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配白话(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原文配白话(.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论语·儒商-论语原文配白话(下)-同学经典-一起写网(17xie.com登录注册|首页我的社区帮助17xie>论语·儒商>
论语原文配白话(下)背景:[本书目录][图书首页][本书讨论区]链接地址:http://www.17xie.com/read-231948.html17xie大改版意见征集赠送维币!
论语原文配白话(下)

刘克苏2008-7-1
?先进第十一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试译:孔子说:“先人搞礼乐,是野人的搞法;后人搞礼乐,是君子的搞法。如果要我来推行礼乐,那我还是用野人那一套。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试译:孔子说:“跟从我到陈国、蔡国受难的,都不在这里了。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试译: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突出的,有宰我,子贡。精通政事的,是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是子游,子夏。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试译: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因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试译:孔子说:“孝顺啊闵子骞!他父母兄弟夸他,别人都不怀疑。
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qì)之。
试译: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试译:季康子问:“弟子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最好学,不幸短命死了!今天没有那么好学的了。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guǒ)。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试译:颜渊死了,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椁。孔子说:“你我的儿子谁有才华先不说了,都是说我们各自的儿子嘛。我儿子鲤死了,有棺,没有椁。我不想卖掉车子自己走

路而给儿子买椁,因为我是跟在众大夫后面的,不可徒步而行啊。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试译:颜渊死了。孔子痛呼道:“唉!老天要我命啊!老天要我命啊!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试译: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随行者说:“先生哭得太伤心了!”孔子说:“伤心吗?不为这种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啊!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试译:颜回死了,孔子的门人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门人还是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把我看作他父亲,现在我却不能对他像儿子一样。这不是我的本意啊,是这些同学们非要这样啊!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试译:子路问怎么服事鬼神,孔子说:“活人都没服事好,怎么能服事死人?”又说:“冒昧请教一下,‘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连生的道理都没搞清楚,怎么能知道死?”
11.13闵子侍侧,訚訚(yín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试译:闵子骞侍侯在孔子身边,中正得体;子路,刚正直率;冉有、子贡,和颜悦色。孔子感到很高兴。但又担心:“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啊。
11.14鲁人为长cháng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zhîng
试译:鲁国人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还用旧库房,如何?何必翻修呢?”孔子听后说:“这个人要么不说,要说就一语中的。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试译:孔子说:“仲由的瑟,怎么还在丘的门口耍啊?”门人听到这话,对子路就不恭敬了。孔子说:“仲由会鼓瑟啊,升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欤?”子曰:“过犹不及。
试译: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哪个贤明?”孔子说:“师啊过了一点,商呢还差一点。又问:“那么师胜过商罗?”孔子说:“过了,等于没达到。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试译:季氏比周公还富,冉求却还为他继续聚财进宝。孔子说:“不是我们的人了,同学们捶大鼓震震他可以。


11.18柴也愚,参(shēn)也鲁,师也辟僻,由也喭(yàn试译:高柴愚拙,曾参鲁直,子张偏激,子路粗俗。
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zhîng试译:孔子说:“颜回的道行差不多了,常常进入空境。端木赐不安本分,发了大财,料猜行情往往料中了。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试译1:子张问善人是哪种人,孔子说:“善人不是亦步亦趋的,但道行也没有到家。试译2:子张问怎么做一个善人,孔子说:善人做事不落俗套,也不在乎一个好名声。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试译1:孔子说:“说话诚恳吗?举止文雅吗?神色庄重吗?”
试译2:只看说话诚恳不诚恳,至于举止是否文雅,神情是否庄重,不必多虑。(这样,原文标点要改: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试译:子路问:“听到道理马上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老兄在你前头呢,怎么能听到道理就急着做啊!”冉有问:“听到道理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马上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做吗’,老师说‘有父兄在前头’;冉求问‘听到了就做吗’,老师却‘听到了马上就做’学生不明白了,请老师解惑。孔子说:“冉求有点畏缩,左顾右盼的,所以给他打打气;子路一个顶俩,旁若无人的,所以劝他悠着点儿。
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试译: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弟子走散了,颜渊最后才返回。孔子惊喜道:“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兴奋地说:“老师健在,颜回哪里敢死!
11.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欤?”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欤?”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试译: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算大臣吗?”孔子说,“我还以为你问别的什么人啊,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我们说的大臣啊,就是用仁道去辅佐君王,如果这样行不通,可以辞职。至于仲由和冉求现今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为遵命的具臣吧。”季子然问:“那么他们很听上司的话吧?”孔子说:“不过要是让他们杀父母、弑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bì)鄪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试译:子路让子羔做费城的地方官。孔子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子路说:“有人民(可

领导),有国家(可管理),何必非要读书才算做学问呢?”孔子说:“所以我们讨厌那种耍嘴皮的人啊。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â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yǔ)点也!”三子者出,曾皙(xī)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欤?”“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试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觉得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就有顾虑。平时你们总是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如果真有人要了解你们,你们展示什么呢?”子路脱口而出,说:“一个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敌军,内有饥馑,如果我去治理,只需三年,就能让大家骁勇善战,而且懂得致富的办法。”孔子笑了。又问:“求,你怎么想的?”冉有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纵横五六十里的小国,假如我去治理,三年就可以富足。至于国民的礼乐修养,还得另请高明。又问:“赤,你怎么想呢?”公西华说:“不敢说我有多能耐,我只是愿意学习做点事情。遇有宗庙祭祀,天子朝见,诸侯会盟,我可以穿戴礼服礼帽,学习做个小司仪。又问:“点,你怎么想啊?”曾皙弹瑟的乐音慢慢转弱,最后铿的一声停了下来,起身答道:“我的想法和几位同学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各说各的志向嘛。”曾皙就说了:“暮春时分,穿上春装,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朋友,一起到沂水洗个澡,到舞雩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不禁长叹一声,说:“我赞成点的想法。几个弟子都走了,曾皙留在后面,问道:“几位同学的话讲得怎么样?”孔子说:“各人谈各人的志向就是了。”曾皙问:那么老师为什么笑子路?”孔子说:“治国要礼让。子路说话也不谦让一下,所以我笑他啊。“那么冉求不能治国吗?”孔子说:“谁见过纵横六七十里、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国家啊?”“那么公西华不能治国吗?”孔子说:“宗庙之事、会盟之事,不是诸侯大事是什么?假如连公西华都只能做小事,谁还能做大事呢?”
?颜渊第十二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试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是仁。一旦克服了私欲偏见、恢复了礼仪天性,

