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严出

发布时间:2017-04-21 09:20: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家应实行“宽进严出”制度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天之娇子”也遇到了不合格不能毕业的困境。严酷的实际拷问我们奉为经典的高考制度、学习方法、教育模式和用人理念。

  学生通过千辛万苦的考试,进入高等院校,为了什么?讲大道理,当然是为了学知识,将来为国效力。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在现实的制度基础上,很多学生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这一目标,有的人就可以不择手段,或者不愿勤奋学习,在学校混几年,只要拿到文凭就足矣。我们不能过多地去责备学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人之常情,如果有机会,可以不需付出艰苦的劳动即能成功,谁不抢着上?要求一个人自律,遵守社会的公平秩序,很难,也靠不住。惟有制度设计牢牢固定了公平,才有可能让公平成为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部门不妨学一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比如国外一些学校实行的“宽进严出”。

所谓“宽进”,就是允许有志成材的学生、有条件的学生通过各类考试,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上学。我们的高考看起来很公平,但是,由于需要上学的人太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东西南北的巨大差异,仍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有的是家庭贫困,有的是分数障碍,还有的是教育体制本身的不公平。一些孩子到民办高校、自学助考、成人高校、远程教育等院校读书,还受到制度性的歧视。教育制度改革的缓慢,导致了每年的高考依旧成为“一考定终生”的命运考试,依旧牵动全体国民的心。那么,我们能不能多开一些门,多制造一些公平的机会,少一些不公平的倾斜,少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和偏见,通过“宽进”这条路,让更多希望上学的孩子实现他们求知的梦想呢? 所谓“严出”,就是要严格把握教学质量,不准许次品出校。现行的高等教育时间大专多是专科三年、本科四年,还有两到三年研究生。很多学校,学生考入大学就对于进了保险箱,学不学都能够毕业。这与国外的一些大学有巨大的差别。其实,学生考入大学只是第一步,必须通过艰苦的学习和研究,取得完美的学分,才能正式完成学业。而如今有的所谓名牌大学,本身课程设置就十分不合理,本来只需要两年学的课程,非要拖到四年,结果造成学生读了一年书,就急着到处找工作。“严出”在很多地方仅存幌子。对于首都经贸大学,敢于对不合格的毕业生说“不”的这种做法还是相当震惊和佩服。学生四年毕不了业,那么就读五年、六年,在教育制度比较成熟的地方,“严出”就是常态。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制度,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宽进,宽进就是指在质上要放松入学标准,在量上要扩大招生数量.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质教育切实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众化而言,现代大学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学,而是大众的大学,严进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宽进使之变为多数人的权利.严进使大学的功能只限于筛选;而宽进却使之转为培养.那么现代大学大众化即是宽进的哲学,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现代含义.就素质教育而言,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进却使基础教育成了高考的奴仆,扼制了素质教育的咽喉,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成长.而宽进,却可以使高考这座独木桥成为阳关道,让天堑变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了培养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严出,所谓严出就是指大学在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它包括严格的课程学制、严格的学分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严出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乳者.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严出更比宽出能够真正的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再次,认为宽进严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当今中国近 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 GNP 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当然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和潜力;第二,所谓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表面上是钱的问题,而本质上却是体制与观念的问题.现实当中,一方面大学对巨大资金的需求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这样的情况,症结就在于体制与观念.只要我们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观念上解放思想,那么一定能够让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到良性循环.最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宽进严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把宽进严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宽进的趋势不可避免,那么,为何不对宽出做出改变?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看,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一部分学校(包括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势必实行宽进的招生模式,而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坚持严出的标准,此即宽进严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我国各高等院校办有自学考试,其实就是“宽进严出”的类型。这些学校实际上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自学了,而是通过全日制的教学,最后经过国家统一的考试,以取得文凭。国家应该重视这类学校的试验和实践,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而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应该思考一下,能否把眼光放得更远呢?

