从开头写了我的故乡鲁镇,年底时间。

第二段写了迎新年祝福的场面,即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过小年。

【传统文化】:送灶: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传说灶神爷要在廿五日向玉皇大帝汇报主家一年功过,做年终总结。所以,廿四夜主家烧香送灶。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祥林嫂和我的对话,人死后有没有灵魂。

我跟鲁家短工的对话,得知祥林嫂穷死。

(二)、其实这部分的主角是“我”。请同学们在小说中找找,

从————读出我———的人。

明确:第1点,暂寓四叔家,我是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四叔的谈话不投机,四叔守旧、封建,我追求思想进步和维新。

2点,从祥林嫂的话里,“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之人”得知我“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3点,对祥林嫂的同情,又无能为力。表明我是个具有正义感、同情底层平民的好人,

4点,我中止向四叔打听祥林嫂的消息,表明我也是个思想追求进步,但精神却软弱无能的人。

(三)、在这部分里,小说有几处写“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同学们,思考下,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故乡鲁镇,回城里去?

明确:三处,第2节末尾处,第18节末尾处,第31节最后几句。

第一处:鲁镇是故乡,但我没有家,寄宿四叔家。与四叔有思想冲突,孤独一人,百无聊赖,逃离鲁镇旧社会。

第二处:遇见祥林嫂,无法解答“灵魂的有没有”,感到不安、不祥、甚至害怕。城里有美食,有朋友。

第三处:面对祥林嫂穷死,值得同情,但感到负疚,内心闷闷的。

(四)、小说中,我有四次要离开鲁镇,点出了我的处境。那么鲁镇是怎样的地方。请同学们找找来,读一读。再分析下这部分的环境描写,具有啥作用。(渲染气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3ed110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06.html

《高中语文《祝福》课堂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