你的天下也就归于仁义了。修仁德,靠自己,怎么会靠别人呢?”颜渊问:“请问具体怎么做呢?”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颜渊说:“颜回虽然迟钝,还是想遵照这句话去做。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试译: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好比拜见稀有贵客,必恭必敬;使用民力,好比承办重大祭祀,诚惶诚恐。自己不乐意的,不要强加于人。在国内无怨气,在家里无怨言。仲弓说:“冉雍虽然迟钝,还是想做到这句话。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â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试译: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说话慎重。”又问:“说话慎重,这就叫仁吗?”孔子说:“做事难,说事能不慎重吗?”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试译:司马牛问君子的特点,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问:“不忧愁不畏惧,这就叫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问心无愧,还忧愁什么?畏惧什么?”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试译:司马牛忧心忡忡,叹道:“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开导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如果内心诚敬,没有过失,对人谦恭有礼,那么四海之内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啊,还担心没有兄弟吗?”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ân,肤受之愬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试译:子张问什么是明白。孔子说:“如果对慢慢渗透的谗言和劈头盖脸的诽谤,都不动心,就可以称为明白。如果对慢慢渗透的谗言和劈头盖脸的诽谤都不在乎,就可以称为远见。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试译:子贡问怎么搞政治。孔子说:“粮食充足,兵力充足,民众信任。”子贡问:“万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兵足。”子贡问:“万不得已再去掉一个,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粮足。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政府得不到民众信任那就没法立足了。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î)犹犬羊之鞟。试译:棘子成问:“君子内秀就可以了,何必外表有文采呢?”子贡说:“可惜啊,夫子竟这样说君子!四马的飞车也赶不上说话快。文采好比内秀,内秀如同文采。虎豹的皮有如犬羊

的皮,本来是各有毛色的。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试译:鲁哀公问有若,说:“饥荒之年,用品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按十分之一征税?”哀公说:“按十分之二征税我都不够用,怎么还搞十一税?”有若答道:“百姓手头够用,国君怎么会不够呢?百姓手头紧,国君怎么能不紧呢?”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只以异。试译:子张问如何提高品德,辨清迷惑。孔子说:“主要靠忠诚可信,见义勇为,那就可以提高品德。如果爱起来希望对方万寿无疆,恨起来巴不得人家倒地就死,这就是糊涂。这样子‘本不是什么感情丰富,只不过昏昏糊糊、薄情多变’啊。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试译: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君在君位,臣在臣位,父在父位,子在子位。”齐景公说:“好啊!果真君不在君位,臣不在臣位,父不在父位,子不在子位,那么虽然粟米满仓,我能吃得到吗?”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欤?”子路无宿诺。试译:孔子说:“一句话就可以断案,大概是子路的功夫吧?”子路承诺的事情,不过夜的。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试译:孔子说:“断案子,我和别人差不多,总要竭力使大家没有官司可打了才满意。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试译:子张问如何搞政治,孔子说:“在位不知疲倦,办事忠实可靠。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前文也有这一句,参见6.26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试译: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促成人家的坏事。小人跟这种做法相反。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试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先生自己带头公正、平正,谁敢不公正不平正?”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试译:季康子担心自家被盗,请孔子出个主意。孔子回答说:“假如先生自己不贪,您就是悬大赏让人去偷,也没有人偷窃的。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试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搞政治,说:“要是杀掉坏人,引进好人,如何?”孔子答道:“先生搞政治,哪里用得着开杀?您一心做好人,老百姓就好了。君子好比风,百姓好比草。风一吹过来,草就伏贴了。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试译:子张问:“作为士,要怎样才能算是显达?”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呢,你所说的显达?”子张回答说:“在邦国必定闻名,在家乡必定闻名。”孔子说:“这是闻名,不是显达。显达其实是耿直仁义,察言观色,谦恭有礼。这样,在邦国一定显达,在家乡一定显达。至于闻名呢,则是表面上仁义实际上不仁,却以仁义自居,毫不惭愧。这样,在邦国一定有名,在家乡一定有名。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â),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欤?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欤?一朝(zhāo)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欤?”试译:樊迟随同孔子出游到舞雩台下,问道:“请问什么是培养美德、修正错误、明辨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是培养美德吗?专挑自己的毛病,不挑别人的毛病,不是修正错误吗?一旦发起火来,性命都忘了,亲人也连累了,不是糊涂吗?”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智,子曰:‘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试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问什么是智,孔子说:“懂人。”樊迟没明白。孔子说:“拿直的去扳弯的,能把弯的扳直。”樊迟出门见到子夏,说:“刚才我拜见夫子,请教什么是智,夫子说‘拿直的去扳弯的,能把弯的扳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含义丰富啊这话!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在众人中选拔贤人,选了皋陶之后,坏家伙就躲得远远的。商汤治理天下的时候,在众人中选拔贤才,选了伊尹之后,坏家伙也躲得远远的。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试译: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对朋友要忠告,善加引导,如果不听就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试译:曾子说:“君子靠学问结交朋友,靠朋友补养仁德。
?子路第十三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试译:子路问如何办政务,孔子说:“自己做出榜样,激发大家勤奋工作。”子路请求继续讲,

