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视频案例切片式观察的研究开题报告20130506

发布时间:2020-04-25 02:37: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课堂视频案例切片式观察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推进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学科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引领教师科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这既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培训的一个长期而又重要的课题。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的一般程式是“授课者上课—听课者填写评价表—授课者谈设计思路—听课者集中评课”。课后组织相关的人员就示范课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学习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方式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纵向型的评课。由于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所以在评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

如何充分挖掘和肯定授课教师的优点,又能在务真求实的氛围中,以实在的对话启迪教师积极思考、深度参与,发挥样本的剖析与示范效应,让听评课活动更有效,成了以评价促课改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中,运用“小学语文课堂切片式视频案例”进行研究是促进小学语文教研一种有效方法。

2.课题的意义

视频案例以其跨时空性、情景再现,灵活截取等优势,促进教研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研究而不断深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成果。“切片式”课堂观察的概念来自医学诊断领域,是听课者凭借自身的业务素养对授课者的课堂采取单一主题或微格化的点式观察、研讨与交流的听课形式。比如只针对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分配、整节课学生参与的面、教师课堂评价方式、讲授与训练的时间比等某个角度定位观察,作出评价。小学语文课堂切片式视频案例研究,以微格化的点式观察、研讨与交流,促进教师教学各方面的成长。

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让执教者自审基本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上,难以察觉自己课堂教学的问题症状。课堂切片的主人就如有了“日常生活的镜子”也能更多看到自己在课堂上一切表现,如自己语言上的优缺点,甚至是俗语与口头禅等;形体动作,下意识和无意识的不知所措,得体而激情的手势等。这对于教师们反复研究自己的“课堂切片”能起到无法取代的作用。

(2)诊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

听课者对执教者进行现场切片来诊视,而这种诊视则往往是对课堂所表现出来的设计思想、课堂现场反复切片,不同的听课者由于个人的水平不同,做切片的视角也往往不同,而对这些切片的诊视往往是评价一节课的“好课”、“优课”的基石;切片越多,视角也越多,一堂课的流程、设计思想、甚至是语言的修改也就越多,教师的上课水平与品位也就越高。

(3)甄选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视频案例切片分析系统中,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日常的教学录像课, 经过简单的切片技术处理, 与示范课进行各个环节的互动对比。如同样是“ 情境导入” , 观课者可以先观看自己的“情境导入”教学, 然后再观看示范课的“ 情境导入” , 两者对比后, 则能较清晰。

总之,教学视频课例分析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是一种合适的反思策略。通过视频切片分析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发挥集体智慧,它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针对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滞后的情况,从实际出发,通过观课和评课等方面,打破原来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评课方式,建立优质课之间横向比较评课、观课者与示范课教师互相对比评课、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评课的新方式,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寻求在教师专业技术学习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切片式

“切片式”课堂观察的概念来自医学诊断领域,是听课者凭借自身的业务素养对授课者的课堂采取单一主题或微格化的点式观察、研讨与交流的听课形式。比如只针对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分配、导学单的使用与反馈、整节课学生参与的面、教师课堂评价方式、讲授与训练的时间比等某个角度定位观察。通过课堂回归、审视对照、剖析研讨等步骤,对课堂进行细致、高效的参与式的评价,凸显了目标、内容、活动设计、活动效果四位一体的评价,关注学生活动及教学实效。

2.视频案例

“视频案例”是“超媒体环境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简称,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超媒体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综合、多元表现的环境。利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师培训就是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超媒体方式呈现受训教师本人(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过程,体验再现的本原、真实的教学情境,分析研究受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在专家点评和同伴研讨中查找分析教学问题,从而提高受训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和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课堂观察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三、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评价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斯蒂文思、赖安等人分别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一些变量,如: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特点等进行了探究。

九十年代以来,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技术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他们利用视频课例对教师的授课行为进行分析评估,以产生优秀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从发展一种对多媒体课堂个案的客观分析和测量方法开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至对大型多媒体课堂教学数据库的研究和管理。在国外进行的大型研究项目有:

(1)TIMSS项目: 1994一1995学年,在由41个国家(地区)约50万名学生参加的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教学比较研究项目,由美国、德国、日本的研究工作者首次大规模地对这三个国家八年级231节数学课进行了实录,并构建了录像信息分析模式,用于比较研究三个国家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就的关系。

(2)TIMSS-R项目:8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小时的数学和科学课堂教学录像比较研究。

(3)课程设计比较的多元研究:一个4至5年的研究计划,每年分析300-500小时的课堂教学录像。

(4)儿童发展长期研究项目:在全美范围采集15000小时的从儿童出生至中学的活动录像开展综合比较分析。

2.国内研究的现状

国内对视频课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因为视频课例具有的独特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教师教育研究者青睐。

对视频课例的研究,也逐步由纵向转变为切片式的横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了视频案例项目开发研究小组。通过教学专家与信息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开发了观课与评课的视频切片分析系统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来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被动描述性的评课方式,建立了优质课之间的横向比较切片评课、观课者与示范课教师互动对比评课、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评课的新方式。

