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故居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5-25 13:57: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甘熙故居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南京甘熙故居是现存最大的民居,如今被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装饰,建筑防火通风等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金陵甘氏 甘熙 民俗博物馆

正文:2011115号,我在三山街附近参观了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现被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

甘熙故居是始建于嘉庆年间,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私人住宅。它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存完好,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金陵甘氏是江南的名门望族,据说祖先可追溯至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罗、甘宁、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均为甘熙直系祖先。今世甘贡三和他的儿子甘南轩、甘涛、甘律之也是南京文艺界的名人。甘家后人是从甘贡三那一代才从甘家大院举家迁出来,后散落于各地。

甘熙,字实庵,为晚清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平生著作甚丰。1838年中进士,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他还曾为道光皇帝重选墓陵。甘熙博览群书,曾对南京历代掌故,民风民俗,街巷名称沿革等仔细搜罗考证。著述多种,其中《白下琐言》为后世所推崇。

甘熙之父甘福,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名扬东南的津逮楼即为他所建,藏古典善本甚丰。道光初年,甘氏家族子孙颇多,于是在南京城南南捕厅一带修建住宅,这就是现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的甘熙故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大战,甘家藏书楼——津逮楼被大火烧毁,只剩破瓦残石,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其实是当时散落在各房间供家人平时翻阅的,后来保存下来的两三万册书籍又搬到了望月楼(南捕厅19号)。解放初期,甘贡三率领全家搬出了祖宅,当时的金陵图书馆(现南京图书馆)老馆长造访甘家,建议他将藏书寄存在图书馆,并承诺辟出专区保存这些书籍。甘贡三于解放后悉数连同《白下琐言》,《建康实录》仿宋木刻版数百块无偿捐赠南京图书馆。

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

从南捕厅到大板巷,甘熙宅邸就像一个迷宫。踏入甘家大院,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高大而又古老的“友恭堂”,据说厅上悬挂的牌匾早年被日本人毁坏,后来是请书法家尉天池写的。正厅庄重典雅,四根高大门柱,正厅还放着明清风格的家具,不知是不是后来仿制的。正中是两米多的供桌,放置着花瓶和铜镜,后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瓶镜”即为“平静”,彰显甘家后世子孙隐于世的高洁品质。

从友恭堂出来,即是主人房,供主人及内眷生活,起居之用,内厅下层是家眷日常生活和进行家务劳动的场所,上层为卧室,活动室和娱乐室。最里面是家族里最小的女性住的地方,故又称绣楼。卧室很宽敞,略显陈旧的床,折射出主人古朴的情趣。活动室设施简洁明快。娱乐室内桌椅整齐,各种家具摆放有序。

走进私塾室,一间深藏僻静小院的书房,优雅宁静,墙上还挂着微微泛黄的字画作品。故居里有一座花园,园中花草葱翠,亭台假山,中间还有个池塘,成群的红鲤游弋其中。随意穿行在逶迤于园中的长廊里,目光越过周遭高高的马头墙,可见远处有幢幢高楼林立。

故居的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布局强调中轴线的突出地位,正落是封建大家庭中长辈和统治整个家族的人居住很生活用房,正落中轴线贯通,左右边落的处理有较大的差异。以正厅四落五进为中心轴线,边落的次屋和庭院依次分布在轴线的两侧,每进院落之间以边弄连接,从整体布局上要个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教观念及家族的长幼之分。

边落没有直接对外的主要街道入口,要进入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必须通过正落的入口,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家庭中不能另立门户的观念,基于这种原因,在边落中不设正厅,保证了家庭中主要的礼仪接待活动都必须在正落中进行。布置在边落中的建筑无论在开间的面宽和总的间数等各方面都较正落为小,正落与边落间有通长的备弄。一般情况下,边落中各进的平面与正落不完全相同。边落中轴线是不完全贯通的,各进厅堂要经过备弄和天井才能进入。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边落犹如树干的枝杈,用于家族的各系晚辈居住。

总体布局蕴含枝繁叶茂,子孙满堂的寓意,各进院落与主轴平行叠加,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的居住空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为:

大院第一进是门厅,分布左右的为门房和账房。

第二进是轿厅,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的地方。

第三进是正厅,供接待宾客,婚丧大典之用,是住宅民居建筑中的主体,为了加大进深,大厅一般采用抬梁结构。大厅采用三开间,中间的开间最大。大厅入口各间为通长落地门,有利于采光,通风,同时也有宽广的视野。

第四进和第五进是内厅。刚才说的主人房和私塾就在这两个院落,是供主人及家眷生活娱乐的地方。

厨房及其他服务性用房布置在住宅的末端或边落中,可通过后门或经过备弄通向街市。

甘熙故居的建筑特点:

第一,甘熙故居并非完全的徽派建筑,而是和南京本土的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如整个建筑装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高大且注重功能。

第二,以天井为中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的布置房屋。甘家前后用50年的时间,造屋4组,35个院落,每一个院落之间都有巷道连接;各空间的穿堂,走廊相通。目前发现的十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门槛边,很好的解决了通风采光等问题。且院落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且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厅堂对天井开放,厅堂与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里能晨沐朝霞,夜观星象。有的院落中还在天井放置假山,盆景,有的还在院落里放两个大水缸,收集雨水,这样做很好的解决了防火问题。

第三,传统的木,石,砖雕等随处可见,使建筑细部变化无穷。通常在梁托,窗扇,栏杆,柱础,梁架等处看到木雕,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在大厅的门楼上以及其他位置上可以看到砖雕的装饰,一般为大型的图幅,如八仙过海,福禄寿等。在天井的假山及一些石质装饰物上可以看到梅兰竹菊等象征高洁的图案。雕刻作品随处可见,形式和内容相当丰富。

第四,整个院落群的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使大宅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饰,面积,造型上都遵循统一的礼制法规。故居的正房一律坐南朝北,这个不符合常理。据说,甘熙精通金石学,坐南朝北,一是由于甘氏家族以经商发家,而“商家不宜南向”,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有水,金与水相生相吉:二是《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南迁后,家中悬“于湖世泽,渤海家生”的对联,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祖先,不忘祖先。

甘熙故居现被改为民俗博物馆,分设六个展区,分别展出老南京的生活情状,昔日宅邸以及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内的南京地方传统工艺,同时不定期举办各种民间文化的临时展览。

十五号展厅为传统民居展示厅,可参观主人房,私塾及花园等地方。十七号展厅是民俗技艺,如皮影戏,泥人,魔术等。十九号展厅主要展出了一些传统民居的图片,还有一些精美的木雕,石雕建筑构件等。

穿过了这些展厅,就迈出了甘熙故居。门外,是热闹的街市,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门外与门内竟是两个世界。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甘熙故居就是一曲婉转的江南丝竹,它既有南方的秀丽雅致,又兼有北方的质朴大气,其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均有独特的韵味,它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立在江南秀美的风景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d0ae96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7.html

《甘熙故居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