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延安》自主学案(内含2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22 10:39: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回延安》第1课时自主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2 回延安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理解诗中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意象,体会其民俗内涵。

3.把握诗作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盘点

1.作家作品

贺敬之,   (年代)著名          _。歌剧《      》就是由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写作背景       

诗人1940年奔赴延安,1946年因工作需要离开。六年中在延安受到革命的教育和锻炼,经历了生命史上最难忘的时期。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正确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              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 眼眶(  )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登时:

(2) 糜子:

(3) 油馍:

(4) 眼眶:

(5) 脑畔: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五部分内容,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要点。

2.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三、品味感悟

作者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母亲延安”浓厚的感情,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任务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直接抒情: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场景描写:

四、朗读提升

运用学习过的朗读技巧,给诗句做一些朗读的标记,有感情的读诗歌,力求读出豪气和热情,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小结

《回延安》描述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今昔延安的风景、人物,表达了发扬延安光荣传统、建设新中国的心愿。

作者在创作中选取了具有陕北典型特色的意象,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诗句朗朗上口,具有“信天游”抒情性强的特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味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感受“信天游”的独特魅力。

六、作业

1. 完成跟踪测试题。

2. 访问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延伸阅读“积累拓展”第六题中推荐的篇目,并体会其内涵。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盘点

1.当代 诗人 剧作家 白毛女 

2. dēng méi mó pàn kuàng

3.(1)立刻。

(2) 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 油炸的黍米面饼。

(4) 泛指眼睛周围的部位

(5) 方言。指窑洞顶上。

二、整体感知

1.

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别打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描述延安成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是人的惜别之情。

2. “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三、品味感悟

1直接抒情:

(1)“革命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2.动作描写: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2)“满心化等是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3.语言描写:

“我梦见鸡毛信赖——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于世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回延安》第2课时自主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2 回延安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3.品味诗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本诗运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的妙处。学习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回延安》描述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今昔延安的风景、人物,表达了发扬延安光荣传统、建设新中国的心愿。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首诗,体会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品味诗歌赋予表现力的语言。

二、 诗歌品析

1. 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有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有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

信天游的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问题一:

诗歌使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问题二:

本课诗歌中寻找一下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其好处。

1.运用比的诗句:

(1)“——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

(2)“长江大河起浪花”

(3)“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2.运用兴的诗句:

(1)“树梢树枝树根根”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4)“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3.诗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两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 知识卡片——语序要合理

读读下面两个句子,看看他们存在什么问题?

(1)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陕北信天游的独特魅力,更深入的体会了《回延安》的艺术特色,品味了比兴、夸张、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又知道了表达时如何合理安排语序。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学会用更美好的形式表达。

五、作业

1. 背诵诗歌,积累好词好句。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任选一节诗进行仿写。

参考答案

问题一: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找到黄土、窑洞、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还可以找到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宝塔山、枣园、延河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名称;以及“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高高的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这些红色意象,在那个年代的诗歌是经常见到的。诗中还有具有陕北的房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虽简笔勾勒,显出“土气”,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问题二:

1.运用比的句子:

(1)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

(2)比喻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没完没了。

(3)比喻延安的蓝天像大明镜,映照这美好的景象。

2.运用兴的句子:

(1)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可视为比兴兼用。

(2)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起“我”吃延安的小米、长大成人之事,含有延安是“我”家的意思。词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3)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4)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3.夸张、拟人

运用夸张的诗句:

(1)“双手搂定宝塔山”

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这显然是在梦中虚幻之事。

(2)“千声万声呼唤你”

表示一次次在心里呼唤延安,“千声万声”是夸张。

(3)“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与亲人相见有很多话说,但是说“千万句”就是夸张了。

(4)“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这是说“我”要把延安看个够,想到身上生出千万的腿和眼,是极度的夸张。

(5)“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幻想能在天空自由飞翔,可以来回看望延安母亲,同样是夸张。

运用拟人的诗句: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唱和笑是人才有的行为,而这里的一条小河、一个村也能唱和笑,是诗人赋予他们已认定的情绪和行为。

(2)“红旗飘飘把手招”

这里的“飘飘”是常态,“把手招”是幻想,想象红旗有手,向“我”召唤。

(3)“延河滚滚喊‘前进’”

赋予延河以人的行为,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三、答案分析见教材知识卡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91ef86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b.html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延安》自主学案(内含2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