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第15课《赤壁赋》导学案(无答案)

发布时间:2018-07-23 21:15: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赤壁赋》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格为:

少焉 ),月出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为:

⑤白露 )江,水光接天。

)一苇之所 ), )万顷之茫然(句式为: )。

⑦浩浩 )如 )虚御风, )不知其所止;

⑧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 )登仙。

2、本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

①看到的景色有:

②诗人的活动有(动作):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④诗人会有何种心情呢?

朗读第二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于是 )饮酒乐甚,扣舷 )歌 )。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幽壑之潜蛟, )孤舟之嫠妇。

2、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

第二课时

三、朗读第三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苏子愀然 ), )襟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

②客曰:“‘月明星稀,乌鹊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 )周郎者乎?③方其破荆州, )江陵,顺流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鱼虾而 麋鹿,

⑤驾一叶之 )舟,举匏樽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划线句子:

2、(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朗读第四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而未尝 )也;②盈虚者如彼,而 )莫消长也。

③盖将自其变者 )观之,则天地 )不能 )一瞬;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

⑤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 )所有, )一毫而莫取。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为: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朗读第五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客喜 )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②相与枕(注音: )舟中,不知东方之 )白。

2、(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牛刀小试: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指出文中的通假宇,并解释它的意思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xū)之秋 歌窈tiǎo)之章 飘飘乎如yí)世独立

B. 倚歌而(hè) zhào)兮兰桨 击空明兮sù)流光

C. 苏子(qiǎo) jīn )危坐 泣孤舟之lí)妇

D. 余音袅niǎo)山川相liáo 是造物者之无尽cáng)也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引申为劝酒)客 (任凭)一苇之所如

B. 苏子(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险)坐

C. (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 则天地(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

3.下列四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无禁,用不竭 ②渺沧海一粟

B.声呜呜然 ②何为然也

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绝壁之下 ②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①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 ②和③不同

7.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9、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6.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7.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8.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c6ac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6.html

《广东省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第15课《赤壁赋》导学案(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