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兵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8-10-06 19:30: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80岁老兵的艺术人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永恒的经典《红梅赞》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它的创作者,现已80岁的老兵用自己的一生不懈攀登着艺术的高峰,他就是阎肃。

  

   阎老是享誉军内外的艺术泰斗,虽然他的名字叫阎肃,但他的言谈轻松而幽默,他的歌曲情深而意浓。他创作的歌剧《江姐》曾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红梅赞》家喻户晓;舞剧《红色娘子军》红遍神州;《我爱祖国的蓝天》让军营将士们豪情满怀;电视剧《西游记》中,阎老创作的《敢问路在何方》唱遍海内外。

  说起阎老的名字还得追溯到阎老在西南文工团时,因为阎老总是爱开玩笑,讲故事,爱说爱闹的,就有人给阎老提意见,说他不太严肃。阎老听后一想,你们不是说我不严肃吗,那我干脆把名字阎志扬改为阎肃,看你们还能不能说我不严肃。就这样,名字真改成了阎肃,可就算改了名,阎老仍然笑口常开。从懵懂学生到共产主义战士

   1951115日,阎老向组织交的一份思想汇报中这样写道:“我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4岁受洗,教名叫做‘彼德’。七七事变后,我们一家在战乱中从保定、武汉跑到了重庆,流落在重庆教会的‘真原堂’,后来我在南岸慈母山的一所修道院里念书。从11岁到16岁,我在修道院里待了5年,成天穿一件黑色长袍,每天念经、唱诗、学拉丁文。我聪明好学,深得神父喜欢,每次得到上钟楼敲晨钟的荣誉时,我就梦想着将来有一天会当上神父……”就在修道院准备推荐阎老到高级修道院学习天主教,当未来的“精深教父”重点培养时,在一位思想进步的朋友极力劝说下他离开了修道院,考取了南开中学。在南开,阎老参加了一个叫“恒社”的学生文艺社团,一位叫赵晶片的老师是地下党员,经常安排阎老排演一些文艺小节目,他和同学们一起排演《黄河大合唱》,赵老师给他们传看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推荐他读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书籍。后来赵老师被特务杀害。不久,重庆校场口事件发生了,接连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到震惊、痛苦和迷茫。就在这时,又有一些进步老师和同学给他送来《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他一口气读完《共产党宣言》,从中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上大学后,他很快接触了地下党组织,并秘密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他像一团火一样投入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江姐》从牢房中“走出来”

  

   阎老是一位“上过殿堂、蹲过牢房”的艺术家。这一生他将那么多的文艺精品送进了艺术殿堂,自己也确实的“蹲过牢房”。

   1962年和1966年,为了创作歌剧《江姐》和京剧《红岩》,阎老三下江南、两度入川,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走访了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的20多位亲人和战友。为了切身感受革命者当年在监狱中的遭遇,第二次去渣滓洞时,阎老主动提出要到监狱里面体验生活,他让工作人员给自己带上沉重的脚镣,双手被反铐着,让人把自己关进一间黑咕隆咚的牢房里。那77夜,他切身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的痛苦,不让说话,不准抽烟,不许乱走动,三餐吃的是监狱里用木桶装的菜糊糊,夜里睡的是地上发霉的草垫子。那些天里他看到了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想起10根尖利的竹签一根一根钉进江姐手指时的惨烈,为了体验上大刑,他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脚下的砖加到第二块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要绷断了。

   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阎老在后来的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从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他搬上了舞台,让千千万万人为之震撼!从军60年来,阎老的创作体验,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离不开他的生活,为了创作出好作品,他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沉到生活一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诠释他的每一部作品,也正是他的“炼狱”生活才成就了无数经典。

  

  毛主席亲自派人接他到中南海

  

   1962年,这一年的春天,阎老有了20天探亲假,到了锦州妻子所在部队,就在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了歌剧《江姐》的创作。假期休完,初稿出来了,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当即要求:“精雕细刻,一定要打响!1964年,经过两年打磨,八易其稿,刘司令员看后把阎老叫到身边说:“《江姐》要有主题歌。”阎老连写了几稿,苦思冥想20多天后,刘司令员追问他写的怎么样了,阎老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稿纸,说:“我写了个梅花的歌词,不知道行不行……”阎老念起了这首歌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刘司令员听完,一拍桌子:“好!就它了!”歌剧《江姐》在北京连演几十场,场场爆满,后又在全国各地公演2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

