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1

发布时间:2018-07-01 05:32: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 ——庄子)

修养高尚的“至人”心思就像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从不有所隐藏,便会得到正当的是非取舍。

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 ——庄子)

你是自己伤害了自己,鬼怎么能伤害你呢?心理负担导致自身失败、束缚个人聪明才智的事情,多得很。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

越纯越厚重,就越能担当。有些人总感觉活得太累太重,其因何在?就在于不能心静如水,达不到“纯心”(厚重)的境界。纯心并非稚嫩,而是看过人间是非之后的安静。

名者,实之宾也; ——庄子)

人生有许多虚浮之事,名利皆是如此。短浅之人认为这是生命之本,堕入名利之中。其实人生之真恰恰在于摆脱这些虚浮之事。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 ——庄子)

喜欢管理国家大事,随意变更常规常态,用以钓取功名,称作贪得无厌;自恃聪明专行独断,侵害他人刚愎自用,称作利欲薰心。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庄子)

枯木死灰是一种度过难关、战胜痛苦的必不可少的心态。人如果不曾体会过枯木死灰的心情,人就不能重新为人。绝望到底,才会另寻出路。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庄子)

比自己强的人,谦虚地和他相处;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庄子)

“环中”即连环的中心,人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心越大人越失落,当然应该知足,做有限的事才能成功,做有限的事才能做好,这样才能以一颗有限的心享受无限。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也许“金石为开”这个结果并不很重要,“精诚所至”这个行动却很必要。最好的人生态度是让行动至精至诚,心灵平平淡淡,只有这样,才能享受人生的大幸福,又不会失去生活的小乐趣。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庄子)

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庄子)

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期望能力不及的事情。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庄子)

做事就要全身心在目标上,而暂时把与此无关的事全忘掉。你能否忘记自己,意味着你能否得到一个新的自己。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大勇不忮。

——庄子)

天地人生最根本的大道是不可以称说的;最强有力的辩论之才是不需用言语的;最大的仁义并不表现出慈爱;真正的清廉并不讲谦虚逊让;最勇敢的人并不赌狠逞强,是人们处世行事极具智慧的行为指南。

大知闲闲,小知??(庄子的智慧,P129 ——庄子)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人与人相交,难得的是真。真诚相见、真心相待、真则平淡。懂得这个道理再容易不过,而在别人的热闹起哄之中,失却真,忘掉真,迷于假,恋于假,却更容易。

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庄子)

谈论大道却非议大道安排下的秩序,这就不是真正在尊崇大道;谈论大道却非议体悟大道的人,怎么能真正获得大道!在实践中领悟做人处世之道。

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庄子)

形体劳累而不休息那么就会疲乏不堪,精力使用过度而不止歇那么就会元气损,元气劳损就会精力枯竭,事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

学会用平常心做平常事,人一旦甘于平淡,就会活出真滋味来,许多非常之事水到渠成。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庄子)

施与别人恩惠却总忘不了让人回报,远不是自然对普天之下广泛而无私的赐予。你可以付出多,但你不要企盼付出就应回报很多。

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 ——庄子)

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想干一番事业,或者想办成一件事,如果时机不到,就要等待。

鱼不可脱于渊。 ——庄子)

用鱼不可脱离深水来说明人不可自失本性心中无碍,天地即我。

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庄子)

各种迷乱人心的巧说辩言,都是圣哲之人所鄙夷、摒弃的。不要狡辩给自己找借口。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庄子)

简单把长寿看作快乐,把夭折看作悲哀,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把穷困看作羞耻。过去已成为历史,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好现在,一切还可以重头再来,同样可以开辟一个新天地。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易经)

要特别小心,人不会没有错,随时有错,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无咎的时候。懂得小心谨慎反省与改正错误,这是最高的哲学。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易经)

人要依“时”止,依“时”行。人若能做到“动静不失其时”,便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时中”。在行动时要把握形势,把握机遇。

困于酒食 ——易经)

享受不应该享受的福,是祸。人应该有所节制。欲望如果没有节制,最终会像泛滥的洪水将自己淹没。

君子有终 ——易经)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做事有始有终的人才有成就。

不可涉大川 ——易经)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方向不明决心大,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做什么,就盲目大干快上,结局可想而知。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易经)

为人处世,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往蹇来誉 ——易经)

只有在泥泞里行走,生命才能留下深刻的印痕。苦难可以丰满我们的人生!