具体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地来理解一下辩题。大学,大学不是选拔人才的筛子而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之道,在于培养可用之才,在于为社会提供进步的活水之源。 再者,来看看这两种大学制度。严进宽出者,招生途经单一且数量少,可是,毕业考核简单,毕业率高。相反,宽进严出者,综合考察学生素质,招生途径多样化,招生数额大,但是毕业考核极其严格,毕业率低。

迥然相反的两种制度,孰优孰劣?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优于前者。理由如下: 先说宽进。 第一,宽进有效地避免了人才的损失。一方面,大学的招生方式会间接影响初等教育的方向,如果大学能够以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承认、接受各方面的可塑之才,初等教育自然会鼓励孩子们尝试更多的东西,以便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而另一方面,以多种不同方式来考察选拔学生,又能够直接地为更多虽然不完美却有个性有特长的孩子提供继续深造,充分扬长避短的机会。所以,宽进对于可塑之才的保护和培养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更是影响深远。

第二,宽进能够整体地提高国民素质。毫无疑问,宽进能将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推广至大众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纪宝成所言,大学要培养三类人才,一类是学术型、科研型的精英人才;第二类是具有专门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三类则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经营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岗位型的人才。我们的国家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也需要有一流的技术工人。 再说严出。

第一、严出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地学好专业知识。中科大是公认的中国学风最好的学校,缘何?只为一句“文上北大理读清华,不怕死的去科大”,只为,科大的学业考核极其严格。毕竟,大学生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实时督促,主要靠自主学习,必须要有严格专业考试的鞭策,才能时时自我警醒不虚度年华。所以,严出是大学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第二、严出是大学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政府每年拨下巨款给各个大学,社会以及公众也对大学寄予厚望。大学有责任确保毕业生的质量,有义务严格的要求学生将他们自己选择的专业学好学精。

综上所述,大学宽进严出不仅契合大学之道,更是大学的责任与义务

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学校园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追求物质享受

当前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风气都在冲击着大学生们的观念,“钱”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因贫富差距在校园生活中体现无余,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为了支付高额学费,不得不省吃俭用、打工挣学费,另一部分富家子弟却开豪车、穿名牌,种种现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心态不平衡,不安心学业,甚至会认为不公平而对社会产生不满。

2、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体系使大学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当前高校对教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师的考核科研经费、论文等占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30%,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为了生计和前途教师们忙于跑课题、写论文、拉科研经费,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职工作,不少学生也都在为教授打工挣钱,无心学习。教师不能安心教学,学生教育质量也自然大打折扣。

3、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机制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大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观察力、理解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但我国长期实行的“严进宽出”的大学招生、培养制度,反正不管好坏都能毕业,使得一些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的学生,进了大学后放松了学习,结果亦没有真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毕业后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宗庆后建议:

1、优化大学校园育人环境,提倡勤俭风尚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价值取向也在选择之中。因此,应该进一步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校园里大力提倡勤俭风尚,大学生必须做到艰苦朴素,禁止奢华消费,甚至可以统一穿校服,统一吃食堂饭,取消校园内高档餐饮消费,避免贫富差距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反差,使其安心、全心投身学习。

2、对贫困大学生实行免费定向培养

国家应加大高校教育投入,让那些品学兼优、没钱读书的年轻人都能享受到大学教育的权利,对来自贫困阶层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实行免费定向培养,鼓励其毕业后回到原籍就业,一方面可缓解各地区人才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亦可满足中小城市及乡镇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3、大学教育应实行“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

改变目前大学考试“严进宽出”的现状,实行“宽进严出”的高校淘汰机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后才能毕业,让大学生从入学起就不敢懈怠,专心学习。同时,高校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也应进行改革创新,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真正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提高大学“含金量”。

“严进宽出”的大学招生、培养模式,已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今我国的在校大学生,缺课率非常高。要么就是在听课时边听课边玩手机聊天,要么就是考试作弊。即使有学分要求,但仍是治标不治本。很多大学生喊出了“60分万岁”的口号,因为只要能达到及格分数,就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面对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是人才吗?我国某顶尖大学毕业的一名大学生,在单位里面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员工。让他干啥,啥也干不好。后来,他想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结果考了两三次都没考上。人们很是不理解:很多普通学校的大学生,一次就能考上研究生,而他毕业于那么顶尖大学,怎么考了两三次都考不上?谈及大学学习,他说,大学四年基本上就是玩过来的,认为无论如何都能拿到毕业证。如果实行“宽进严出”,我认为他也就不会“堕落”到如此地步。

4、建立合理的大学教育评价体系

改变目前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和科研两套评价体系,教学归教学,科研归科研。对擅长科研与擅长教学的大学教师进行明确分工,实施不同的考核办法,制定适合教学型教师的薪酬体系和晋级晋升通道,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授们回归教学讲台,鼓励教师潜心教学,专心培养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147e9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1.html

《宽进严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