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薄弱环节

发布时间:2019-08-04 03:36: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薄弱环节
作者:周黎明
来源:《对外传播》2014年第03

        早在2005年便欣赏过戈发的表演。那是《财富》论坛首次到中国举办,世界500强大亨的太太们被安排到菖蒲河公园的老戏院享受一番慈禧太后式的听京戏体验。那天,台上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Ghaffar Pourazar,中文名叫做戈发,是伊朗裔英国人。他用恰到好处的英文念白和唱词,让台下老外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充分感受了一把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我敢说充分,是因为早年我曾陪西方游客看过京剧演出,是他们强烈要求的,但看了十来分钟,一个个坐不住了。我发现,像京剧这样的中国国粹,对于多数西方人来说无异于异国情调,仅满足好奇而已。我从来不相信梅兰芳当年访美演出,底下的观众真能听懂。人家出于礼貌自然会鼓掌,但那跟真心欣赏是两码事。老美也会盛赞,因为他们深知这艺术来自古老的文明,他们听不懂不是戏不好,而是他们自身未能摸到门道。然而,我们往往把人家的礼节性赞美当真了。但菖蒲河那次,老外的欣赏能力得以提高(当然离我们戏迷的水平仍差十万八千里),因为戈发对演出做了精心设计,剧目从武到文,由浅入深,英文部分毫不突兀(即便对于中国观众),稍加点化,那些可能令老外昏昏然之处便顿时趣味盎然。

        我第二次见到戈发是五年后,在美国加州一个国际戏剧节,我的一部英文话剧应邀在那儿首演,而戈发则是去开设京剧欣赏讲座。这些年,戈发很少有机会演出,但他还不时去陶然亭公园,跟退休的京剧演员练嗓子。提到京剧的前景,他的口吻跟那些比他正宗的专业演员如出一辙:京剧没落了,因为现代人对好东西根本不在乎。如果他会说相声当主持,估计在中国能找到不少活儿,可他偏偏迷恋京剧。他说他的遭遇不算惨,有位国宝级的京剧大师,某次应邀去电视台表演,电视台给她的酬劳只有同一档节目邀请的一个三线小歌星的零头,结果她被气得没几天就死了。

        戈发30岁才开始学京剧,虽然练得极为认真,而且是全职,但毕竟没有咱们科班的童子功。当然,他知道如何扬长避短,攻的是武生,擅长猴戏。戈发的最大价值不是作为一名普通京剧演员,也不是像他鄙视的那种只会在电视上比划两下逗中国观众一笑的外国标本,而是作为中国京剧传到海外的一座桥梁。除了英文和京剧,他还学过西方戏剧,因此他能够边讲边示范,向普通学生及爱好者介绍京剧的奥秘。在中国很难找出几个有他这样知识结构的。对京剧感兴趣的老外倒不少,但学到能讲解京剧的真是少之又少。如今他不时在海外帮孔子学院教授京剧欣赏,而他梦想的中西结合大型节目则仍遥遥无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856f9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cf.html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薄弱环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