立心勿恒,凶 ——易经)

“勿恒”即“无恒”,“立心勿恒”指没有恒心,这样会面临凶险。

察见渊鱼者不祥 ——易经)

连深渊水底的鱼,河中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在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因为精神用得过度了。

敬之无咎 ——易经)

尊重对方是没有什么害处的。尊重别人是很平凡的人也能做到的,因为“尊重”是无分程度的,它包括: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真诚的问候或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易经)

“独善其身,兼济世人”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刻意地为我,随意地为他”已经是人生不可多求的境界,其结果收获最大的还是你自己。

曲成万物而不遗 ——易经)

人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太直了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成。现在讲美也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升而不已,必困。 ——易经)

月不圆的时候,可以慢慢圆起来;月圆了,月就要亏了。日还没到中天,它可以到达中天,但到达中天以后,就要西斜了,人在得意时,就怕忘形。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易经)

均衡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很少,就以我们自己的心身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心理方面的思想,没有一个时候是均衡的,不是心里不舒服,就是思想在混乱。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易经)

龙要腾飞,先要向“大人”学到本事。贵人的贵与不贵,是在时间空间上刚刚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帮助的就是贵人。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易经)

亲贤臣远小人的君主,都是谦虚、心胸宽广、眼光长远之人;亲小人远贤臣的君主都是骄妄自大、心胸狭窄、眼光短浅、贪恋女色之人。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经)

“如”的意思是“这样”,人生如浩瀚无垠的大海。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时常会有惊涛骇浪骤起挑衅。在人生的大海上驾驭着人生小舟时,就要有勇于迎战风浪的从容和镇定。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避》 ——易经)

“退避”并不等于望风而逃,消极遁世。恰恰相反,不善于退避,不谙这门高超的学问和艺术,文化修养中没有这份可贵的情操,就算不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君子。

求小得 ——易经)

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与他人的合作开始,认认真真的做事、做人。将小事做细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需要养成一种习惯,要自觉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成就自己。

得其大首。 ——易经)

“得其大首”就是“得其大要”,我们做事情要抓重点而不拘小节,抓事抓重点才不乱。这无疑是人生场上的一条金科玉律。

往蹇朋来。 ——易经)

在吃苦过程中会赢得朋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都要三个帮,何况许多时候我们还不是好汉呢?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

改邑不改井。 ——易经)

“邑”,家乡。“井”,井水。“改邑不改井”是说换了地方但不换饭碗。注重发挥自己的素质优势对于择业非常重要,只有按照自己的素质所长选择职业,才能有利于胜任工作,实现人尽其才。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易经)

仙鹤在云中飞舞,它的一家子都在与它唱和。无论什么时候,获得亲友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易经)

最得人心的人一定能得天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像一把锋利的好刀,削铁如泥。一切事业都必须精诚合作才有希望成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易经)

“元”与“亨”是连起来解释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个是亨通的,而代表一个很好的开始。有好的开始有助于成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易经)

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有思想更要有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表,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手? ——易经)

亢就是高亢。做人做事,不要过头,过头就是亢;人很容易犯这个毛病,知道进退存亡得失的关键,就是圣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易经)

君子应该言之有物,说话要说实实在在的大老实话,做正经事,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大者不可以盈,做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易经)

人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不要自满,再加便会溢出来,富贵功名到了极点要谦虚。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 ——易经)

“识时务者为俊杰”。“时”生“务”,不知“时”则不知“务”。“随时”者昌,“随人”者亡。

将水井修治完善,没有咎害。 ——易经)

