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革命传统 - - 弘扬红色文化

发布时间:2019-01-12 20:0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苏区革命历史,弘扬苏区革命精神

------第九周主题班会材料

一、教学目标:

1、回顾革命历史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让学生学习革命历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3、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活动形式:

讨论、 讲故事、朗诵、歌曲。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朗诵、歌曲。

2、学生收集有关苏区革命战争年代中的英雄故事。

3、学生查找关于瑞金叶坪、沙洲坝、红井等历史资料。

四、活动过程:

首先,阐述瑞金作为中国革命的“红都”的历史和在中国革命中产生的具大影响:

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194910月诞生的新中国的雏形。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都”之后,不仅是中央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还是全国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和领导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创造和积累了许多领导国家和军队的丰富经验,初步学会了治国安民、治国安邦的领导艺术。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骨干。他们当中,不仅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一批领袖人物,还有张闻天、任弼时、王稼祥、项英、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叶剑英、杨尚昆、胡耀邦等一大批国家精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0位开国元帅、10位开国大将、57位开国上将、177位开国中将。其中有9位开国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林彪)、7位开国大将(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34位开国上将和106位开国中将,以及440位少将,都曾在中央苏区纵横驰骋,屡建奇功。此外,还有一大批建国后在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担任主要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也是从中央苏区走出去的。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中央苏区还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党员干部、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培育形成了伟大的苏区精神。

其次,教育学生要跟据实际,学习苏区革命历史,发扬革命精神。

1、教育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精神支柱。中央苏区斗争初期,红四军中以林彪为代表的一些人,对革命前途存在右倾悲观情绪,对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针对林彪的错误思想,193015,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就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毛泽东在信中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论断。毛泽东预言,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一定会成为燎原之势。毛泽东这一英明论断,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对于苏区人民乃至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坚定信念,经受各种曲折与考验,从土地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这一论断提出后不到两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在瑞金成立,这恰好应验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英明与正确。

2、学习苏区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中央苏区时期,处于战争年代,加上国民党经济封锁,物质生活异常艰苦。那时严重缺粮,苏区人民以红薯、青菜充饥,节约每一粒粮食支援红军。后方工作人员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省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苏区缺衣少被,寒冬腊月,很多人身穿单衣过冬,将稻草捶软塞进被套当棉被盖。没有盐吃,只好将老墙土弄到锅头里熬制硝盐,用这种硝盐炒的菜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长时间吃不到肉食品,菜碗里看不到油花,更是常有之事。苏区干部和红军官兵都没有工资薪饷,公家只发给少量的伙食费。为了节省经费开支,许多家住苏区的干部连伙食费也不要公家发,自觉从家中带米带菜到机关吃。有一首苏区山歌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苏区有句很响亮的口号:“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当时点灯,规定每盏灯只能用一根灯芯,如果用两根灯芯,马上就有人提出批评。毛泽东是中央政府主席,按规定他可以点3根灯芯,但他也和大家一样只点一根灯芯,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工作到天亮。苏区机关干部自己动手开荒种菜,自制办公用品,千方百计节约办公经费。艰苦难不倒共产党人,难不倒苏区军民。面对如此菲薄的物质生活和艰苦的斗争,大家没有怨言,没有灰心,时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奋勇向前的精神状态。

3、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养成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将生命献给党、献给革命、献给苏维埃事业,是苏区革命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

苏区时期,赣南人民为了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据统计,赣南苏区和游击区总人口约240万,前后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达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作战的有60余万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6万余人,其中赣南籍子弟就有五六万人。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0.82万人,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1/16。其中兴国县苏区时总人口23.18万人,参加红军有5.5万人,有革命烈士23200余人,全县平均每4人中有1人参加红军,每10人中有一人为革命牺牲;瑞金县苏区总人口24万人,参加红军4.9万人,有革命烈士17200余人;于都县苏区总人口34.43万人,参加红军6.7万人,有革命烈士16200余人。

有一个兴国县革命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故事。

李美群出生后因家庭贫困,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1929年红军到了兴国,她这个苦妹子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女部长、少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长等职,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苏维埃候补执行委员。

1934115,李美群在兴国县坝南村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钟全列”。但是,女孩刚生下不久,由于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形势日益紧张,江西省委通知她赶快回省委工作。

