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学习论文心得

发布时间:2018-09-07 11:34: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目前家长、老师、学校、社会普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却相对关注较少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调查也表明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调查表明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根据调查研究,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分散,上课无法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学习效率较低,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高。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2、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教育容易感到厌烦,对家人的劝导容易顶撞。

3、易怒心理主要表现为这类学生即使在受到轻微的刺激时,情绪也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这类学生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嚣叫,有时危险行为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4、社交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不适感经常寻找借口回避,即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放松。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较为敏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等导常反应。

5、嫉妒心理。一些学生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时容易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挖苦讽刺他人

6、不良嗜好。一些学生玩电脑游戏上瘾,迷恋网络社交少部分高年级的学生抽烟、喝酒,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人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调整学生健全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清楚地明白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二、我觉得造成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压力过大现今学校课业繁重,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成绩获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肯定,很多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第二天在学校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自然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第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由于教师、父母对一些学生缺乏沟通和理解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过多干涉,造成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部分学生因为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十分苦恼。 

第三,缺乏家长管教。很多家长由于自身家庭关系不和,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钱可以代替爱,想过,子女需要的更多是倾诉、关心、支持,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较含蓄,不轻易表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

第四家庭的溺爱,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很多家庭对子女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使得很多学生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由于以上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面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其他素质就难以发展到较高水平。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巧妙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小学开设一门课,而应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最重要的原则:一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上学习;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应该给他们机会在课堂上展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三是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善于观察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这是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保证。

3、合理建设校园文化这一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大。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队活动,或组织举办夏令营,到教育基地锻炼,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

4、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和家庭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获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才能更有效的改善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学校要努力构建家校“心育”良好环境,实施学校、家庭同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良好的情绪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合力。

5、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在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承受挫折方面能力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学习、生活、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肯定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属于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解除具体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应该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能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2b1ff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6.html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学习论文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