孔子说:“不要松劲。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试译:仲弓去做季氏的管家,问起如何搞政务,孔子说:“先让负责人各司其职,小错误不要追究,再把贤才推举上来。”仲弓说:“怎么知道谁是贤才加以推举呢?”孔子说:“推举你了解的啊。你不了解的,别人会不了解吗?”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试译:子路说:“卫国的君王等着先生去管理政务,先生打算先干什么?”孔子说:“必须先正名!”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先生绕弯了吧!怎么正啊?”孔子说:“冒失啊,仲由!君子对自己不明白的,会暂且放到一边,不下断语。名分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君子给各类政务政要政职定名一定要准,政名说出来,一定要可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不会随随便便的。
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试译:樊迟请教怎么种五谷,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怎么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圃。樊迟出门后,孔子说:“小人啊,樊须!在上的热衷礼仪,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恭敬的;在上的热衷仁义,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服从的;在上的热衷诚信,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踏踏实实的。这样的话,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在上的亲自种庄稼呢?”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试译:孔子说:“三百首《诗》背熟了,把政务交给他,却办不了;派他出使四方,也不能相机行事。背诗虽多,又有什么用呢?”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试译:孔子说:“一个人一身正气,不用发号施令,别人会跟着走;自身没正气,就是发号施令,别人也不跟他走。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试译:孔子说:“鲁国、卫国的国政,有兄弟气象。
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试译:孔子评论卫国公子荆,说:“公子荆善于管家理财。刚有一点起色,就说,‘不错了。稍稍增加些家财,又说,‘差不多了。’家道殷实后,又说,‘几乎是尽善尽美啊。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试译:孔子到了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说:“人丁兴旺啊!”冉有问:“人丁兴旺了,再干点什么?”孔子说:“让他们发财。”又问:“发财之后,还干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jī)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试译:孔子说:“如果有用我的,一个月可以打下基础,三年就会有成就。
13.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试译:孔子说:‘善人治国百年,也可以不用酷刑不定死罪的。’实诚啊这话!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试译:孔子说:“如果有王者来治理,必定会经一代人的努力实现仁政。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试译:孔子说:“只要自身正,让别人跟从正道有什么难的?自身不正,怎么能端正别人?”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试译:冉求下班回来,孔子说:“怎么回来晚了呢?”冉求说:“有公事。”孔子说:“是私事吧。果真有公事,虽然季氏不用我,我也会听说的。
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试译: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兴盛国家,有这种事吗?”孔子回答说:“话可能不会和这句完全一样,类似的说法倒是有的。有人说道,‘做国君难,做臣子不容易。’要是真知道做国君的难处,岂不是和‘一句话就兴盛国家’差不多吗?”定公又问:“一句话就丢掉国家,有这种事吗?”孔子回答说:“话可能不会和这句完全一样,类似的说法倒是有的。有人说道,‘我不乐意做国君,只要我的话没人违抗就行了。要是话说对了没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假如话说错了没人违抗,岂不是和‘一句话丢掉国家’差不多吗?”
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试译:叶公问执政的要点。孔子说:“让身边人都幸福,让远方人来投奔。
13.17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试译:子夏当莒父的县长,问怎么执政。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利。图快就达不到主要目的,贪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3.18叶公语(yù)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试译:叶公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位直肠子,他父亲偷了羊,这儿子就去告发。”孔子说:“我们那里的直肠子跟您这位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试译:樊迟问仁的含义。孔子说:“就是在家恭顺,上班敬业,交友忠诚。即使到了蛮荒之地,也不要忘记这些。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kē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dǒu
shāo)之人,何足算也。试译:子贡问道:“怎么样才能说是一个士?”孔子说:“独自办事也有廉耻知道反省,出使四方能够不辜负君王的使命,可以称为士了。”子贡问:“请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里头夸他孝顺,乡亲们夸他尊敬兄长。”子贡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办事一定完成,愣头愣脑小人一个,也许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士。”子贡问:“如今从政的怎么样?”孔子说:“噢,都是米桶大的人啊,怎么能算作士。
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yǔ)之,必也狂狷(juàn)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试译:孔子说:“不能结识行中道的,那一定要同时结交狂放不羁的和谨小慎微的了。狂放不羁的什么都敢做,谨小慎微的呢有些该做的事情也不敢做。
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试译:孔子说:“南方有人说,‘人没有恒心,不可以当巫医。’说得好啊!‘不能恒久养德,恐怕要丢脸的。”孔子说:“这种人就不必占卦了。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试译:孔子说:“君子和气却不同伙,小人同伙却不和睦。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hào)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wù)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试译:子贡问道:“全乡人都喜欢他,这人怎样?”孔子说:“不能断言他好。“全乡人都讨厌他,这人怎样?”孔子说:“不能断言他坏。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更容易下判断)
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也。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悦也。说悦之虽不以道,说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试译:孔子说:“君子容易共事,却难以讨好他取悦他。不从正道让他欢喜,他不会欢喜的。但他用起人来,却会用人家的强处。小人难以共事,却容易讨他欢心。虽然不是从正道让他

欢喜,他照样欢喜。但一旦用起人来,他就会求全责备,尽挑毛病。
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试译:孔子说:“君子舒泰而不骄躁,小人骄躁而不舒泰。
13.27子曰:“刚、毅、木、讷(nâ)近仁。试译:孔子说:“刚正,坚毅,朴实,嘴笨,是接近仁义的。
1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sīsī),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试译:子路问道:“怎样做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相互切磋,相互勉励;高高兴兴,和和美美,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兄弟之间和和美美,高高兴兴。
13.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试译:孔子说:“善人训练老百姓七年,也可以披挂上阵了。”孔子说:“如果不搞军训就让老百姓仓促上阵,这叫做抛尸。
?宪问第十四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试译:原宪问什么算可耻,孔子说:“国家治理有方,当官领薪;国家暗无天日,还当官领薪,多可耻。”原宪又问:“逞能、夸口、怨忿、贪婪的毛病都没有,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能可贵了。至于说仁啊,我就不知道了。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试译:孔子说:“一个士光想着小家,就不配做士。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逊。试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说话直白,办事正直。国家无道,办事正直,说话含蓄。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试译:孔子说:“有美德的一定有美言,有美言的不一定有美德。仁慈的必定勇敢,勇敢的不一定仁慈。
14.5
南宫适(kuî)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á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试译:南宫适问孔子:“羿擅长射箭,奡很会水战,都不得好死,而禹、稷亲自种庄稼却得了天下?”孔子不答话。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君子啊这个人!好品德啊这个人!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试译:孔子说:“君子有时候可能不仁吗?不过没有哪个小人是仁的。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试译:爱一个人,能不辛苦他磨炼他吗?忠于他,能不提醒他劝慰他吗?
14.8子曰:“为命,裨谌(bìchã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xíng)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试译:孔子说:“郑国外交文件的制定,是由裨谌起草,世叔斟酌,外交官子羽增删,东里人子产推敲润色的。
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试译:有人问子产的为人,孔子说:“他待人实惠。”问子西怎么样,孔子说:“他啊,他啊!问管仲怎么样,孔子说,“是个人物。夺走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使伯氏吃粗粮却一辈子无怨言。
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试译: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气,难一些;富贵而无骄气,容易些。
14.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试译:孔子说:“孟公绰要是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绰绰有余,但是不能去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地方做大夫。
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yāo)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试译:子路问怎样才算一个完整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卞庄子那样勇猛,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熏陶熏陶文采,也可以算个完整的人。又说:“如今一个完整的人何必非得这样?见到好处先考虑道义,遇到危难敢献出生命,身处困境不论多久都不忘记平生诺言,也可以算个完整的人了。
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jiǎ)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试译: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的为人,说:“真的吗,先生不说不笑,不拿钱财?”公明贾答道:“这是传话的传错了。先生该说的时候才说话,人家就不讨厌他的话;心中欢喜才笑,人家就不讨厌他笑;只有符合道义他才拿钱财,人家不讨厌他拿。”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是这样吗?”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君,吾不信也。试译: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防邑,向鲁君要求把自己的后代在鲁国立为卿大夫。虽说是不想要挟君主,我可不信。
14.15子曰:“晋文公谲(juã)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试译:孔子说:“晋文公耍花招,不正派;齐桓公不耍花招,正派。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shàohū)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试译:子路说:“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自杀,管仲却不去死。又说:“不能算是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会盟诸侯,不用兵车战马,这都是靠管仲的努力。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p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试译:子贡说:“管仲不是仁者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以身殉职,反而做了桓公的相国。孔子说:“管仲做桓公的相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黎民百姓到如今都还在享受他带来的好处。要不是管仲,我们可能还是披头散发,衣襟朝左边开吧!怎么能像普通人一样只顾着为主子尽忠而忘了天下百姓,躲在山沟里自己吊死了,连鬼都不知道呢!
14.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试译: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听到后,说:“将来可以谥号‘文’了。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sàng?”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tuï)治宗庙,王孙贾(jiǎ)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试译:孔子说起卫灵公昏庸无道,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卫国不亡啊?”孔子说:“卫国有仲叔圉管来宾接待,有祝鮀管宗庙祭祀,王孙贾管带兵打仗。这样一种阵势,怎么会亡国呢?”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zuî),则为之也难。试译:孔子说:“看他大言不惭的,做起来可就难了。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试译: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上朝,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自己的国君,请发兵讨伐!”哀公说:“把这事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出来后)对人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王却说‘告诉三位大夫吧’”于是报告了三位大夫,都不愿出兵。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报