   一天晚上,阎老到文工团大院对面的一个小剧场,看越剧团排演《红楼梦》,刚到门口,突然一辆吉普车在他身边停下,车上人喊道:“阎肃,快上车,有紧急任务。”阎老随口说:“什么紧急任务啊?我可还没穿军装哩。”那天,阎老身上只裹了件又脏又旧的黑棉袄,从工地上绕过来时棉裤上还沾满了石灰。管不了这么多了!车子直接开进中南海,在一幢小楼前停下,当他随工作人员走进会客厅时,毛主席已经在那里了。阎老见到毛主席,激动得想说句问候的话吧,却不知说什么好。按说应该行军礼吧,可又没穿军装,他就只好傻傻地站在那儿。这时,主席笑着向他走过来,他灵机一动,先给主席鞠了一个躬,又赶紧握住主席伸过来的手,弄的主席和在场的人都笑了。主席一番鼓励后送给他一套《毛泽东选集》。几十年过去了,毛主席送给他的书,阎老一直珍存到现在;毛主席鼓励他的话,他一直铭刻在心。

   邓小平同志也先后观看了阎老创作的京剧《红色娘子军》和歌剧《江姐》,并给予好评;1992年,阎老创作的《党的女儿》公演,江泽民同志观看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歌剧《党的女儿》,给我们上了1次生动的党课,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只要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就永远不可战胜。”更让阎老难忘的是2009年元宵佳节,胡主席接见阎肃等首都文艺界代表,与阎肃亲切交谈,询问工作生活和身体情况,表达关爱之情。

  

  “黑脸包公”让艺术更清纯

  

   阎老的创作一直在追赶时代,弘扬正气。他是真正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老艺术家黄一鹤与阎老相交已久,他说:在艺术界,阎老有很好的口碑,他平和敦厚,与人为善,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可是,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他总是一身正气,绝不退让。前几年有一段时间,乐坛上刮起了一股网络歌曲的旋风,一些青少年对部分恶俗歌曲像着了迷一样,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阎老站出来理直气壮地抵制这种现象。随后,他和艺术同仁一起发出倡议:大唱红歌,抵制恶搞。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和他打起了“论战”,指责他说:当今网络流行的任何东西,都是很多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你阎肃有什么权力否定我们的选择?阎老不怕攻击,毫不退让。之后,他连续3年担任中国红歌会评委,坚持用健康向上的红歌抵制恶俗的网络歌曲。

   中国文艺界有名的“黑脸包公”阎老常说,鸭蛋里面的“苏丹红”很可怕,而文艺界的“苏丹红”更可怕,要坚持打假、决不放过。长期担任重大文艺活动评委、监审的阎老,他有一股子正气,更有一股子勇气,除了自身不买人情、不徇私情外,他还告诫其他人:“不要搞小圈子,要搞大圈子。”一些人对阎老有意见,阎老说:我不怕你一两个人的骂,就怕老百姓戳我的脊梁骨,搞艺术的“戏比天大”,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妻管严”的幸福生活

   家中大小事情老伴是“一把手”,阎老绝对“服从领导”。阎老出差一下飞机,第一个电话准会打给老伴,到外地再忙,也记着给老伴和孙子孙女带点小玩艺儿。大家都开阎老的玩笑,说他“怕老婆”,阎老自己也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阎老的这个“怕”更深沉体现了对老伴的爱。

   早些年,阎老在运动中差点被送到新疆劳动改造,他怕牵连了妻子,说:“咱俩还是分了吧,要不然会连累你!”妻子想都不想就说:“你到哪我跟到哪,就是发配到北大荒,也得有人给你做饭啊!”有很长一段时间,妻子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次下班路上,还要买一堆吃的东西,从地铁口拎回家要走很长一段路。阎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尽管自己腿脚也不怎么好,但他还是每天坚持走到地铁口,接上妻子,陪她一起慢慢走回家。由于长年累月的忙碌,阎老怕冷落了老伴,一个周末,他趁老伴不在家,一个人跑到厨房里,想给老伴做顿饭,他生手生脚地和面、擀皮、剁馅,忙了一个下午,包了几十个饺子。老伴一边吃一边笑着说:“老阎,你这包的是包子吧,今后求你别下厨了,还是忙你创作上的事吧。”

   和妻子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那天,阎老看着为自己和这个家庭操劳了大半生的老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为老伴作了一首词:任黄花碧水,青山红叶,白发秋风,随你奔波这么久,也算是五彩人生。咽下了,千杯喜,百盅泪,万盏情,仍留得,一颗心,七分月,三更梦,淡定从容伴君行……

  

  责任编辑 毛毛雨 实习编辑 田 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18055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2.html

《80岁老兵的艺术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