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10-16 09:0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

目标

1.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学

重点

中华民国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

难点

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导入1(图片式导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华民国诞生有何历史意义?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溥仪图片。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未来的皇帝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宣统帝退位的原因是什么?宣统帝退位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板块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阅读材料:

材料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分组讨论:(1)临时政府是何时成立的?有何历史意义?

(2)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答案:(1)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临时政府实行和平外交政策,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相处。

过渡语:1912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并被推举为南京临时大总统。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板块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分组讨论:袁世凯是如何窃取革命果实的?

答案: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过渡语: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什么样的法律?这部法律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板块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答案:确认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确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结束语: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2017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C )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2. 右图为某一历史时期所发行的革命纪念章。仔细观察该图,指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该纪念章是( D )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发

B.为了纪念武昌起义而制作

C.采用了黄帝纪元这种纪年方式

D.了解戊戌变法的珍贵历史文物

3.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 )

A.清帝必须退位

B.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C.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4.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富国裕民之计”。这一政策表明临时政府( C )

A.致力实现民权 B.决心推翻帝制

C.重视国计民生 D.扩大财政来源

教材图

片分析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史料

积累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教学

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2bf3ab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5.html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