告。
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试译:子路问如何侍奉君王。孔子说:“不要欺君,要犯颜直谏。
14.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试译:孔子说:“君子向上走,小人往下走。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试译: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提高自身学养,今人学习是为博得别人认可。
14.25蘧(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试译:蘧伯玉派人去看望孔子。孔子请来人坐下,慰问道:“他老先生最近忙什么呢?”来人答道:“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但还没有如愿。来者出去后,孔子感叹说:“是个使者啊!是个使者啊!
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试译:孔子说:“不在那个岗位,不插手那个岗位的事情。”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越出自己的岗位。
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试译:孔子说:“君子觉得可耻的是说得多,做得少。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样,是我做不到的:仁慈无忧,明智无疑,勇敢无畏。”子贡说:“这正是老人家说他自己啊。
14.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试译:子贡对人说三道四。孔子说:“赐啊,你自己就那么好吗?我可没那闲功夫。
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试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只担心自己没本事。
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试译:孔子说:“不狐疑别人欺诈,不凭空猜测人家不守信,却也能够事先识破各种诈骗和失信,算是贤达吧!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xīxī)者与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试译:微生亩对孔子说:“丘,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呢?不会是显示口才吧?”孔子说:“不敢显示口才啊,是心里太难受了,欲罢不能啊。

14.33子曰:“骥不称(chēng)其力,称其德也!试译:孔子说:“千里马称为骥,不是称颂它的力量,而是称颂它的德能。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试译: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报德呢?还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吧。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试译:孔子说:“没人知道我啊!”子贡问:“怎么说别人不知道先生呢?”孔子说:“不怨老天,不怪别人,下学人事,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就是老天吧。
14.36
公伯寮愬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欤,命也;道之将废也与欤,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试译:公伯寮到季孙那里乱告子路的状。子服景伯将这事告诉孔子,说:“他老先生本来就让公伯寮给忽悠了,不过我却有把握取他性命,陈尸示众。”孔子说:“大道要兴行了吗,那是天命。大道要衰落了吗,也是天命。公伯寮能奈何天命吗!
14.37子曰:“贤者辟避世,其次辟避地,其次辟避色,其次辟避言。”子曰:“作者七人矣。试译:孔子说:“贤人会躲避乱世,有人则躲避乱地,还有人躲避脸色,还有人躲避说法。孔子说:“这样做的有七位了。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
试译: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看门的问他:“哪里来的?”子路说:“孔家来的。看门的又问:“是明知不可能却硬要做的那位吧?”
14.39
子击磬(qìng)于卫,有荷蒉(hâ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试译:孔子在卫国,有一天他敲磬奏乐,一个挑草筐的路过门前,说:“有心事啊,这样子敲磬!过一会儿又说:“档次太低,踢里汤啷的,没人懂自己,敲给自己听就得了嘛。‘河水深,索性直接走过去;河水浅,撩起裤腿趟过去。”孔子说:“干脆!什么也难不倒他。
14.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试译:子张问:《尚书》讲的‘殷高宗守孝,三年不说话’,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何止是高宗,古代的人都这样。君主去世,朝廷百官都听宰相的吩咐,继任国君三年不问朝政。

