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

发布时间:2012-03-15 08:39: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非指导性教学”论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专业 文科班 胡敏华 指导教师:汪刘生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论述了“非指导性教学”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非指导性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本教育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知(learning to know),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2)学做(learning to do),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4)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操作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来加以指导。本文拟在简要介绍“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mson Rogers)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它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非指导性教学”论在教学目的上主张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情感为依托和手段,充分完善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教学应更多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和保持心理健康,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手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态度上;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的交往性和合作性。

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具有不同经验的学生对同一学习材料的反应方式水平往往很不相同,因此,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材料应对学生个体具有意义,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愿望、兴趣和需要。

在教学原则上反对传统教学中那种忽视学生要求,替代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根本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学习的自由权;认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自由选择,确定他们的学习方向,去探索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

“非指导性教学”论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认真地学习并运用“非指导性教学”论指导课程的开展,从而提高了活动的成效,开发激活了活动的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学生——自我实现者

罗杰斯认为,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并且还强调指出:唯一能显著地影响行为的学习是发现自我,撩拔自我的学习。即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少、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者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决定的。简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取消指导,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教学的任务只不过是创设合适合理的条件,提供有效的自我学习(learning of self)的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者。

我们把这一理论充分运用于本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以及活动后的评价,都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由原来被动的知识接受器变成能动的潜能器,由原来的被塑造者变为自我指导者。例如在杭州新西湖向游人开放前,杭城的电视、报纸等都在报道这一消息,这同样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学间在谈论国庆节去不去游玩。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便引导学生讨论、设计了“走近新西湖”这一活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生有的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欣赏了新西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新西湖,他们用摄影,用绘画,用诗歌和文章来描绘他们眼中的新西湖;有的从互联网上找到许多有关新西湖的资料,不出家门就游览了美丽的新西湖;有的去图书馆或书店找资料,也有的充分利用报纸,把有关的资料都剪下来。总之,学生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收集了五花八门的有关新西湖的材料。此时,有同学提出“西湖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又引起同学对西湖历史的兴趣。于是,我适时地指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对“西湖的成因和历史”,“西湖与名人”,“文学、艺术与西湖”等展开调查研究。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自己设计活动,自主开展研究活动,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入手,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昂。活动总结时的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辅助以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

由此可见,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这样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就会有兴趣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使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而评价时着眼于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潜能。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真正的品尝到了自我学习,自由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自觉地调动自我的学习潜能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当他们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时,则会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身心愉悦的享受,使罗杰斯的学生观得以体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同时应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注意指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入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更使部分特殊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目标的自我实现者。

2、 教师 ——方便学习的人

为了使学生在自由发展中自我实现,罗杰斯在“非指导性教学”论中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1)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坦诚相待,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取掉一切伪装的“假面具”。(2)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独立体的任何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3)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性作出评价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去充分地实现“自我”。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并结合罗杰斯在“非指导性教学”论中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我们努力在本课程的师生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发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景中,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

例:下面是《我会玩》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

教师出示一些野生板栗 ,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自主寻找合作伙伴,初步设计玩的方案

学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修正方案

再次验证可行性

进行“谁是玩家”竞赛

学生总结研究过程的得失

评价(学生自评和研究小组互评)

从过程中明显发现,至始至终教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只作为班级普通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设计,一起为成功欢呼,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交流思想感情。教师的根本任务已不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自选伙伴旨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自我指导。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发号施令的上司,而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学生情感的反应者。有些活动过程中甚至没有教师这个概念存在,只是教室里多了一个学生。

教师除了在活动中为学生营建一种良好的、开放的自由心理氛围,以保证学生人性内部优异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平时也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鼓励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品和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和传达自己的方式。

3、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

罗杰斯认为,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日益重视的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学习是科学探究。制定探究的步骤、形成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自主的发现,从而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了科学家:寻找真正的问题答案,自己品尝科学家研究的艰辛和欢乐,罗杰斯承认,学生可能学不到许多科学的"事实",但他们会形成一种"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精神,并认识到在任何真正科学里都没有封闭性的结论。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转变。

例在组织“生活中的科学”的活动开展时,有一个小环节是“像科学家那样做做小实验“让学生很感兴趣。许多学生为了能在同学面前成功地完成实验,在家里不知做了多少遍,即懂得了一些平时不知道的科学道理,又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家的崇拜。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非指导性教学”论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在运用“非指导性教学”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非指导性教学”论提出的教师不应把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在本课程中缺乏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的,这些问题不像学科课程中的问题,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和答案。研究这些问题需用的资料,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搜集。如研究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就需要自己从图书资料中,从网络上,从环保部门,以及从市民中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加以筛选、统计、分析、综合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如果由老师来提供,学生的这种能力就无法得以生成。

2、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但不能向罗杰斯认为的那样,过分夸大自我评价的作用。他认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使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的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来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所以,自我评价在促进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而我们通过课程实践认识到评价应具有发展性。既要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潜能,又要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以及社会的反响,获取全面的更为详实的反馈,以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对有创见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的学习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形成手段多样,方式灵活的评价体系。

注释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1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 [M] 教师指导用书 中央教科所

《论罗杰斯的师生观 曹树真 《外国教育研究》2000.6

《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M] 张天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案例点评与分析》[M]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论教程》[M] 关霞 西安: 陕西师大出版社,1992.6

[]《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 罗伯特.梅逊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

《皮亚杰到罗杰斯——有比较看两位心理学家的教育研究范式》 王红彬 黄忠侨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71c880ec3a87c24028c487.html

《非指导性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