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11-22 19:37: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桃花源记》赏析课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重点:了解文中描绘的理想社会,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关键:通过想象、描绘、分析、推理活动加强学生感知。

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我们想要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时,我们通常想到使用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最有名的一篇散文《桃花源记》。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穿越千年时光,去探寻陶渊明的的世外桃源。

板书课题。

在上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渔人经历了一个发现桃花源——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这个过程。那么,渔人这趟桃源之行具体都有什么经历呢?

二、开始旅程

(一)渔人所见

渔人的桃源之行首先见到了什么

1.*桃源外部美

(渔人进入桃源之前先看到了美丽的桃林)

请同学们将描写桃林的句子找出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片桃林美吗?

找一位同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的美描绘出来?

大家闭上眼睛来感受这位同学的描述。

这位同学描述的美吗?

老师这里也有个作品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这里的桃林是美丽的,你看,它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数百步,中间没有一棵杂树,此时正值繁花盛开之际,远远望去,这片桃林就像一片粉红的云霞,又像一片梦幻的花海。地上的花草,鲜艳美丽,娇嫩欲滴。微风袭来,花瓣纷纷飘落,像一只只粉蝶在翩翩起舞,人置身其中,恍若在仙境,又恍若在梦里……

大家来想一想这片美丽神秘的桃林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1.有它,渔人才会“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发现桃源;它的存在是为下文桃源的出现设置铺垫;(2)如果没有它,渔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桃源自然呈现在眼前大家觉得怎样?我们就体会不到作者行文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手法妙处

3)桃林是美丽的,那我们能不能预测出接下来作者要遇到的景致——桃源——的美好呢

2桃源内部美

渔人在美丽的桃林指引下,进入桃源,那么在桃源内又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致呢?

大家尝试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

我觉得桃源内的…… 是美的,因为……

同学们不妨和前后左右小范围交流一下,看看彼此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成果。

同学描述:

1.我觉得桃源内的自然环境是美的:因为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齐,有肥沃的农田,美丽的池塘,茂盛的桑树和竹林。

2.我觉得桃源内的社会环境是美的,这里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鸡犬的叫声时有听见。没有战乱,没有纷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们享受着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

对于用鸡狗的叫声来衬托社会环境这一写作手法,大家这里可能会有疑惑,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描写了一个官府到民间收租的场面: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作者在这里就是用鸡飞狗跳、鸡犬不宁来形容当时场面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本文中作者用鸡犬的一两声啼叫来衬托环境的和谐宁静。

3.觉得桃源里的人是美的,他们勤劳,尊敬长辈,爱护孩子,邻里融洽;他们对外人热情善良,不存戒心。

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了?老师觉得桃源内还有一个美丽的景致。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提示。同学们看过范伟和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吗?

本山大叔成立了一个农民模特队,要到县里接受颁奖,临时请范伟老师来指导一下。范伟老师不喜欢本山大叔总是把艺术和劳动扯到一起,就说本山大叔,你为什么总是扯到劳动上去呢,劳动和美是两码事。

本山大叔不高兴了,就说:“老师,你咋这么不热爱劳动呢,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劳动,你吃啥?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劳动,你穿啥?没吃没穿,你还臭美啥?”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提示大家什么吗?桃源里的人是最美的。

哪位同学来说说。

4.我觉得桃源内的人是美的,因为勤劳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当初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也许这里已经是一片乐土,也许更是一片荒凉,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这里用汗水浇灌了这里,,让这里变成了一个世人羡慕的幸福家园,我觉得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改造现实生活的勇气是值得赞美的。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听完同学们的描述,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的确,桃花源是美丽的。

它美在环境优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物产丰富,美在静谧祥和,美在劳动创造。

(二)渔人所闻

渔人在桃源内除了见到了一些美丽的景致之外,还有什么新鲜的听闻吗?