14.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试译:孔子说:“上面的彬彬有礼,老百姓就容易推动了。
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试译:子路问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好好安顿自己,做到恭恭敬敬。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好好安顿自己,这样去安顿百官。”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好好安顿自己,这样去安顿天下百姓。靠安顿自己而安顿百姓,就连尧舜大概也感到力不从心吧!
14.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试译:原壤两腿叉开等孔子来。孔子见了说:“打小就不孝顺,大了没一点出息,老来还一副老不死的样子,我打你个老贼!”说着就操起棍子轻轻敲他的小腿。
14.44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欤?”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试译:阙党的一个少年在传话。有人向孔子打听,说:“是个上进的孩子吧?”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置上,看见他同长辈并肩走路,看来不是求上进的,是想快点出名的。
?卫灵公第十五
15.1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试译:卫灵公问孔子如何排兵布阵,孔子说:“祭祀的礼仪,我还听说过一点;部队的事情,可从来没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试译:孔子一行在陈国被围困,直到把粮食吃光。随行弟子病倒了,都爬不起来。子路带着一肚子的不满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有倒大霉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倒霉,信念更加坚定。小人倒霉,就霉得一塌糊涂。
15.3子曰:“赐也,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志之者与欤?”对曰:“然,非与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试译: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博学多闻的人吗?”子贡说:“对啊,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靠一个原则贯串始终的。
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试译:孔子说:“由,明白德的人很少啊。
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试译:孔子说:“无为而治的,大概就是舜吧?有什么可操心的呢?自己诚诚恳恳、堂堂正正坐在朝廷上就是了。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î)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cān)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试译:子张问如何才能通行无碍,孔子说:“说话老实守信,办事勤恳恭敬,即使远到蛮夷之地也通行无阻。说话没信用,办事不地道,即使近在本乡本土也吃不开。只要一站,总是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显在眼前;只要上车,总是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辕前横木上。这样子,才可以通行无碍。”子张听了,就把这几个字写在腰带上。
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试译:孔子说:“耿直啊史鱼!国家有道,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还像箭一样直。君子啊蘧伯玉!国家有道,就出来当官;国家无道,就把本领珍藏起来!
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试译:孔子说:“可以对人说却不对人说,是失人;不可对人说却对人说,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也不失言。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试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绝不会苟且偷生去损害仁义,他可以舍生忘死成就仁义。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试译:子贡问如何做到仁厚。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作,一定先备好工具。住在一个国家,就要好好侍奉国中大夫的贤明者,结交国中士人的仁厚者。
15.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试译:颜渊问如何治国。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坐商代的车子,戴周代的帽子,音乐就用《韶》乐《舞》乐,不用郑国音乐,疏远花言巧语的人。因为郑国音乐淫秽,花言巧语的坏事。
15.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试译:孔子说:“人没有远见,必定穷于应付眼前的事变。
15.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试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
15.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欤,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试译:孔子说:“臧文仲是个偷官位的吧?明知柳下惠是个贤才,却不举荐人家和自己同朝做事。
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试译: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人家,就少遭怨恨。
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试译:孔子说:“不问‘怎么办怎么办’的,我也不能拿他怎么办了。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试译:孔子说:“大家整天呆在一起,没说一句识大体的话,尽耍小聪明,难成气候啊!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试译: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本,用礼仪实践道义,靠谦和表达道义,凭信用成就道义。这就是君子!
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试译: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华。
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châng)焉。试译:孔子说:“君子最担心一辈子名不副实。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试译: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试译:孔子说:“君子自尊,不爱争面子;君子合群,不拉帮结派。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试译: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就认为人也好,不因为人不好就认为他的话也一定不好。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去做的呢?”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不乐意的,就不要强加于人。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试译:孔子说:“我对人家,诋毁谁?称赞谁?即便是要称赞哪个,也是有所验证的。夏商周三代人,都是这样直来直去。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无矣夫!试译:孔子说:“我还可以看到史籍的缺字存疑处。好比有马不会驯养,就先借给会驯养的骑。如今没有这样的人了!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搞乱心态。小事忍不了,会坏了大事。


15.28子曰:“众恶(wù)之,必察焉;众好(hào)之,必察焉。试译:孔子说:“大家讨厌的,一定要考察;大家喜欢的,一定要考察。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试译:孔子说:“人能开路走路,不是路开人走人。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试译:孔子说:“错了不改,这就叫做错。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试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一天到晚想啊想,发现没什么长进,不如学点东西。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试译:孔子说:“君子考虑道行问题,不考虑饭碗问题。耕地的不学道,也没饭吃,学道的却有俸禄。君子担心道行不足,不担心钱财不够。
15.33子曰:“知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试译:孔子说:“才华够了,爱心不够,虽然得位,也必定失去。才华够了,爱心够了,办事不严肃,百姓就不会恭敬。才华够了,爱心够了,办事严肃了,举手投足不合礼仪,那还是没完全到位。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试译:孔子说:“君子不可用什么固定的尺子去衡量,却可以授予大任。小人不可授予大任,却可以用尺子衡量。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试译:孔子说:“民众对于仁道,比需要水火还急迫。水火,我见过有跳进去送命的,却没见过踩到仁道上死去的。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试译:孔子说:“仁义当前,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试译:孔子说:“君子一身正气,但不死板。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试译:孔子说:“给君王办事,敬业最要紧,待遇是次要的。
15.39子曰:“有教无类。

