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30 22:1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周公把“重在敬神”的礼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这说明周礼的重心由神转移到人,故C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B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信息。2.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B.孟子彻底摆脱夷夏观念C.孔子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D.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由孔子到孟子,表达了对少数民族态度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故排除A项;孟子彻底摆脱夷夏观念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中孟子观点的主旨,故排除B项;孔子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民族观念的反映,主要是不利于民族团结,而非不利于社会发展,故排除C项。孔子是对少数民族持蔑视态度,孟子是对少数民族逐渐接受认可,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故选D【点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并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3.《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1-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考古资料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一定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项;考古是认知历史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故排除C项;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应该采用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考证,综合研究以得出历史结论,故B4.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A.标志国家户籍制度成熟B.使得门阀士族开始走向衰退C.使得均田制进一步推广D.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实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古代的户籍制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善与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故排除A项;使门阀士族开始走向衰退的是科举制,故排除B项;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朝北魏时期,并未在南朝实行,故排C项;将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编入国家户籍,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实力,故选D5.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有利于A.官僚制度发展成熟B.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C.完善社会养老体系D.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唐代的致仕制度。题意体现是关于官员致仕的问题,与阶层流动无关,故排除B项;官员致仕不能体现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故排除C项;根据“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可知与社会尊老观念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根据不同官职品级或其他因素,实行不同的致仕制度和待遇,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发展成熟,故选A【点睛】致仕的官员无论官职高低都属于官僚阶层,所以官员致仕与否并不涉及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6.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d7a9d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c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