大家来说一说。

1.听到了他们来此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听到了他们与世隔绝时间之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里老师要插叙一下,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还有你的历史知识,你来推测一下,桃源人隐居时间大约有多久?这段时期有哪些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

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时间上的小小提示:

秦前221-206

汉前206至公元220年(西汉前206至公元25年)(东汉25220年)

三国220280(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

265420(西晋265317)(东晋317420

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

这个时间段大约是600年间,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知道有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争霸、王莽改制、三国鼎立……我们可以得知,桃源人在享受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太平岁月时,桃源外的百姓却饱受朝代的更迭,战乱的离苦。桃源内的人们是幸福的,桃源外的百姓是不幸的。

3.听到了他们对朝代更迭的感叹,对饱受战乱的百姓的同情,为桃源内的幸福生活而庆幸。(皆叹惋)

4.听到了他们对战争的厌恶,不希望被打扰的愿望。(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渔人所为

我们来看一下,渔人离开桃源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1. 处处志之。

分析其原因:希望再寻桃源。

2.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我们先想想,渔人会对太守说什么呢?

他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如何发现桃源的,桃源里的富饶美丽安定,桃源人的幸福和谐淳朴,他们隐居的原因隐居的时间和对外面世界的排斥,以及他的处处志之….

3. 如何看待渔人将桃花源报于太守这件事?(鼓励多种回答)

(1) 想要和太守等人一同隐居?这个观点靠不住。参考:桃源人的祖先来桃源来隐居时是什么样的。太守代表什么?代表政权和统治阶级,有了太守,有了政权和阶级,桃源还是那个桃源吗?和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区别吗?

渔人报告太守的唯一原因就是想要领赏。渔人违背了最初对桃源人的承诺,不是个诚信之人,然后渔人做太守等人的向导,再寻桃花源,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太守寻访桃源失败,南阳刘子骥欣然归往,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这就衍生出了一个问题:

4.桃源到底是有是无?同学们认为桃源是有是无呢?认为桃源存在的请举手;同意桃源不存在的请举手,大家看一下你有多少同盟军。接下来,老师要听一听你们双方的想法。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问题来助你思考。

思路点拨:

1)桃源人对渔人的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个外人指的是谁?

外面所有的人,尤其是像太守一样的地方长官和统治者。桃源人当初来到桃源就是为了躲避他们造成的战乱,躲避他们的剥削和压迫的。

2)为什么太守找不到桃源,刘子骥还要欣然归往?

刘子骥应该觉得自己和太守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桃花源应该是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完全对立的,但同时也应该是为像他这样的隐士和贫苦百姓而准备的天堂。所以他要归往。

3)为什么刘子骥找不到桃源,后世就没有人再去寻找桃源?

大家可能就觉得桃源是真的不存在的。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桃源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格格不入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没有进入桃源的通道。但是对于像刘子骥这样的高尚隐士和像渔人这样的贫苦百姓,桃源也没有敞开大门。由此我们得知,不管桃源是有是无,外面的世界进入桃源的通道被彻底断绝,桃源只是世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无法抵达的彼岸。

思考二、那么作者创作桃源的目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来看两个链接: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他弃官回乡,其年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羸弱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世称靖节先生

解读:辞官归隐不是他最初的愿望。弃官归乡的原因是因为有志不得伸,隐居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逍遥,这种贫苦的躬耕生活,其实就是当时所有贫苦百姓的共同的生存状态。陶渊明由于辞官归隐,所以他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所以他知道农民的辛苦和愿望。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门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既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了当时社会贫苦百姓的心声,又隐含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

(四)渔人所感

伴随着渔人桃源之行的结束,我们的旅程也行将结束了,同学们能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一下渔人此次桃源之行的感受吗?

美丽的,神奇的,愉快的,迷惑的…..老师觉得,这不单单是渔人的感受,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后人的感受。因其美丽,人们心向往之;因其苦寻不得,也让人颇生遗憾怅惘。若有若无,似真而幻,也许这就是世外桃源的永恒魅力吧。它就像茫茫海上的一座灯塔,更像无际荒原上的一片绿洲,吸引着世人永远地向往和追寻。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永远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存在,那就是我们的梦想和未来。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作业老师希望同学们去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乐园,去描绘一下你的那片希望的田野。

参考题目:1.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2.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3.希望的田野

六、板书设计

世外桃源——梦想 未来

谢谢大家,再见!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长春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但是也正是在与农民的朝夕相处中,他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感受到了农民的愿望。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学习文言文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偷工减料。同时,学习起来又不能过于琐碎、教条,还得动脑筋让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之余,感受到学文言文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读中去体会它的美,在说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听”,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

这个词吧。其实啊与《桃花源记》一并流传的还有《桃花源

诗》

,在这方面诗要写得更清楚些。

(出示字幕: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请学生齐读)桃

花源里没有税收,没有剥削,也没有官府的压迫,这个社会是和谐自由的。

师:那么你认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与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生:社会的安定,没有战争。

生:要有美好的环境。

生:人与人关系融洽和睦,人人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生:没有剥削和压迫,社会和谐。

师:陶渊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们现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关系和谐,这里和平安宁,人情淳厚,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是陶渊明梦想中的理想社

会。这个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在课文中能找到证据。

生:有,结尾处渔人记号找不到了,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这个理想社会

是不存在的。

师:除了结尾处的复寻而迷,还有什么地方有暗示?

