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发布时间:2018-11-01 08:08: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6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合作探究 

【探究一】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吗?

结论: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探究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的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的危害

林则徐禁烟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经过

爱国将领

《南京条约》的签订内容

影响

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6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初,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

继续:(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从战争的进程来看:(1)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2)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3)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4)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从战争的影响看:(1)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2)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 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3)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时间、经过

《天津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大约在17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它是如何发展的?结局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31851111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定都天京

118533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其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1853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西征。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定都天京后领导人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1860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1862湘军围困天京1864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5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结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

【探究二】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结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金田起义

永安封王

定都天京18533月攻占南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天京陷落天京事变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

4课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这场自救运动有哪些内容?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中央代表人物有;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结论:洋务派顽固派都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的。

【探究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从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能力出发可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第二、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结论: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自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认识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甲午中日战争

118947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9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4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51895日本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2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3__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狂潮。

2.1899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结论: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探究二】《马关条约》影响。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2)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3)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结论: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探究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1)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2)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3)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结论: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

威海卫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1895

内容及影响

瓜分中国狂潮

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

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18986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21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失败的?

维新变法终究还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而且没有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也不适合中国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而且维新变法的领导者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且即使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也不会成功因为当时的变法领导者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并且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根本不能执行变法再加上当时的殖民者也干涉这次变法导致最后变法的失败所以说这场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

结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二】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的区别。

(1)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它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结论: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戊戌变法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百日维新时间:1898611—921

内容及结果

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口号及抗击八国联军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2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为救亡图存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然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区。

3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19006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

2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3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4814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了。

5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1901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39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辛丑条约》的影响。

结论:《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列强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探究二】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结论:《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兴起、口号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

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战斗

天津保卫战

联军攻陷北京

《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影响

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

【教学难点】

三民主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国民党尊称孙中山为国父;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江泽民赞誉他为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至高赞誉?导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11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189510广州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4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光复会

2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8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4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广泛传播原因及其传播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结论:核心内容: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1)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扩大。民族危机使革命知识分子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究二】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

结论: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成立

三民主义

9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2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925312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地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31907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1910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11911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10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1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4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辛亥革命领导者及领导阶级革命前的准备有哪几个方面?

结论:(1)领导人:孙中山。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2)革命前的准备活动: 组织上:创建革命党兴中会和同盟会。思想上: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军事上:发动了许多次武装起义。

【探究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结论: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时间

地点

意义

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

(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展示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1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19122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213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通电拥护共和临时参议院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912311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

结论:(1)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212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5)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6)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探究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及局限。

结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及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点】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教学难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宋教仁遇刺身亡年仅31岁。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这是由于袁世凯企图建立独裁统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二次革命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2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2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3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滇系军阀唐继尧占据着云南贵州等地桂系军阀陆荣廷占据广东广西等地。

2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结论:(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独裁统治。其地位、兵权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致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也起了一定作用。

【探究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结论:(1)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爆发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时间

主要人物

结果

军阀割据

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结论: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进步作用。

结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地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进步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

开始标志

主要阵地和代表人物

内容与意义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新文学

意义: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84698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e.html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