李美群爱自己的女儿,她知道刚生下的婴儿离开了母亲,是很难活下去的。但是,她更知道自己是个革命者,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革命工作高于一切,通知就是命令。她毫不犹豫地服从了革命的需要,忍痛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了别人,骑上省委送来的战马,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日夜兼程返回宁都,投身到紧张的反“围剿”战争之中。

19351月,李美群和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在宁都县小布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她被俘后被押送到南昌。在敌人监狱里,她坚贞不屈,同审问她的敌人展开坚决斗争,驳得审讯人员哑口无言。1936年春天,受尽折磨的李美群在狱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25岁。

李美群“马前托孤”的那个女儿,由革命群众收养,为免遭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辗转迁徙到泰和县,改名“金冬秀”。金冬秀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197912月,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调查李美群烈士事迹,才找到金冬秀即钟全列。1982年,钟全列夫妇专程从泰和县前来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她双膝跪在母亲李美群“马前托孤”塑像前,泪流满面,悲痛欲绝。

4、学习苏区精神,努力学习,刻苦学习

革命先辈都具有争创“第一等的工作”进取精神。表现最突出的是兴国县苏区干部。他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拼搏,在扩大红军、支援前线、慰劳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推销公债等各个方面,都成为全苏区的模范。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表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毛泽东还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字,赠送给兴国的同志们。兴国县长冈乡和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也是受到毛泽东表扬的两个模范乡。毛泽东号召全苏区都要向他们学习,“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

大阿中学政教处

附宣讲材料:

瑞金为什么会被称为“红都”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在近百年以前,赣南同全国各地一样,处于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之下,社会黑暗落后,农村的土地都被地主豪绅霸占着,农民没有土地,工人没有工做,儿童没有书读,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改变这种黑暗的社会,使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使全体劳动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政治上翻身作主人,早在85年前,也就是1926年,赣南许多县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赣南各县党组织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领导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高举革命红旗,拿起大刀长矛,举行武装起义,打击地主豪绅,建立革命武装,创建红色政权,拉开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序幕。

19291月起,赣南革命斗争得到中国人民大救星毛泽东和红军领袖朱德等的直接领导。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进攻,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从井冈山突围,挺进赣南和福建闽西,与人民群众一起,经一年多艰苦斗争,开辟建立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104,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攻占了赣江中游的吉安城,接着在吉安城宣告成立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府。

“苏维埃”,是一个俄文名词,是“代表会议”的代名词。苏维埃政府,是由民主选举出来的工人、农民、革命士兵代表组成代表会议,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民主管理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是专为工人、农民、兵士和一切劳动人民谋利益的政府。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区域,叫做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

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说明江西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好。但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却对迅猛发展的苏区和红军非常害怕。从193010月至19319月,蒋介石先后共调集国民党军60万兵力,对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和苏区连续发动3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但是每一次都被红军打败。毛泽东、朱德指挥不到4万人的红军部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共消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缴枪4万余支,取得了伟大胜利,使赣西南苏区与福建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巩固的中央苏区。

193111720日,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领导下,在瑞金叶坪村隆重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在大会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同时,在瑞金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

因为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叶坪村,所以瑞金便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首都所在地,瑞金也就被人们称誉为“红都”,当时还改名为“瑞京”。中国人民都亲切地称毛泽东为“毛主席”。“毛主席”这一称呼,最早就是从瑞金开始的。

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194910月诞生的新中国的雏形。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都”之后,不仅是中央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还是全国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和领导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创造和积累了许多领导国家和军队的丰富经验,初步学会了治国安民、治国安邦的领导艺术。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骨干。他们当中,不仅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一批领袖人物,还有张闻天、任弼时、王稼祥、项英、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叶剑英、杨尚昆、胡耀邦等一大批国家精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0位开国元帅、10位开国大将、57位开国上将、177位开国中将。其中有9位开国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林彪)、7位开国大将(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34位开国上将和106位开国中将,以及440位少将,都曾在中央苏区纵横驰骋,屡建奇功。此外,还有一大批建国后在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担任主要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也是从中央苏区走出去的。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中央苏区还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党员干部、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培育形成了伟大的苏区精神。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保卫中央苏区的光荣历史,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红都瑞金的历史地位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那么崇高,所以全国各地的人们才络绎不绝地前来瑞金参观考察,游览学习。

