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城区治安稳定管理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21 18:13: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渝北城区治安稳定管理的调研报告

 

治安稳定是城市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前提。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对治安稳定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有效地维护了城区治安秩序。为了进一步加强治安稳定工作,区政协社事委组织专人对城区治安稳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渝北城区治安稳定管理现状

(一)城区治安稳定管理现行体制

治安稳定涉及诸多事项,有群众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内容。就社会治安看,涉及户籍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消防管理、交通管理以及对违法犯罪人员实行惩罚和教育改造等项工作。目前,为了适应城区治安稳定管理工作的需要,已建立起了以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区信访办主抓群众来信来访,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和区法院相互配合负责城区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等项工作,区交警支队负责交通秩序管理,区“610”办公室负责处理“法轮功”等邪教类组织的工作,区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区安全生产监督的维护城区治安稳定的“大维稳”格局。各镇街按照治安稳定工作“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把手”负责制的要求,配合职能部门做好管辖范围内的治安稳定工作。

(二)治安稳定的运行机制

1、领导决策机制。成立了渝北区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负总责,区委政法委具体牵头,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信访办等部门为成员,各街道设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采取分级负责,重大事项集中研究解决的工作方式。

2、目标责任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初与各街道、园区和区级各部门签订了《综治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保稳定”、“保平安”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相关职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目标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考核,对治安稳定工作不达标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3、协调配合机制。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主要承担组织协调作用,同时负责督促检查、工作指导和目标考核。并整合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安全生产、组织、宣传、文化、工青妇等部门相关职能及资源,共同承担维护城区治安稳定的责任。

4、防控机制。建立了以公安指挥中心为龙头,专职巡警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和电子监控为补充的三级巡逻防控机制。城区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正在完善。防控体系仍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

5、应急处理机制。2008年,区政府成立了应急办,负责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下设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城区治安管理的预警和问题化解工作。

(三)治安稳定管理的工作体系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区综治办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镇街综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其中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法院、检察院、区公安分局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区公安分局、文广新局、工商等部门查处“黑网吧”等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站和经营场所;消防、食药监、技术监督等部门对涉及公共安全的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管理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及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管。区公安分局对枪支弹药及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管理。区法院、司法局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化解矛盾。

2、来信来访处理工作体系。群众来信来访实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城区的信访主要由区政府信访办接收接待,属于区人大、区法院、区检察院职权范围的由相应机关办理。对不属于受理事项的15日书面告知来信来访人,对属于受理范围的按相关程序办理,按照《信访督查工作制度》进行督查督办。

3、公共安全事故处理工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影响的单位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事发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工作,事后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事故责任人。

4、群众性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体系。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每月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召开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处理紧急和突发上访事件。针对当前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成立相关区级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按照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平息事态和依法处置的原则,在集访及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及上级部门报告,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弄清情况,研究处置方法,避免事态扩大。

二、城区治安稳定管理工作的主要难点

(一)城区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难

1、城区流动人口日常管理难。据统计,2007底我区城区有户籍人口41.1万人,另有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近20万人。流动人口数量大、区域广,成份结构复杂,涉及各行各业,流动性强,并且逐渐呈现出由无序流动向有序流动、由短期暂住向稳定居住发展的趋势。并且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会不断扩大,流动速度会更快,给流动人口治安稳定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管理权属不明职责不清。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公安、计生、民政、房产、工商、社区等多个部门和组织。但由于相关责任未能细化,造成责任不明,权限不清,配合不力,统计口径不统一,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3、工作人员及经费难以充分保证。当前的流动人口治安稳定管理主要依靠辖区派出所,但由于派出所警力不足,经费有限,工作量大,给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二)征地农转城人员政策性群众上访解决难

1、补偿标准不一,安置费用偏低。目前,由于政策不一,造成相邻地区、相同时间、相同面积的土地被不同项目征用时,补偿费差距很大,使被征地农民无法理解、无法接受。导致了众多上访纠纷出现。

2、农转城人员就业困难,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虽然收益不是很好,但是这部分收入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虽然得到补偿,但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创业能力,只有坐吃山空,生活变得很艰难,不满情绪随之滋生蔓延。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生活存在后顾之忧。农转城人员从农耕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再就业,但又不能享受下岗职工、失业职工的社会保障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待遇。部分农转城人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的实惠,生计问题突出,成为城区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三)集体信访处理控制难