生:开头的桃花林,是纯一色,很少见。

师:对,桃林中无杂树,年号、地点含混,渔人也没有名字。

师:同学们,如果细心阅读全文,就会感到作者处处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

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那么,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生:当时的东晋是历史上比较动乱的时期,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向往。

生:

为了让劳动人民看到,

虽然当时社会黑暗战乱,

以后还会出现好社会的,

不让百姓失望。

师:两位同学谈得都有道理。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请看下面一段资料(出示字幕)

:请学

生齐读。

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

——

(晋书

刘毅传)

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

——

(宋书

荆州蛮)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载券 0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师:

就是南方。据说当时的南方没有赋税。我们刚刚学过《大道之行也》

,在孔子的大

同社会里,

男有

——

生接:

男有分,女有归

师:可是,当时的现实是男子没有职业,女子不能婚配。由于常年的战乱和繁重的赋税,土

地荒芜,

民不聊生。

这是陶渊明构想理想社会的现实基础。

陶渊明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黑暗

的时期,

大济于苍生

的壮志难酬,

他的心中是悲愤的。

陶渊明深切体验到社会的黑暗和人

生的忧苦,

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他对劳动人民产生浓厚的感情,

他用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为灾难

深重的劳动人民呼唤着人间乐土,

因此他的桃花源也代表了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幸福生活

的强烈愿望。

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盼望有这样一方净土并长期住下去啊。

同学们,

我们再

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是否愿意长期生活在这个桃花源里?

没想到学生立刻喊:不

——

——

意。

师:都不喜欢吗?喜欢的举手。

师:有两位。不喜欢的呢?(其余都举手)你们先讨论讨论。

(生讨论)

师:先请两位喜欢的同学来谈。

生:那里的环境好,主要是可以不写作业。

师:

你的桃源是没有学习没有作业的地方啊,

我知道你不是不爱学习,

可能是作业太难对吗?

生:是。

师:你可以找老师同学解决,可千万不要逃到桃花源里去,那里的人也要学习的,

现在是学

习化社会。

(笑)

生:我不喜欢。现在我们多先进,有电脑,有汽车,他们连个马路都没有,都是田间小路,

那么窄,怎么走啊。

师:你不喜欢那里,是因为落后对吗?

生:是。

生:我也不喜欢,桃花源里不与外界联系,学不到外面先进的技术,他们发展太慢,科技不会太发达。

师:你的眼光很高远喔!只有开放社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不过当时能对外开放么?

生:不能,当时他们进入桃源时在秦朝末年,社会动荡,外面的社会不如桃源里面,所以他们不能开放。

师:他们远不如我们的同学有远见卓识哦!他们一直不出来,进去时是秦朝,外面是动乱的,渔人偶然进入时是东晋,外面还是动乱的,也不知道外面有过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也没有经历过强盛的时期。看来,闭塞是有许多弊端。

生:我不喜欢,就那么一小块地方,每天看见的都是那几个人,太无聊了

师:你觉得不断地更新,才有乐趣是吧。

生:我也不喜欢,因为那里没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才有进步,我喜欢竞争。

生:当时的外界很动乱,现在我们的社会非常和平,就不喜欢到哪里去了。

师:大家谈得非常精彩,至于这个桃花源,无论大家喜欢与否,无论这个桃源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不重要,因为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境界,成为美的象征。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大家觉得和谐生活已经基本实现了,你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现状普遍比较满意,看来陶渊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现在我们杭州提倡“和谐杭州,品质生活”,这就是我们向往的“桃花源,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类追求和谐幸福安宁生活的愿望没有改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一起”上下求索吧。

最后请大家再次背诵全文,回味美丽的桃源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c49237dd88d0d233d46ad6.html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