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发布时间:2019-04-26 01:2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北省松滋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1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C. 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 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读下图,回答各题。

2C处的地质构造名称( )

A.向斜 B.背斜

C.山岭 D.断层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处岩石破碎适合修建隧道

B. B处形成谷地因为这里是向斜构造

C. C处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D. D处地势较低是因为这里容易被侵蚀

读下面两地区“地形和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4有关甲地河谷地形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背斜成谷,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向斜成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岩层断裂下陷,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5在右图地区有含煤层和煤气岩层,在a地和b地开采过程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是(

Aa地透水事故和b地井喷事故 Ba地井喷事故和b地瓦斯爆炸

Ca地透水事故和b地瓦斯爆炸 Da地瓦斯爆炸和b地透水事故

右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右图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右下角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最可能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沉积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7.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

8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有关研究报告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灰尘落在落基山脉高峰上,可导致峰顶被积雪覆盖的时间减少一个月或更久,由此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很多土地受放牧、农业和矿业开发的影响,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加剧,致使更多灰尘飘至山峰上。据此回答问题。

9.材料中未显示的环境问题的是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全球气候变暖

10.材料中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

A.差异性 B.整体性 C.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

1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①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③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陡崖顶部与湖泊水面的最大高差约是

A.149  B. 151  C.249  D.251 

14对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较大,汛期多在夏秋季节

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D.河流入海口附近冲积扇较发育

下图为某沿海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5该岛甲、乙两地 (   )

A1月降水最大

B7月气温最低

C.甲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D8月~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6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 

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 

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地壳运动、泥石流、滑坡 

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

下图为太平洋沿30°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有关图中abcd四处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西邻荒漠地带           Bb—洋流由北向南

Cc—常年高压中心           Dd—全年温和多雨

19.夏至,a海域日落之时,d海域最有可能欣赏到(

A. 当日夕阳     B.前夜渔火   C. 同日星辰    D.次日朝霞

20.对于水循环来说,水汽贡献率最大的海域是(

A. a         B. b       C. c       D. d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2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7为“M地至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大型盆地地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M地至重庆一线未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A.       B. C.     D.

24.在下面四幅地貌景观中,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板块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动力来自海底扩张,运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高大山系的成因、火山地震现象。读板块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图中的板块有

A.1 B.2 C.3 D.4

26冰岛位于

A.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

C.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D.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27.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8.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如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下题。

29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0.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

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40分)

31.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

材料1:地球表面是由众多大陆、岛屿与海洋组成的,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三分陆七分海,全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材料2: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图甲)

材料3: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乙)

材料4:部分岛屿轮廓图(图丙)

(1)图甲中X大陆是_______________Y大陆是 (2)

(2)图乙中代号E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________B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________(2)

(3)图丙中所对应的国家多火山地震是因为该国地处___ ________板块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2)

4)③岛在④岛的 方向。(1)

32.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格1分,共10分)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

2)该州赤道东部地区是______________高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分异规律。

3E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其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ACD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33.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6)

1)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B 4分)

2A自然带所在地的夏季气候特征是 ,冬季气候特征是 。(4分)

3a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形成基础是 差异。b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6分)

4B地区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2分)


参考答案

1A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

2.岩层受到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常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如图中的ABD就是背斜,C就是向斜。

3.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所以“A.向斜正确。“D. D处地势较低是因为这里容易被侵蚀而成的侵蚀平原”正确。

考点:向斜背斜构造的结构特征。

4C

5D

【解析】

试题分析:

4读图,根据岩层结构不连续,结合岩层类型为沉积岩或沉积物判断,甲地是岩层断裂下陷区域,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C对。

5读右图,a地是背斜构造,是煤气积聚的地方,容易发生瓦斯爆炸。b地是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容易发生透水事故,D对。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作用,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6B

7D

【解析】

试题分析:

6.观察此沉积层内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可发现各种粒径的沉积物混杂在一起,没有体现外力的分选作用。在外力的分选作用下,溯河流而上,河流沿岸沉积物颗粒粒径逐渐增大;在同一地点,自上而下,沉积物颗粒粒径亦由小到大。故图中沉积物应为冰川融化后堆积形成。B正确。

7.河流交汇处4因水运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更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D正确。

考点:沉积作用、聚落

8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广布地区,由于长期的流水溶蚀而形成的。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9B

10B

【解析】

9.根据材料叙述:“很多土地受放牧、农业和矿业开发的影响,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加剧”反映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而引起沙尘暴和全球气候变暖,没有提及水土流失问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A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材料,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所以①所示的自然景观位于热带雨林景观,对应地区是亚马孙平原,A对。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B错。江南丘陵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寒带针叶林,D错。