同学们:赣南人民跟着共产党,跟着毛泽东、朱德闹革命,在建立、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中,作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赣南苏区和游击区总人口约240万,前后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达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作战的有60余万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6800余人,其中就有五六万人是赣南子弟。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0.82万人,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1/16。其中兴国县苏区总人口23.18万人,有革命烈士23200余人,全县平均每10人中有一人为革命牺牲;瑞金县苏区总人口24万人,有革命烈士17200余人;于都县苏区总人口34.43万人,有革命烈士16200余人。兴国县的邱会培烈士,全家革命,一家8口人为革命壮烈牺牲。南康市龙回镇共产党员朱伯璜,自己是南康苏维埃革命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还动员妻子和3个儿子一起革命,全家5口人全部为苏维埃事业献出了生命。定南县镇田乡留輋村的胡传周,带领3个儿子和一位弟弟,全部参加农民赤卫队、游击队,先后为革命英勇献身。像这样全家革命、壮烈牺牲的事例,在赣南比比皆是。为了支援红军,赣南人民节衣缩食,将大量的粮食、衣物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保证红军的供给。当时的口号是:“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一分钱,一粒米,都送到前线上去”。赣南人民真正这样做到了。这种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建立、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中,赣南的共产党人、革命群众表现出革命信念坚定不移、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于都县有位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革命者,叫高克勤,19299月率领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被俘。敌人对他施行打“地雷公”、香火烫皮肉、铁丝穿鼻等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用脚趾夹毛笔在地面上写下“我为革命而死,革命一定会胜利”的铿锵誓言。凶残的刽子手将他割耳剜皮,剁手砍脚,剖腹挖心,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寻乌县有位革命烈士叫邝才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十一军第五十团参谋长。19302月在寻乌县澄江圩与地主靖卫团作战中,不幸负伤被俘。敌人用4枚大铁钉将他的四肢钉在一棵大樟树上,连续3天用小刀将他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他每挨一次刀割,就痛骂敌人一阵。临终时仍竭力高呼:“中国革命一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安远县镇岗乡有个尊三围,扼守着中央苏区南大门,当年是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35月,广东的国民党军队调集重兵,对这个红色堡垒发动疯狂进攻。镇岗乡党支部带领乡赤卫队员和住在围内的群众,凭着简陋的武器,血战40余天,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尊三围被敌军攻破后,坚守围内的共产党员、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共157位男女老幼,全部被俘。他们任凭敌人严刑拷打,无一人屈服。最后,156位镇岗儿女(其中包括20多名儿童和7位孕妇)全部被敌人杀害,仅剩1人夹在死难烈士遗体堆中死里逃生。革命先辈这种对革命忠贞不渝、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同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建立、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们赣南留下了数不清的光辉足迹,留下了他们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等方面数不清的故事。瑞金沙洲坝村严重缺水,村民饮水困难。1933年秋,毛泽东主席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和苏维埃政府干部,在村中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里的吃水问题。全国解放后,沙洲坝村民们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就是世代传颂、感动全国人民的“红井”故事。红军总司令朱德,在行军中发现红军战士严德胜丢掉破草鞋,赤脚行军,便将破草鞋捡回连夜补好,悄悄地送回到已经熟睡的严德胜身边。严德胜知道后,深深为总司令关心战士的行为所感动。

“毛泽东退盐”和周恩来坚持与红军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刘少奇吃野菜的故事,同样十分感人。那是1933年夏,前方红军部队给中央机关送来了两担盐。中央政府总务厅给每位中央领导干部分发了一小包。毛泽东知道盐十分珍贵,不肯接受,让警卫员将盐转送给了红军医院。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都将盐转送给了红军医院。同样是1933年的一天,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的警卫员看到首长因缺盐身体比较虚弱,让炊事员在首长的菜中放了一点盐。周恩来尝出后,严肃地批评了警卫员,并说:我们只有为人民多做工作的义务,没有向人民索取多一些享受的特权。刘少奇在中央苏区担任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有一段时间,在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食堂吃饭的同志,发现刘少奇经常不来吃午饭,心生疑窦,结果却发现他为了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独自躲在伙房吃野菜充饥。

这样的故事,真象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苏区时期,象我们这般年龄的孩子们,都参加了儿童团。他们每天除上学读书外,还肩抗红缨枪,勇敢地在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检查行人,积极参加宣传鼓动、慰劳红军等革命活动。大家一定要知道,是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勇敢奋斗,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象我们的前辈那样,象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做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永远不忘革命先辈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更加热爱家乡,热爱赣州,热爱祖国。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长大后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昌盛强大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9aa82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b.html

《发扬革命传统 - - 弘扬红色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