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语言的“地理性”

发布时间:2020-04-09 15:58: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理教学语言的地理性
作者:陈大路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年第02

        学科语言必须有自己学科的特性,地理教学语言也不例外。深入研究地理教学语言的学科特性——地理性,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教学语言的学科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理性之一——精确

        

        1.概念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导致地理教学需要用较多的概念去阐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地理教学语言的严重错误。地理教学要用特定的地理术语去表达,不能用一般生活用语代替地理术语。

        混淆了降水量少干燥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可能把副热带少雨带说成是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带

        “三江平原降水量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冬季气温低,所以属于湿润区。实际上,低温不一定导致湿润,高温也不一定导致干旱,应在气温低之后补充蒸发弱,这样才是科学的表述。

        不能用温度代替气温;不能用气压大()”代替气压高()”。在讲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时,要用东、南、西、北,而不要用上、下、左、右;讲山的坡向时,不要用南边北边,而要用南坡北坡

        2.程度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描述,描述过程中,程度的把握需要精确。不夸大、不缩小,这才是客观求实的态度。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很高。这句话中很高一词有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是50007000℃,的确比秦淮线以北地区的积温高,但是与我国许多更低纬度的地区相比,只是处在中间水平。这里,用较高一词才更精确。

        3.条件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就随之不同。这就要求在阐述地理事物的同时要阐明其条件,以保证正确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2a83d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a.html

《地理教学语言的“地理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