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布时间:2012-06-18 21:44: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工程09-1 傅德威 0905300134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推进,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和策略?有各种主张,如以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从基层民主做起,向上逐步推进,等等。本人认为,从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有先有后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是可取的一种办法。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过去干革命,充分重视并很好利用了这个特点。今天搞建设,也要重视和利用这个特点。

    中国的民主革命如何推进?开始时,一些人主张,在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起义,取得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然后取得全国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种不顾中国国情的“左”的战略,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符合的,走向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清醒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特点。他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他对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作了生动的描述:“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种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由于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就比较薄弱,而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再加上其他条件,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就可以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正是从这样的国情特点出发,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成功把握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推进革命的典范。

    进入历史新时期,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仍然面临着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特点。二十多年来,我们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特点。

    邓小平设计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并很好把握了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又设计了“两个大局”的战略布局。他说,沿海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求沿海地区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在世纪之交,党中央依据两个大局的战略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几年来,西部的发展明显加快。实践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很好掌握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是成功把握中国发展不平衡特点的又一个典范。

    我国的革命是从发展落后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始,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是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然后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使全国都发展起来。二者掌握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重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并从积极方面把握这个特点,则是相同的。这就是规律性。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建设。在我们这样幅员广阔的国土上全面推进四位一体的建设,要想齐头并进,同步发展,是不可的。经济发展要考虑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民主政治的发展也要考虑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所谓不平衡发展,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的发展也不平衡。

首先谈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的政策一直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部分地区具有了区位、资源、人才以及政策的相对优势,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先富地区的功劳密不可分。根据2010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东部沿海地区GDP总额占全国GDP60%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字,因为这个数字表明,现今中国将近有六成的财富集中在狭长的沿海地带,而面积广袤、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则不同程度的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

    这种区域经济的差距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直观体现。这种不平衡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一、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稳定的大局,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形成中国经济的三个阶梯。

二、无法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生产要素,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其中一个表现是,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却大量闲置。

三、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法规、人才、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西部部分地区仍处在贫困线以下,而中国经济的潜力蕴藏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所以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影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大量高级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涌入东部沿海城市,造成一系列社会影响,包括劳动力流出地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间接推动了东部发达地区房价的高涨

这些危害是我们不平衡性的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困难,重要是我们要弄清楚它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较优势,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有5个发动机之说: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经济与政治二者密切联系,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二者应该协调发展。不少学者撰文指出,我国存在政治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这种状况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更为明显。笔者到一些经济很发达的地方考察,在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他们可以摆出大量事实材料,而且令人信服,但讲到民主政治,就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可说了。

    总结经济从不平衡发展特点出发有先有后推进的成功经验,民主政治建设也可以制定这样的战略。在经济发展较快、人的素质较高、条件较好的地区,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先行一步。比如,人们所关注的直接选举,就可以在某些地区先行在更高层次展开。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欧洲前夕,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的直接选举问题。他说:“考虑到中国很大、人口很多,经济不发达,发展又不平衡的国情,现阶段在更高层次上开展直接选举,条件还不成熟。民主建设特别是直接选举,要根据国情循序渐进。”“中国政府坚信,群众通过基层的直接民主形式管理好一个村,将来就可管好一个乡,管好一个乡以后,将来就可管好一个县、一个省,真正体现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温家宝总理阐明,首先,直接选举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其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现阶段在更高层次开展直接选举条件还不成熟;第三,民主建设特别是直接选举,要循序渐进。他讲得很深刻又很符合中国的实际。

    今天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中国如何逐步推进和过渡到普选,如何循序渐进实行直接选举。

    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的直接选举可以采取由乡到县、到省,逐级递进的战略和策略。这是一个大思路。但是,中国有二千几百个县(包括县级市和区),目前已有十三亿人,直接选举不可能在这么广大的地区同时铺开,只能有先有后地推进。积极地把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可以采取有先有后推进的办法。就是说,将逐级递进与有先有后推进两种战略结合起来。

    有经济学家估计,我国东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实际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的素质也比较高。在这些地区选择若干县、市、区,先行普选,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起示范带动作用。

    邓小平指出,“党的工作的核心,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整个国家是这样,各级党的组织也是这样。”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性一环。由间接选举向直接选举过渡,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6ac3a7b0717fd5360cdc9e.html

《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