出现集体信访,既有传统信访不相信诉讼的救济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因为基层部门接访处理不力或个访处理不当导致集体访的发生,更多的是群众争取共同的权利、利益而聚集。因不同的诉求和目标而形成特色分明的信访团体,如8023部队退役人员、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群体、改制企业职工、2000年解除劳动关系的非在编人员、征地农民的安置、城市拆迁的救济等,往往聚集成片,极容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的集体维权共同上访,最终导致难以控制的信访态势。今年上半年,渝北区群众到区集访89批次、1238人次,到市集访18批次371人,总量同比有所下降,但50人以上到市联名上访就同比增加了36.6%;到京上访13人次,同比增加了120%。当前,集体信访出现了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目的性十分明确、组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处理难度日益加大、集体访性质易转变等新特点。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难

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人们原有的利益格局会被打破,如果处置不当,一些看似细小的事件都会引发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扰乱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甚至会使政府的公信力遭受严重损伤。如我区发生的松树桥中学一女生自缢身亡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特点,其预防难度大、处理困难,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城区治安稳定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城区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

1、整合资源,健全组织网络。成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街道、开发区、相关部门也成立相应的机构,配足专兼职工作人员。在社区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各企业均指定一名治保管理人员负责外管工作,构筑上有人抓、下有人管的工作网络,形成“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

2、采集信息,夯实工作基础。要依靠社区干部、社区保安和协管员,深入社区、单位开展走访调查,逐门、逐户、逐人了解情况,及时登记办证,采集、更新相关信息。要严格旅馆业住宿人员信息采集、报送制度。要加快推进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共享。

3、重点管控,提高工作实效。要强化重点时段、强化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管控。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房屋出租人的治安责任,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4、探索创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探索改革户口迁移政策,积极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支持、鼓励流动人口自我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5、以人为本,促进流动人口全面发展。实施“安居工程”、 “教育工程”、“关爱工程”、“成才工程”、“文明工程”,开展“十佳外来务工青年”和“创业型新市民”评选等活动,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文明素养,为第二故乡建设和自身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构建维护农转城人员合法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1、按市场经济要求分类实施补偿标准,给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在统一征地中逐步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在统一征地时,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研究实施分类征占补偿办法。对纯公益性项目用地,仍由国家统征后拨付,但国家应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对准公益性项目用地,除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外,还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同征地主体平等协商谈判,让农民在所征土地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益;对开发性项目用地,引入谈判机制,允许集体土地逐步进入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在征地过程中应划出或置换部分土地、资产,由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兴办二、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农转城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并为以后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过渡创造条件。

2、确保实行“以土地换保障”,建立健全农转城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3、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农转城人员进城后,其子女入学应与城镇居民的子女一视同仁,享受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赋予的所有权利。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农转非人员转岗再就业能力。

4、积极开拓多种安置办法,千方百计为农转城人员广辟就业渠道。引导和教育农转城人员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鼓励、扶持农转城人员自谋职业。鼓励征用地单位和其他工商企业尽量消化农转城人员。 

(三)坚决控制因集体信访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集体上访不管反映的是什么问题,终归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必须进行有效处置,防止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挑起事端,制造混乱,演化成另一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好集体信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多元化立体的高效解决机制,早发现、早消化、早预防、早处理。  

(四)积极建构城市公共应急预警机制

1进一步加强应急机构的统一协调。组织公安、民政、交通、卫生、宣传等有关部门建立常设的领导指挥中心,构建全区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形成应急合力。在遇到重大情况时,要立即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并能进行及时、果断、强有力的处理,将损失减到最小

2、进行宣传教育,加大信息透明度。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把正面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

3、完善应急资源保障体系。要将应急处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资金投入。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对区级应急救援力量,要适时组织训练。要以城市社区为依托,通过培训,形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人员的自救、互救宣传,运用基础知识来减少伤害。

(五)采用科技手段建立治安稳定防控新网络

建议在全区主要交通路口、大型停车场所、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大专院校、重点市区属机关、旅游景点、大型宾馆、饭店、商厦及农贸市场等繁华公共场所等设立监控点位,并整合社会各单位的视频监控资源,使全区的视频监控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区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便民和投诉热线,统一归口到一个热线(可设为“12345——“有事找政府”热线)受理并转派;还要将传统的来信、来访、来电等方式拓展到现代的发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群众反映和市级转发下来的问题实行“一口受理、一口回复、分拣转办、实时监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c4e526aaea998fcc220e19.html

《渝北城区治安稳定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