但做好事,但修其身,只要能把你这口“井”修好,便可以告慰天人、告慰本心了,至于往后能否得志见用,那就不必去多虑了。

不良之举自我阻止在脚欲动之时。 ——易经)

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做莽撞,往往会导致后患。但想得太多,瞻前顾后,翻来覆去,则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狐疑之中,导致优柔寡断。君子三思后立即行。

推天道以明人事 ——易经)

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效法自然规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人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松懈,求学、做人、为道、为德,都应如此,还要效法乾坤一样,天地一样的胸襟,包容万象,自强不息。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易经)

痛苦一再抚泪告诫我们,只有今天是属于我们,而明天则是上帝拥有。千万不要轻言放弃今天。珍惜时间,就是抓住当前。

明于忧患与故 ——易经)

就是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都与过去有关)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一切都是对立而互补的,阴阳相生相克,变化相辅相成,事件相激相随。天下最神妙的两字即“变化”,适应变化的人是聪明之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不轻举妄动,在未认清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时,暂时不轻易去做。“无为之事”指“无事”状态,“不言之教”指无言的教益,无为中孕育大作为。

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

古今学者们都把“取”字训为“治”字,把“无事”解为:不勉强从事,或不做扰民之事。其实,按照规律办事,就是无事;不按照规律办事,脱轨乱撞,节外生枝,就是有事。

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

事业成功了而不居功自傲,只有不居功自傲的人,他的功劳才不会失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

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在于一种潜在的心态和素质,也就是说,不要把潜在的可能看成将来的可能,也不要把潜在的不能看作将来的不能,看似无能,其实无所不能。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真正有才能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才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说话多了人就会智穷辞穷,不如守住心中想法不说。有时候什么也不说更有力量,因为沉默时让人觉得充满暗示。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老子)

“揣”就是测量。 “锐”,尖锐,指高度。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太高太尖了恐怕不能长久。“冒尖”与“不冒尖”是为人处世的至深艺术。巅峰状态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线上。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老子)

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人要追求快乐,但不要追求享乐。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老子)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当你不愿让命运来主宰你的一切,但又没有扼住命运咽喉的本领时,应当学会忍耐。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

污浊的人要让他安静下来,这样就会慢慢清爽。安于现状的人要让他动起来,这样就会慢慢出现生机。“徐”就是慢。一个“慢”字道出成功的关键:用力要准,进攻要稳。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

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人必须把自己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甚至要为了适应现实,而适时地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调整。

至虚极,宁静笃。 ——老子)

“虚”不是空虚,而是一种宁静的清虚状态。“静”不是死静,而是一种祥和的动中之静。懂得享受人生的人总善于在一个静处品尝自己的清茶。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

矫揉造作与顺应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换个角度看,事理都有自然之道,不是可造作出来的,学会顺应自然,做起事情来就会得心应手。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

一个人的说话办事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人们生活在世界上、置身于社会中,交织在各种矛盾、利益、关系之间。如何做人,做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高尚之人,是世人都在思考、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绝学无忧。 ——老子)

“绝学”就是最高学问,有最高智慧的人绝对快乐。真本事意味着打开人生局面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只要有本事,就不用担心一事无成。相反,最可悲的人,是没有真本事而心比天大的人。

澹兮其若海,寂兮似无所止。 ——老子)

学会动静相宜,可以让你自己减轻生活的重负,同时还可以让你休息一下,继续向前推进。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喜欢争来争去的人多半不自信,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争也不让,是他的就是他的。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狂风不会太久,暴雨会很快过去,它们是厉害,但不是畏。人生的风雨总会有的,但是要成大事就必须在这些暴风雨中磨砺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一个人只要坚强,就会无坚不摧。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老子)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人活着,是一个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过程。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做事要留有余地。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老子)

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

强行者有志。 ——老子)

要有韧性,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这样才能出成果,才能使你的人生选择不落空。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伟大的事业要从琐细的小事做起。