试译:孔子说:“谁都可以教育,不管什么人。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试译:孔子说:“价值观不同,不要在一起共事。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试译:孔子说:“说明白,就行了。
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欤?”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试译:冕乐师来了,走到台阶边,孔子提醒他:“这是台阶。”到座席边,孔子提醒说:“这是座席。”都坐下了,孔子告诉他:“这位是某某,这位是某某。”冕乐师走后,子张问道:“跟乐师谈话,就是这种方式吗?”孔子说:“是的,本来就是帮助乐师的方式。
?季氏第十六
16.1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rãn)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鄪,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试译: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报告孔子说:“季氏要对颛臾动武了。”孔子说:“冉求啊,这不是你的过失吗?颛臾的祖先,曾经被先王封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疆土早就在我们的国境里面,是我们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呢?”冉有说:“是先生他要去打,我们两位家臣都不愿意打的。孔子说:“冉求啊,周任有句话说,‘做事尽职尽责,实在不行就辞职。遭难了不帮一把,要倒了不扶一把,那还要助手干什么呢?况且你的话也不对啊,猛虎犀牛冲出笼子,龟甲美玉碎在柜里,是谁的失职啊?”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城防坚固,紧靠季氏的费地。这次不打下来,对往后的子子孙孙一定是个麻烦。”孔子说:“冉求!君子最讨厌的,就是嘴上说无所求,却尽找借口。我听说,不管是诸侯国还是大夫家,都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分配不公,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大意是说财富分配公平了,就没有穷人;社会和谐了,就不会缺人;人心安定了,就不会翻天。这样做下去,如果远方的人还不是心悦诚服,就自己好好修身养性,把人家吸引过来。吸引过来后,就让他们安居乐业。而如今子路、冉求你们两个辅佐季先生,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们却引不来;国家四分五裂,你们也拢不住;心里盘算的竟然是在国内大动干戈。我担心季孙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吧。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稀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稀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稀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试译:孔子说:“天下走正道,礼乐和军事都由天子管;天下不走正道,礼乐和军事都由诸侯管。天下大事由诸侯管,大概十代就少有不完蛋的;邦国大事由大夫管,传到五代少有不完蛋的;邦国大事由陪臣管,传到三代少有不完蛋的。天下走正道,邦国大权就不会落入大夫手中。天下走正道,老百姓就不会非议政府。
16.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试译:孔子说:“鲁君失去政权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有气无力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损矣。试译:孔子说:“好朋友三种,坏朋友三种。结交正直、守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好处。结交邪恶、伪善、巧舌如簧的朋友,有坏处。
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yuâ),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试译:孔子说:“三种快乐有好处,三种快乐有害处。乐意用礼乐调理自己,乐意称赞别人的优点,乐意结交贤德之士,有好处。乐意目空一切,乐意游手好闲,乐意大吃大喝,有害处。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试译:孔子说:“陪君子说话,有三种过失要注意:话题还没谈到的,就先说了,叫做急躁;话题已经谈到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注意脸色,张口就说,叫做盲目。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点要避免:少年时代,血气未定,要避免迷恋情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避免争强好胜;等到老了,血气衰弱了,要避免倚老卖老,什么都伸手要。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点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敬畏天命,戏弄大人,轻视圣人的话。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试译:孔子说:“天生就知道的,属于上等;学了才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学习,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是不学,这种人就等而下之了。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九个问题要想到:一看,就想到要看清楚;一听,就想到要听真切;脸色一动,就想到要温和;举手投足,就想到要谦恭;一开口,就想到要实话实说;一做事,就想到要敬业;一有疑惑,就想到虚心请教;一冲动,就想到后患无穷;一见到名利,就想到道义在我心中。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试译:孔子说:“见到好榜样,好像唯恐追不上;见到坏样子,好像害怕把手伸进开水里——我见过这种人,也听过这种话。隐居起来磨砺意志厘清思路,依靠道义推行主张造福天下——我听过这种话,却没见过这种人。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欤?
试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到死那天,老百姓没有谁说他好的。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下挨饿,老百姓至今都夸他好。就是说的这个吧。
16.13
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gāng)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试译:陈亢问伯鱼,说:“您也曾得到什么秘传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老师一个人站在庭中,鲤快步走过去,老师就问:‘学《诗》了吗?’鲤回答说:‘没有。’老师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鲤回去就赶紧学《诗》。有一天老师又独自站在庭中,鲤快步走过去,老师又问:‘学《礼》了吗?’鲤回答说:‘没有。老师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脚。鲤回去就赶紧学《礼》。鲤听到的教导是这两句。”陈亢回去后心中很欢喜,说:“问他一句,竟得到三个道理: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知道君子教育子女时要保持一点距离。
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试译:诸侯的妻子,国君尊称她为“夫人”,夫人自己谦称“小童”。本国人尊称她为“君夫人”,本国人对外国则谦称她“寡小君”。外国人称呼她,也是尊称“君夫人”
?阳货第十七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馈孔子豚。孔子时(sì)伺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yǔ)”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试译:阳货希望孔子去拜访他,孔子不去,阳货就送给孔子一只小猪。孔子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谢,不巧在路上相遇了。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就开口问道:“怀里藏着宝器,却不亮出来给国家指点迷津,可以说是爱国吗?”说完就自己答道:“不可以!”接着又问:“一心想做大事却一再错失良机,可以叫做聪明吗?”说完又自己答道:“不可以!”接着又说:“日子一天天过去,年岁不等人啊!”孔子说:“好的,我要出来做官了。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试译:孔子说:“人的天性是接近的,后天习性却拉开了距离。
17.3子曰:“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
试译: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不可改变。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试译:孔子到武城,听到传来弹琴唱歌的声音,就莞尔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子游回答说:“起先言偃听老师说过:‘君子学道就爱护人,小人学道就好管理。”孔子说:“同学们!言偃的话在理啊。刚才我那话是开玩笑的。
17.5公山弗扰以费(bì)鄪畔叛,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试译:公山弗扰凭借费地谋反,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既然召我去,岂能没事做呢?如果谁能用我,我就到那块地方复兴周代文化去。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试译: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美德,就是仁。”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就是恭敬,宽厚,诚信,勤敏,仁惠。恭敬就不侮辱人,宽厚就大家喜欢,诚信就给人依靠,勤敏就能够成事,仁惠就能够用人。
17.7
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试译: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动手干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入伙的。’佛肸在中牟谋反,老师到那里去,干什么呢?”孔子说:“对啊,是有这话。可是,我不也说了‘坚硬无比,磨也磨不薄’吗?不也说了‘洁白无瑕,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白白挂在那里不让人吃呢?”
17.8

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yù)女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试译: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六句六弊没有?”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好,我告诉你。爱仁慈不爱学养,毛病是受人愚弄;爱谋划不爱学养,毛病是不成体统;爱诚实不爱学养,毛病是为人死板;爱耿直不爱学养,毛病是出口伤人;爱勇猛不爱学养,毛病是办事莽撞;爱刚强不爱学养,毛病是狂妄自大。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试译:孔子说:“年轻人何不学点《诗》?学点《诗》,可以激发联想,可以锻炼眼力,可以扩大交际,可以抒发不满。近一点,可以用来孝敬父母;远一点,可以用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多记住鸟兽草木的名称。
17.10子谓伯鱼曰:“女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欤!试译:孔子对伯鱼说:“你学《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不学《周南》《召南》,好比正对墙壁站着。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试译:孔子说:“礼节礼节,就是说玉帛迎来送往吗?音乐音乐,就是指钟鼓敲敲打打吗?”
17.12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欤!试译:孔子说:“样子很凶,心里很怕,如果拿小人打比方,那就像个在墙上打洞的小偷吧。
17.13子曰:“乡原愿,德之贼也。试译:孔子说:“乡里的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老贼。
17.14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试译:孔子说:“把半路上听来的话到处乱传,有修养的人不会这样做。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试译:孔子说:“患得患失的人,可以和他同朝共事吗?这种人,未得手之前唯恐得不到,一旦得手又唯恐丢掉。一旦他担心丢掉的话,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无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试译: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今人有些已经没有了。古人张狂是志大才疏,今人张狂却放荡不羁;古人自傲是棱角分明,今人自傲却蛮不讲理;古人愚钝是直来直去,今人愚钝却不过装样子蒙人罢了。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缺德啊!
17.18子曰:“恶(wù)紫之夺朱也,恶(wù)郑声之乱雅乐也,恶(wù)利口之覆邦家者。试译:孔子说:“讨厌用紫色盖过朱色,讨厌用郑国的淫声搅乱雅乐,讨厌靠伶牙利俐齿颠覆国家。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试译: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老师不说话,那么弟子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17.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试译:孺悲来了,想见孔子,孔子托病不出来。传话的刚出门,孔子就取出瑟来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到。
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j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yì)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女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yuâ)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试译:宰我问:“父母去世,守丧三年,为期太长。君子三年不行礼,礼仪肯定废了;三年不奏乐,音乐肯定荒了。旧谷子割掉了,新谷子长起来,钻木取火的木头也轮用了一遍,一年期限也就够了。”孔子说:“吃香白米饭,穿绫罗绸缎,你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做嘛。君子守孝,好饭好菜,尝了也没味道;名歌金曲,听到也不快乐;大床软被,睡着也不踏实,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既然心安,你就做嘛。”宰我就出去了。孔子说:“这个宰我,真没良心。孩子出生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这三年的守孝,是天下通行的。宰我对父母也能付出三年的爱心吗?”
17.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试译: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也不想也不做,难熬啊。不是有棋牌吗?玩玩棋牌,总比干呆着好。
17.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试译:子路问:“君子看重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讲道义。君子光有勇武不讲道义,就会造反;小人光有勇武不讲道义,就会抢劫。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ù)乎?”子曰:“有恶(wù):恶(wù)称人之恶者,恶(wù)居下

