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社会调查报告理论背景

发布时间:2013-12-19 19:56: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手机依赖症( 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 ,又称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等,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手机做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但也有部分人群对手机形成了一种病态依赖。手机过度依赖不仅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本调查采取分层

抽样的方法对泰安550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参考文献:陆润泽,孔青, 薛晓嘉,郑路路,张慧,尹贻蒙, 张钦凤.泰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

信息化时代,手机凭借其小巧、便携、无线移动等特点和不断完善的上网、阅读、音乐、游戏等功能,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通讯和娱乐工具。近年来,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率为17.0%[1]~26.1%[2],一些大学生患上了被心理专家定义为“手机依赖症”的心理疾病,并且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亟需研究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3]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 手机依赖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4],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4]目前,上述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多方面体现,据对广州市8 所高校的600 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43.3%的学生曾因为发过多短信导致手指酸软不灵活,有35.8%的学生曾因为打太久电话导致耳朵嗡嗡作响,有41.4%的学生曾因为手机而影响睡眠,有23.5%的学生曾

因为使用手机导致头晕头痛。”[2]

参考文献:

[1 ]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

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 1 ,30(1 ).

[2]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

软科学.201 0,24(3).

[3]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 9(2):

1 38- 1 39.

[4]王纯.关注手机依赖综合征[N].健康时报,2005- 01 - 27.

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学理论,201132.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快速的社会节奏、忙碌的日常生活、复杂的人际交往使得人们,尤其是白领、学生等群体越来越依赖手机。英国特许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公告,智能手机不知不觉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对于“手机依赖症”的重症群体——大学生而言,克服“手机依赖症“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刻不容缓。前人的研究结果给与我们很多的启迪。但是,不难发现,前人的研究都存在一个缺陷——将研究对象孤立。即调查研究时,笼统的把大学生作为单一的研究对象,且在分析时没有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属性会影响调查结果。为此,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属性纳入研究分析当中。把中国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充分考虑学校背景、文化背景、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对“手机依赖症”的影响。摆脱了前人研究局限性的框架,并得

出了新的结论。

此次研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

商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数据收集,并且得

出了以下结论。

参考文献:

朱凯悦、张玮芝.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的研究综述.CHINA-TODAY FORUM2013

随着可以上网的苹果等高科技手机的出现, 手机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 由原有的仅能通话和收发短信息升级到可以QQ 聊天、游戏、搜索网页、下载信息、Google 地球,现代版的手机实现了原先网络所承载的几乎大多数功能.大学生享受着手机所带来的便捷, 但是一部分同学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症状, 他们过分沉浸于手机的聊天、游戏等功能,以至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朱其志(2009 年)等人在其研究中就指出大学生对手机短信依赖程度较高,很多同学出现了幻觉、焦虑暴躁、拇指酸痛等情况.[1]针对过度使用手机这一现象, 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命名.一些学者将其界定为手机依赖.如南开大学的一个学生课题组认为手机依赖是“使用手机作为人际互动的主要手段,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2]黄时华等(2010 年)认为手机依赖是“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出现的心理及生理不适应的一种病症”.[3]还有的研究者将过度使用手机定义为手机成瘾.如屠斌斌等(2010 年)认为手机成瘾是“因为重复地使用手机,导致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持续的、强烈的依赖感和需求感的行为和心理,涉及手机信息搜集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关系成瘾.[2]本研究认为手机成瘾相较于手机依赖其程度更重, 手机依赖仅表现为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 而手机成瘾已属于病态的范畴,影响了成瘾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将病态范围的手机过度使用行为即手机成瘾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手机成瘾界定为一种新型的临床障碍,其本质属性包括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及心理功能受损.手机成瘾属于行为成瘾的范畴,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即并不对手机本身产生上瘾症状),而是以物质(手机)为中介的功能成瘾.目前国内对手机成瘾的研究并不多, 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本研究以中小城市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赵林萍.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1〕朱其志,宫佳,刘传俊,刘照云,原媛,孙明珠.江苏省513 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与焦虑状况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

2〕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汉文综合版),2010,29(4).

3〕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959d6a312b3169a451a47c.html

《手机依赖症社会调查报告理论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