信者,吾信之。 ——老子)

“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质。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善始善终方成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河纳百川,有容乃大。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求知者不如爱好者,爱好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直接指向成功。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

严正的告诫,能不听从吗?但要以确实改正为可贵。恭维的活,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要以冷静分析为可贵。盲目高兴不加分析,表面听从实际不改,我不知道该拿这种人怎么办了。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

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诗经》三百首,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纯洁无瑕。无瑕就是无邪,无邪的人没有心机。以慧心发慧力,所以能收获智慧果。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

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忠,就是中心,把心放在当中,恕,就是如心,将心比心。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官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孔子》

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边远的部族国家,也能够通达。行为不笃实严谨,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

“韶”是韶乐,舜的音乐。“武”是武乐,周武王的音乐。舜的韶乐尽善尽美,周武王的武乐很美,但有杀气,所以还不能算尽善尽美。为人处世不可锋芒毕露。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

“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念、学术主张等。心与心相交才会有真正的朋友。然而不相信任何人和盲目的相信任何人都是错的。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

此处说的“仁”就是仁爱,专指邻里之间要友爱。邻里相处大家都好,这是美事。处理不好邻里关系,这是不明智的。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孔子》

“约”,约定,指有所约束。这句是说:不讲仁义的人没法一起过日子,没法一起快乐生活。讲仁义的人对人好,安心生活;聪明人会因对人好而获利。

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

看见自己的过错,敢于认错、改错的人能轻松上阵,获取成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一个人开悟的越早,就越明晓自己脚下的路该朝向何方;相反,就是迟钝的表现,会做出迟钝的选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看见圣贤,听见圣道,就向它看齐,虚心学习;看见愚昧的人就反省自身。向大师学习,是让自己成为强者的最好方略。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

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孔子》

父母的岁数不应该不知道,我们因此可以庆祝寿辰,感到高兴,同时也因父母越来越老感到担忧。爱父母就是爱道,就能得道。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

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有美德的人不会孤单,肯定会有人与他在一起。一个人能够赢得人心,就会在周围有一批朋友,朋友是帮助你成功的资本。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

立志行道,以美德为根据,以仁义作依靠,畅游于艺术中。最重要的是“艺”。孔子是大艺术家,通过审美而为美,以美为道,艺术让他成为圣人。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

富贵可以追求到,即使是做一个赶车的人我也愿意。如果没办法,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求富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

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跟不上为耻辱。不要言过其行。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

我总是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用心记下来。我是属于次一等的智力。所谓次一等的智力是相对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的天才而言。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仁义远吗?我想要行仁义,仁义就来到我身边。仁义之所以不远,是因为它就在我们心中。仁义是爱,爱使人成人。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

孔子与人一起唱歌,听到好听的地方,就让人再唱一遍,然后就会唱了,大家一起和歌。“和”就是孔子说的“吾从众”,而不是“众从吾”。“和”字的境界是至高无上的——人与人相互和睦,永远令人心动和渴望。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

君子坦坦荡荡,小人经常悲悲戚戚。开阔的心胸能装下天下难装之事,能容天下难容之人,能让人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做成想做的事。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孔子对《关睢》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

真是伟大,舜禹拥有天下,但不占有它,因此能成就伟大。尧舜禹的禅让体现了古圣人的广阔心胸与无限爱心。让出一片江山,赢得整个世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在孔子的眼里,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后者惹人生怨。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

不要想当然,不要绝对,不要固执,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说的这四个不要,核心就是不要固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岁月寒冷,然后就知道松柏总是在最后凋零。孔子没有说松柏不凋,而是说后凋,这很客观公正。为人当如松柏,坚贞耐寒,具有敢与天公一拼的顽强斗志。

不知生,焉知死? ——《孔子》

不知道生命的价值,怎么知道死亡的真谛?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不要被代理,不要被兼并购买,要亲自生活。必会成功快乐。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

面对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而不敢去做,是怯懦的表现。见义勇为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