流而讪上者,恶(wù)勇而无礼者,恶(wù)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wù)乎?”“恶wù)jiāo以为知智者,wù)不孙逊以为勇者,wù)jiã)以为直者。试译:子贡问:“君子也有讨厌的事情吗?”孔子说:“有啊——讨厌专门说别人的不好,讨厌在下位谩骂上司,讨厌蛮勇无礼,讨厌刚愎自用顽固不化。”然后问:“赐啊,你也有讨厌的事情吗?”子贡说:“我讨厌剽窃还自以为聪明,讨厌桀骜不逊还自以为勇敢,讨厌揭人短处还自以为直率。
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试译:孔子说:“让女子去伺候小人,难啊!亲近一点,小人就没礼貌;疏远一点,小人就抱怨。
17.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wù)焉,其终也已。试译:孔子说:“到四十岁了还让人讨嫌,往后也就没戏了。
?微子第十八
18.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gàn)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试译:微子启离开纣王,逃走了,箕子做了纣王的奴隶,比干力谏纣王,丢了命。孔子说:“殷代末年有三位大好人。
18.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试译:柳下惠做法官,三次被撤职。有人说:“先生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正经八百为人做事,怎么不会多次罢官呢?靠邪门歪道为人做事,又何必离开祖国呢?”
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试译:齐景公给孔子定待遇,说:“要是照鲁君给季孙氏的待遇,我给不起。”于是把待遇水平定在季孙氏、孟孙氏之间。又解释说:“我老了,没力气重用您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18.4齐人归(kuì)馈女乐(yuâ),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试译:齐国人赠送了一批歌女,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就离开了。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避之,不得与之言。试译: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车驾旁边走过,嘴里唱道:“凤凰啊凤凰,为何这样凄惨?过去没法再劝,未来还可补救。算了吧算了,如今朝廷完了!”孔子就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紧躲开了,没有接上话。
18.6
长沮(chángjū)、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欤?”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避世之士哉!”櫌(yōu)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试译:长沮、桀溺一起耕地,孔子路过,派子路去问渡口。长沮说:“那位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啊。”长沮说:“他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您是谁呢?”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大势,如江河滔滔,泥沙俱下,谁能够改变呢?您与其跟从躲避坏人的,还不如跟从躲避恶世的啊!说着继续耕地。子路回来如实汇报。孔子心有感触,叹道:“不能躲进山林和鸟兽在一起嘛!我不和你们这些人在一起,那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了,丘就不出来和你们一起搞改革了。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â)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试译:子路跟着孔子出门,不知不觉跟丢了,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蓧子。子路问:“先生看见我老师吗?”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个是你老师?”说着就竖起拐杖,用蓧子锄草。子路打拱行礼,站到一边。然后老丈留子路住下来,杀鸡煮黄米饭款待他,让两个孩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如实相告。孔子说:“是位隐士。”就派子路回去拜访。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有本事却不做官,是不道义的。尊老爱幼的礼节既然不可以废除,忠君礼臣的礼义又怎么可以废掉呢?本想洁身自爱,却搞乱了人间大伦。君子做官是实践道义。当今之世,道义行不通,从这件事可见一斑。
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shào)连。子曰:“不降(jiàng)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欤!”谓“柳下惠、少连,降(jiàng)志辱身矣。言中(zhîng伦,行中(zhîng)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zhîng)清,废中zhîng)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试译:遗民隐士,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志向,不辱没自身,是伯夷、叔齐的优点。”说
“柳下惠、少连降低了志向,辱没了自己。不过说话合乎人伦,做事合乎情理,也就是这个样子”。说
“虞仲、夷逸隐居起来,放胆说话,一身清白,不做官也是一种权变”“我和他们都不同,我没有什么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
18.9太师挚适齐,亚饭干(gān)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试译:太师挚去了齐国,二饭乐师干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击鼓乐师方叔去了黄河边,摇拨浪鼓的武去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都去了海边。
18.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驰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

