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发布时间:2019-08-18 05:5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作者:张忠良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1

        【摘 要】苏洵的《六国论》立论偏颇、牵强,缺乏说服力;论证远离真理,谔谔强辩;观点片面。借古鉴今,深思慎取。

        【关键词】《六国论》 立论偏颇 论证诡辩 深思慎取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50-01

        苏洵善文章,古称大家,尤长策论,至今称奇。但细读他的一些议论文,常觉新奇倒是新奇,而议论并不严密科学。多为穿凿附会,强词夺理,深感不值得模仿效法。试看他的名文《辨奸论》,他先说王衍、卢杞,随后便讽今,文章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粝粢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议论新奇,但似是而非。人不讲究仪表衣食而好读书的,世间极多,怎么就是奸慝呢?照这样说法,尧为天子,茅茨不剪,彩椽不斫,衣牛马之衣,食粝粢之食,而谈仁义,就是中华第一大奸。这种论调恐怕自己也信不过吧。再看他的另一篇名文《六国论》,虽曾长期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受到高度重视,多方赞美,但其论证说理也与《辨奸论》差不多:主观唯心,片面偏颇,附会穿凿。自然,《六国论》的成功处也不少,如反对赂敌,主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抵抗、进攻),就是极好的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其观点明确,层次井然,结构严谨,语言晓畅,也是学议论文的良好范模。但他的这种作文态度,很不科学严谨的论证方法,在我看来,几乎不能用白璧微瑕、大德小青加以论定。它问题不轻,是不可取,不值得效法的。下面就这方面作点分析说明。

        先说说该文的立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今人一般认为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必然性。(人教社,以前的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44页)我把中学课本中涉及六国的资料找出来概括了一下,大致归纳了三点:一是政治腐败,国君昏懦,臣下奸贪,如楚国。二是外交不当。六国不能紧密团结,并力西向,反而媚秦,如齐秦连横;或相戕残,或燕齐之战,齐楚绝欢,魏楚之战。三是军事不力,战场失利。或兵力弱小,如韩魏燕;或军队素质低劣,如南方楚国;或战略不当,指挥欠佳,如赵国长平之役。经济也有关,但齐楚并不贪,我们就不列举。不过苏洵并不从这些方面看问题,他只眼具,提出百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论点来。这论点很新颖,能针砭时弊,振聋发聩,但却不太符合历史实际,偏颇,片面。因而要把它论证允当,不偏颇片面,不牵强附会,有说服力就不容易了。而苏洵的论证说理,恰恰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刚好是偏颇、牵强,缺乏说服力。所以,我们说这篇文章的论证问题不小,从写作上说,不值得学习效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815ee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5.html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