视频案例的切片研究,对教师的成长进步和教学研究的支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基于切片技术的视频课例分析系统设计》为视频切片做出了定义,并提出了视频课例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视频案例支撑教学研究的应用模式探讨》研究了视频案例的作用,指出了视频案例支撑自我反思,支撑同伴研究,支撑微格分析的作用,并分析了视频案例在制作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复盘式与切片式”评课的思考与初步实践》在初中语文的教研中尝试了切片式评课的新方法。《“课堂切片”助推教师成长———例谈我的一堂国家级观摩课》结合作者的一次成功经验,介绍了课堂视频切片的作用:课堂切片让执教者自审基本素质,课堂切片可以诊视教学流程,课堂切片可以决策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国外对教学视频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对视频的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模式、框架,及对数学、科学课的切片分析。国内的研究分析了视频案例切片的定义、作用以及在课堂上的具体观察点和实际操作的成果。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具体关注和运用还是偏少,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视频切片和分析。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切片式视频案例分析研究,改变语文教师的行走方式:一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二是为教师个人反思提供方向。

(2)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参与率,打造语文课堂文化。

3)实行切片式视频案例分析观察课堂,促进校本教研文化的建设。

2.研究内容

(1)根据小语各年段的特点,建立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优质视频资源库,为科组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资源。

(2)剖析教师课堂片段,以教学语言、师生交流、有效提问等方面为切入点,对课题老师进行培训,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3)切片式视频案例的研制分层按专题开发,分名师教学艺术、聚焦课改等专栏开展研究。

3.研究重点

(1)针对我校现阶段语文教学质量滞后的现状,通过课堂切片式视频案例分析,剖析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调整课堂模式,提高实效性。

(2)构建 “有效学习、课堂文化、教学技艺”三维度的课堂观察模式。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在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参与的“十一五”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的基础上,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以切片式的设计、上课、评课、议课、反思的方式,构建有效的课堂观察模式。

(1)研究的课题切片式视频案例不仅是课堂上的事件的实况录像,而且是一个研究项目,它包容了案例主题、背景知识、课堂录像、课后反思,还链接专家、同行点评和相关理论等诸多内容,是对一个教学案例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深刻解读,它不同于课堂录像,也不是文本案例的简单视频化。

(2)本课题以放大教学环节,课堂切片让执教者自审基本素质,诊视教学流程,甄选教学策略,打造一批各年段优质的示范课,推广到整个语文科组。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关于“切片分析”的理论要进行重点分析与梳理,要找到校本的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2)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学校首先优化和重构教师研究的平台,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的主题,撰写子课题申报书。各备课组以年段特点,制定研究的主题,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大课型确定研究点,从新课导入、有效提问、师生交流、写作指导等方面找到切入口。教师研究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获取多样化的科研成果,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

(3)个案研究法。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确定学术型教师培养对象,建立专业发展档案,收集资料,做好个案分析,并形成学术型教师培养及深化“名师工程”的推进。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20134月)

1)改进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研究、论证方案;撰写申请评审书。

2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进行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学习。

3做好资源库平台的构建。

2实施阶段(20135——20135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开展青年教师课堂观察活动,收集切片案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20146——20149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编印《无痕教育在课堂》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完成项目的可行性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本课题顾问谢立清校长为广东省特级教师,曾主持多项课题研究,现已结题,发表个人专著《最是书香能致远》、《缔结小学语文教育的幸福之约》。课题主持主要负责过两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体良好的实践经验。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广绣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课题在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中立项,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樊冰华、李玉红、周雁飞、汤诗艺老师均为区、镇、校骨干教师,多篇论文获省、市、区级的奖励,在生字教学、阅读教学、作老师方面形成风格,引领科组的良性发展。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本课题是本校青年教师参与的“十一五”课题《课堂教学视频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细化和延续,之前的大量准备和已有成果均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校语文科组教科研工作扎实开展,锻造了一支热爱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科研队伍,樊冰华老师为顺德区骨干教师,汤诗艺老师参加顺德区青年教师比武课获特等奖,她们引领学科的健康发展。

3.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由校长为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师资培训以及研究的决策工作。

(2)成立专家顾问组。聘请有关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咨询,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帮助进行阶段与终端评价,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学校与华南题范大学于2012年1月建立“学训研”合作关系,有高校的导师及研究生的加入,本课题在研究理论及资料整理上有了良好的保证。

(3)合作实施。在研究设计、课程设置、后勤服务上聚规划发展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装备服务中心的全力配合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4)物质保证。本校将建立专项经费保证本课题的研究,所有研究者均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

总之,本课题在完成所有的研究任务上有良好的可行性基础。

东平小学课题组

2013年5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061f4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a.html

《小学语文课堂视频案例切片式观察的研究开题报告2013050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