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发布时间:2013-10-24 14:1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青年教师读书体会——《弟子规》学习心得  

2011-10-28 09:56:47|  分类: 青年教师读书体会|字号 订阅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习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习。《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提起《弟子规》,熟悉我国古典文学者,应该无人不晓。它是中国传统蒙学读本,被称为“大众国学,伦理经典”。 但由于“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以及“文革”时期的“批孔”运动,导致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代人中大多数都缺了《弟子规》这门为人处世的“必修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补补这门课。

所幸我小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弟子规》,对于幼时听爷爷细致讲解“孝”、“悌”两字含义时自己的似懂非懂,以及从小常被母亲要求“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时的不解与无奈等等至今记忆犹新

懵懵懂懂过了许多年,自己做了老师,又做了母亲。不知从何时起,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很多以往熟视无睹的现象开始看不惯,对周围有些粗俗无礼的行为感到难以接受。特别是前些年我们常看到日剧、韩剧里的许多角色都显得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而在我们国产影视作品中却鲜有看到,偶尔看到一位风度翩翩的又大多为海外归来的华侨或海外同胞。这些现象令我印象深刻。

更看到过如此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用汉语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 ……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曾几何时竟下降到了最低点!2004马加爵事件更是折射出我们的教育问题的诟病,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以及每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中华民族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知恩图报、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民族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却知书不达理、知书不懂事、知书不知礼,上了不少学,但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不懂多少,待人处事的本领没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反省。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教书和育人都很重要,但不是同等重要。不能教好书是失职,不能育好人是渎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我们以往的教育工作中,重教书轻育人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不仅比较普遍地存在,而且在有些地方和有些学校还比较严重。这样的教育,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对一个家庭,都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既教书更育人。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位母亲,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记得当时从礼仪教育的角度,我希望我的学生、我的孩子能够从小接受一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礼仪教育,做一个懂礼、知礼、有礼的文明人。希望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在校领导的支持下,2002我开始进行礼仪方面的教学实验。

直到重温《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时,一种久违的感动涌动于心间。初读《弟子规》,也许会觉得它很肤浅,其实它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细读《弟子规》,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的道理看似很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我们的孩子不缺知识,不缺营养品,但缺的正是一种感恩的心情,对父母的感恩,对祖辈的感恩,对传统的感恩,对以往一切东西的感恩;缺的是一种规矩,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不懂得和别人共同承担。一句话就是不懂做人的根本。

而这些年来学校的德育课大都是跟着政治形势走,老师手头上关于道德培养方面的教材却存在着空白。学好《弟子规》,对学生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弟子规》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做人的根本。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认识到这些,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因此,我又决定在自己班级开始进行《弟子规》的教学实验。那是2005年,令我感动的是,此举再次得到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我校老师的大力支持。现在我已先后在两个实验班开设了《弟子规》课程。学生们在吟诵经文,理解其深刻含义的同时,可以从古人的经典经文中寻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品质,激发他们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精髓。学生不仅能熟读成诵,更能身体力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学习、领悟,受益匪浅。

《弟子规》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几句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创造,几乎每句都有经典出处,但非常隽永、非常耐久,非常值得我们寻味。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书中对在家庭中生活中怎样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姐妹怎样和睦相处,出外怎样对人彬彬有礼,以及一个人的言语行动方面应注意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读书等都做了详尽的指导。《弟子规》不仅是指导儿童如何做人的启蒙教材,更因为它的内容多取自于儒学经典“四书”,所以对成人修身修心也非常有益处。

全书言简意赅,三字一句,共有360句,暗合了农历一年360天,也许是让孩子一日一句,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弟子规》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蕴含着为人处世的玄妙。

书中用的最多的是含有“勿”,“不”,“为”,“无”等告戒孩子们的话,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敦厚的长者谆谆告诫孩子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读者从心理上到行动上循循善诱。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经,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是超时空、超阶级、超族群的,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

从《弟子规》所蕴涵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弟子规》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说的“首孝弟(悌),次见闻”。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最好的诠释。

当前诸多社会问题,如:校园血案、连续跳楼事件、问题奶粉、问题疫苗、买官卖官、贪污腐败……等等,其根源均在于人们的伦理道德出了严重问题,导致了人们“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严重、漠视公平正义、思想道德沦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全民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为深入推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二七人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推广居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干事的礼仪规范。我们二七区决定在全区开展“共读《弟子规》、争做文明人”活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知识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做人却不会,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弟子规》的影响既深又远,学习并力行《弟子规》不光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之后他做人的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更能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学学《弟子规》,努力力行《弟子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6a1c57a26925c52dc5bf05.html

《弟子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