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19-11-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作者:陈强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1
.中西文化共通滋润下塑造的独特人格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1946年)生于湖北浠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家庭。闻一多于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他喜欢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具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底蕴,10年的清华学习使他对西方文学也有了自身独到的理解,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教育培养了他对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22岁(1922年)去美,学画三年,却找到了他的诗人之笔。可以说,在闻一多的身上,有着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承载着西方浪漫主义和理性思想的新潮,受到了美学艺术的感染,怀揣着深深的爱国情感,他所处的时代,他个人的经历奠定了其国学和西学的文学基础。闻一多首先是学者,是美学家,是艺术工作者,是新旧思想交替中承上启下的青年,在这个基础之上他成为了诗人,因而在他的诗中带有着属于学者的理性,属于画家对于美的敏感,属于新青年的炽热与深情。在中西文化共同滋润下塑造的独特人格是他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能够成为新诗理论的开创者的重要原因。 .闻一多自身对诗歌创作的理解
对于新学和旧学,闻一多先生内心是具有矛盾性的,一方面他欣赏西方的人文主义文学,美学原理,文学批评等文学艺术,但对西学的有些方面不能苟同甚至反感,另一方面,在当时,中国社会遭受列强欺压的事实以及他在美国留学时感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刺激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尤其清华的西方热风气让他写下《美国化的清华》一文,直指美国的文化不值得我们学习吸收,相比之下,他认为东方文化的生活方式是最理想的,我想,这与他长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的浸染又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在他的诗作中,虽然有西方文学的影响,但从骨子里渗透出的感受,我以为,中华古典文学的笔触更加深刻。但这并不是说闻一多是保守主义者。1920年,闻一多在《征求艺术专门的同业者的呼声》一文中,就提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观点,他说:
我们谈到艺术的时候,应该把脑筋里原有的一个旧艺术底印象扫去,换上一个新的,理想的艺术底想象。这个艺术不是西方现有的艺术,更不是中国的偏枯腐朽的艺术底僵尸,乃是融合两派底精华底结晶体。
1923年,他发表的《之地方色彩》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
我总以为新诗径直是的,不但新于中国固有的诗,而且新于西方固有的诗,换言之,它不要做纯粹的本地诗,但还要保存本地的色彩,它不要做纯粹的外洋诗,但又尽量的吸收外洋诗的长处,它要做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c1666e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9.html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