12读图,①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辐射差额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AB错。③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干燥指数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C错,D对。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带类型差异,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13C

14A

【解析】

13.读图,海岸线海拔为0米,图中等高距为50米,湖面的海拔在50-100米之间。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算出,陡崖顶部海拔高度在250-300之间。所以最大高差约应是小于250米,C对。ABD错。

14.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大,汛期多在夏秋季节,A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该地是季风气候,B错。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大,C错。河流入海口是沿海平原地区,形成三角洲地貌,冲积扇较发育地区是河流出山口,D错。

15B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5由材料及其经纬度位置,结合世界主要岛屿分布,可确定该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由气候统计图可知该岛屿降水最多在2月份, 7月份气温的最低;8月~12月气温逐月增加;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可以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故选项B正确。

16图中甲、乙两地分别马达加斯加岛的西、东两侧;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西两侧分别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位置,多地形雨,加上暖流的影响终年高温高湿,而西侧位于背风位置,雨影区,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17A

【解析】 引起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是它们长期作用的结果。地震和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泥石流和滑坡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18C

19C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8据图可知,8月份水温高,可知为北半球,且位于30°纬线上,可知该海域为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a位于120°E附近,位于我国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处位于副热带太平洋西侧,可知流经该处的洋流为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c位于太平洋中部,下垫面性质均一,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位于太平洋东部,美国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19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a在地方时18:00之后日落;ad两地地方时相差约16小时,故a海域日落之际,d海域的地方时在2:00之后日出之前,即两地处于同一天,此时d海域最可能欣赏到同日星辰。

20水汽贡献率最大即蒸发量最大。b位于副热带太平洋西侧,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使蒸发量加大;a、距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水汽蒸发量较小;c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蒸发量小;d处位于副热带太平洋东侧,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蒸发量小。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方时的计算;水循环

21A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分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角度是指当塞北冰雪覆盖时,此时正值江南杏花盛开,说明南方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塞北所处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所以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故选项A正确。

2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是因为塞北到江南的纬度差异,造成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引发的热量差异,所以二者产生的基础主要是热量,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3D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23.通过读图分析,①②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根据所学知识,M地至重庆一线未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甘肃省,因此D项正确。

24.图示四幅图地貌景观分别是冰川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因此西北地区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为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

考点:剖面图的判读和定位;地貌景观的判读。

25C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读图,图中板块俯冲处是消亡边界,板块生长处是生长边界,所以有3个板块,C对。

26冰岛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上,A对,C错。位于美洲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不是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BD错。

考点:板块构造理论,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27C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根据纬度及降水量曲线的变化,30°—40°纬线大陆西岸在6月份降水较多,12月份降水较少,所以该大陆位于南半球,A错。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在40°S以南没有陆地,BC错。只有南美洲大陆符合,D对。

28.南美洲纬度10°~20°地区的大陆西岸,沿岸有势力很强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导致沙漠延伸到南纬8°附近,所以降水少,D对。纬度低,蒸发旺盛地区,降水多,A错。南半球不受东北信风影响,B错。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29B

30A 

【解析】

29.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纵坐标由OF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由山麓R地区向上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横坐标由OE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R自然带位于温带荒漠带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之间。综合分析可知,R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30.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带沿OF方向体现的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

31

1)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大陆架,海沟

3)亚欧,太平洋

4)东南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X大陆面积较小,但海拔最高,是南极大陆。Y大陆面积最小,是澳大利亚大陆。

2)图乙中代号E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大陆架,B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海沟。

3)图丙中所对应的国家是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该国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4)根据经纬度判断,③岛在④岛的东南方向。

考点:大洲的特征,海底地形结构,板块构造,地图上的方向。

32

1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2)东非 热带草原 地方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影响

4)纬度 热量

【解析】

试题分析:

1)非洲是一块热带大陆,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南北半球所跨纬度相当。太阳辐射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这样,在自然带的地域分异上,体现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赤道附近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随着水热条件的变化,依次出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东部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草原带,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它的形成是因为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 赤道以南的E自然带地区,因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再加上沿岸地区有寒流经过,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该地降水少,趋缓炎热,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属于地中海气候,7月份受西风的影响,降水多。

4)据图可知:自然带ACD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其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热量是其形成基础,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3

1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分)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

2)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4分)

3)由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 由沿海向内陆的(6分)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处位于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南,因此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季风的自然带。B处位于其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据上题,A为地中海气候,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3a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以热量为基础。b方向的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方向上更替,因此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B地区的季风属于温带季风,它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acfd9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6.html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