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孔子》

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而废。做事贵在坚持。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

不知道命运,就不能够做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不识别言语,就不能够识别人。此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

所谓与人交朋友,就是因为别人品行好而与他接交,因此自己心中不能有任何仗自己什么地方比别人优越而去交往的念头。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

人不能没有羞耻心。人如能以自己的无耻为羞耻,那他就不会有耻辱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孟子》

话说得浅近但意义深远的,是“善言”;所坚持的很简单但绩效却很大的,这是“善道”。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墨子》

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君子如果具有渊博的学问,且能时常反省、考察自己的言行,他就会越来越聪明,并且在行动上不犯错误。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 ——《荀子》

君子宽宏大量,但不懈怠马虎;方正守节,但不尖刻伤人;能言善辩,但不去争吵;洞察一切,但不过于偏激。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荀子》

公正会产生明察,偏私会产生愚昧;端正谨慎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会产生闭塞;真诚老实会产生神明,大言自夸会产生糊涂。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荀子》

观看人的容貌体态去判断他的贵贱祸福,古代人没有干这个的,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个。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了,听到了不如看见了,看见了不如知道了,知道了不如实行了,学习到了实行就到顶点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就是这样罢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事者在师儒,宏教化而致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北宋·胡瑗

达到天下大治靠人才,培育天下人才靠教育,从事教育事业靠教师,弘扬教育事业使之造福于民众靠地方官员,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学校。

非止闻夫子之道,凡闻人之善言善行,皆如是……孔子固学于人,而后为孔子。 ——北宋·胡瑗

不仅要听从孔圣人所说的道理,而且只要是听到哪怕平常人有什么好的言论好的行动,都要仿效去做。……孔子原本就是向别人学习,然后才成为圣人。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北宋·王安石

所谓娱情养性而使(他们)成为可用之才,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在教育、培养、选取和任用人才的过程中都能遵循一定的准则罢了。

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北宋·王安石

因为但凡人的才干,成就于专一而毁损于混杂。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南宋·朱熹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析,坚定地实行。

大抵学者读书,务要穷究。“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

——南宋·朱熹

大体上学生读书,务必要穷根究底。“明道、询问、学习”是大事情。首先要明确懂得做人的道理。

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 ——南宋·朱熹

大体上看书,要反复地看,逐段、逐句、逐字地理解,还要参考诸家的注解、传文等,使书中所说的道理渗透到自己的内心。

前辈云:“读书不可不敬。”敬便精专,不走了这心。

——南宋·朱熹

有前辈教导说:“读书不可以不恭敬。”所谓恭敬,就是精心专一,不走神。

人贵剖判,心下令其分明,善理明之,恶念去之。 ——南宋·朱熹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剖析判断,心中要是非分明:善良的念头要发扬光大,邪恶的念头毫不吝惜地予以去除。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 ——·王守仁

如今教育儿童,一定要让他们欢欣鼓舞地奔走而来,心中喜爱而欢悦,这样他们就能连续不断地进步。这就好比在及时细雨与和煦春风沐浴下的花草树木,自然而然地会萌发出勃勃生机。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王守仁

悔悟是治病的良药,但贵在改正。假如只是停留在后悔之中,而不去改正,那么又会因为这贴药而引发疾病的。

故过而不已,必恶,谓其出有源,其流无穷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

发现了过失如果不立即加以制止,必然会发展成为“恶”,因为它产生既有源头,流播就会无穷无尽啊。

学莫先于问途,则人已辨焉。此处不差,后来方有进步观。

——明末清初·黄宗羲

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疑问,这一点,人们已经辨析得很清楚了,这学习的第一步如果走得不错,以后的进步才有可圈可点之处。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近代·蔡元培

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知(智)育、美育四项。

——近代·蔡元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近代·蔡元培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 近代·王国维

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然人心之知情意三者,非各自独立,而互相交错者。

——近代·王国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0429ea28ea81c758f578c5.html

《名人名言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