备于一人。
试译:周公告诉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亲人,不让大臣抱怨得不到重用。老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丢了。不要求全责备一个人。
18.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î)、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试译: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子张第十九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试译:子张说:“士人见到危难奋不顾身,见到好处心存道义,祭祀充满敬意,丧礼充满哀伤,那就到位了。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无。试译:子张说:“养德不弘深,信道不坚定,怎么能说有德?怎么能说不信道?”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试译:子夏的门徒问子张如何交际。子张说:“子夏怎么讲的?”那门徒答道:“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交往的就拒绝。”子张说:“和我听到的这句不同:‘君子尊重贤者,宽容大家,赞美好人,体恤弱者。我是大贤人吗?那还有什么人我不能包容的?我不是贤人吗?那人家就会拒绝我了,哪里用得着我去拒绝人家呢?”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试译:子夏说:“即便是小招数,也一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用到宏图大略上恐怕就打不开局面了,所以君子不依赖小招数。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试译:子夏说:“天天检查自己的不足,月月不忘学过的东西,可以说是好学了。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试译:子夏说:“多多学习,砥砺意志,准确提问,实事求是,仁道就在其中了。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试译:子夏说:“工匠靠作坊做成器具,君子靠学养成就道行。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试译:子夏说:“小人有了过失,肯定要掩饰的。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试译:子夏说:“君子有三点非凡:远远望去有威严,亲近起来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谨。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试译:子夏说:“君子先取得信任再让人干活。还没有得到信任就要我干活,就会觉得是在整我。也要有了信任再提意见。信任都没有就来批评我,会觉得是在骂我。
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试译:子夏说:“大节上不越雷池,小节上有点出入,可以的。
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试译:子游说:“子夏的门徒,打扫卫生、接茬答话、迎送客人还可以,但都是些小事,根本大事却不会,怎么办?”子夏听后说:“啊,言游说的不对。君子之道,哪一种先教,哪一种后学?譬如草木,是有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乱说呢?善始善终的,恐怕只有圣人吧。
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试译:子夏说:做得好,就赶紧学;学得好,就赶紧做。
19.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试译:子游说:“丧礼充满哀伤就可以了。
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试译: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难能可贵!虽然还没有达到仁。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试译:曾子说:“堂而皇之啊子张!很难和他共行仁道。
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试译: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倾情宣泄,肯定要到父母过世的时候吧!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试译: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道,其他各项都不难做到;但他不换掉父亲的好臣子和父亲的好政策,这一点难能可贵。
19.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试译:孟家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就去请教曾子。曾子说:“当官的不走正道,民心涣散很久了。要是真的查清了案情,还望多加怜悯,不要沾沾自喜。


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wù)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试译:子贡说:“纣王不干好事,但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不甘堕落,一堕落,天下的坏事都记在他的帐上。
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试译: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食月食:缺了,人人都看见;圆了,人人都景仰。
19.22
卫公孙朝(cháo)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志其大者,不贤者识志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试译: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道行跟谁学的?”子贡说:“文王武王的道统,并没有掉在地上,在人心里。贤明的懂得其中的大道理,不贤明的懂得其中的小道理,都是文武道统。我们老师哪一点不学呢?又哪里有确定不变的师承呢?”
19.23
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cháo)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试译: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贤明。”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围墙打比方,赐的围墙只有肩膀高,在外面就看得见里面院子漂亮。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不从庙门进去,就看不到宗庙大殿的宏大壮美,百官公署的富丽堂皇。找得到庙门的,可能不多吧。武叔先生那句话,不也情有可原吗!
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试译: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没有用的!仲尼诋毁不了的。别人的贤明,好比崇山峻岭,咬紧牙加把劲儿还可以翻越过去。仲尼却是太阳月亮,没法超越。一个人就是想自杀,能对日月有什么伤害呢?只能说明他多么不知天高地厚。
19.2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试译:陈子禽对子贡说:“先生谦让了,仲尼岂能比先生您还贤明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见智慧,一句话见糊涂,说话不能不慎重啊!老师高不可及,好比天宫不可能在地上搭个梯子爬上去。老师要是做了诸侯做了大夫,可以说他‘一站稳,别人就能站稳;一指路,别人就能上道;一安顿,别人就来投奔,一鼓动,别人就来响应。生前声望高,死后让人想’怎么可以比得上呢?”
?尧曰第二十2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lài,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试译:传位的时候,尧说:“好啊,你这个舜!上天的使命都在你身上了,要好好把握这个中道。四海百姓如果日子不好过,上天的赏赐你就再也得不到了。大舜传位时也用这话告诫大禹。商汤则祷告说:“我这个小人物,履,谨用黑公牛献祭,明白禀报皇天上帝:有罪的人,我都不敢赦免。上帝臣仆的罪过,我也不敢隐瞒,上帝之心普照无余。我本人如果有罪,决不推卸给天下百姓。天下百姓有错,由我一个人承当。”周朝赏封诸侯,好人都富贵了,武王说:“虽然有周室亲人,不如有仁德之士。百姓若有过失,都归我来承当。”谨慎校对度量衡器,仔细审定法律制度,小心激活庸官闲职,四方政令就通行无阻了。复兴灭亡的国度,延续中断的世系,推举散落的遗民,普天大众就心悦诚服了。重要的工作有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必得人心,守信就受人任用,勤敏就建功立业,公道就天下欢喜。
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试译: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理顺政务?”孔子说:“遵行五种美德,杜绝四种恶行,就可以理顺政务。子张说:“哪五种美德啊?”孔子说:“君子让人多得实惠而不用自己施舍,让人勤奋工作却毫无怨言,自己充满希望却不贪婪,泰然自若而不骄慢,神情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惠而不费怎么讲?”孔子说:“对老百姓有好处的,就放手让老百姓去为此奋斗,不是让人多得实惠而不用自己施舍吗?一个人擅长什么工作,就让他干什么工作,不是让人勤奋工作而毫无怨言吗?真心热爱仁慈,就变得仁慈了,还贪求什么呢?君子无论人多势众还是势单力薄,事无巨细,都不敢怠慢,不是泰然自若而不骄慢吗?君子衣冠端正,目不斜视,别人一看就心生敬畏,不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四种恶行怎么讲?”孔子说:“不经教养教化就动用刑法,叫做虐待;不经告诫培训就苛求成功,叫做粗暴;下令时漫不经心却突然限期完成,叫做贼害;给人好处的时候犹犹豫豫,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试译:孔子说:“不懂天命,不能做君子;不懂礼仪,不能立身;不懂言谈,不能理解人。
——————————————————————————————★博客:http://mocanihcgolb.blogchina.com
★视频:龙在书法演示史记http://www.56.com/w48/album-aid-6287086.html同学经典(北京)文化俱乐部http://www.56.com/n_v165_/c38_/1_/28_/txjd-txcy_/zhajm_124585070346_/360000_/0_/44410435.swf


字数:35969最后更新:1个月以前[06-2421:48]同学经典修改本页编辑者:同学经典
[前一页]:论语原文配白话(上)[后一页]:附录
[在本页中加入书签][收藏本书][推荐本书]17xie论坛>本书讨论区>本页评论(0发表评论
用户名称匿名发表评论内容验证码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合作伙伴|友情链接|广告合作|提交意见
Copyright?200717xie.com互联网协同写书平台ICP0800267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1b3d48767f5acfa1c7cd16.html

《论语原文配白话(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