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案语文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20-05-14 07:39: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13课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本课话题——淡泊名利

一、从课本中积累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主人公处身于烦恼之流,却能在污浊与痛苦中获得生命的灵魂升华。他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以一颗纯洁无染的素心,消解烦恼,摆脱了羁绊,滚滚红尘中永葆淡泊名利之情操。

二、从历史中积累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袖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他认清斗米中的混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他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他寻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他隐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他披起霞光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香车宝马,他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他曾在满朝文武钩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他曾在世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骜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陶渊明,用人生舞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三、从名言中积累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薛宣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海瑞

一、作者简介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不久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作品:代表作《村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五代史阙文》。

二、背景回放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涯。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与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三、相关知识

记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与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也可以记器物建筑,因此又称“杂记”。在写法上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通假字

雉堞圮毁,莽荒秽  通“

二、古今异义

1.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古义:山光水色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2.幸后之人与我

古义:志向相同

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或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政党的成员

3.庶斯楼之

古义:不会朽坏、不会倒塌

今义: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三、一词多义

1.素6ff79c4b7c47357a541ced6e951fd305.png

2.胜ec9ed40c89322e156cf0a32320120446.png

3.比8c40a5f4bd21b82f34edf89e8c4a9a2f.png

4.然0b7cd5a46262dfefc3eb50f20b895c61.png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宜急雨,有瀑布声;宜密雪,有碎玉声

           在夏天;在冬天

2.名词作动词

(1)夏宜急,有瀑布声;冬宜密,有碎玉声

下雨,降下骤雨;下雪,飘着雪花

(2)宜琴,琴调虚畅 弹奏

(3)宜,子声丁丁然 下围棋

(二)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竹工之,刳去其节     破开

(三)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止于贮妓女,藏     擅长歌舞的人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皆竹楼之所助也 (“……也”表判断)

2.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非”表否定判断)

3.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1.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用”后省略“之”)

2.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明年”后省略主语“吾”)

3.丁酉,又入西掖 (“又”前省略主语“吾”)

(三)被动句

自翰林出滁上(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出,被贬到)

(四)定语后置句

1.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在现代汉语中的语序为“因作二间小楼”)

2.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在现代汉语中的语序为“手执一卷《周易》”)

5b708025b02d5c241eb948af5eb68d6b.png

本文从黄州用竹瓦建屋说起,写登楼远眺,写楼中“六宜”,写谪居情怀,着墨不浓,却情韵淡远,朴实感人。文章把廉价省工的竹楼写得情趣盎然,极力渲染豁达自适的谪居之乐,也隐含了作者宦途失意的情怀。

479584fc4695c3fd19bb2c3f77cc7eae.png

e583b0d93bc0bde8038f673885ca2e22.pngd85b63d05b1a3b66bac23a57a1867ad4.pngd72e7a7579654ff1f2a12a57612d6fe2.png


阅读《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乐趣的一组是(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销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选C ①写小楼的构造,⑤写作者的穿戴。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从黄冈用竹瓦建屋说起,写登楼远眺,写楼中六宜,写谪居情怀,着墨不浓,情韵淡远,朴实感人。

B.文章以自家竹楼与齐云、落星、井幹、丽谯等王侯贵族的豪华台阁相比较,表现了对荒淫奢侈生活的鄙视和自己高雅俊洁的人生态度。

C.篇末由竹工的话引出自己仕途屡遭贬黜的经历和对前途的忧虑,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和不平。

D.本文写竹楼实以写人明志,把廉价省工的竹楼写得情趣盎然,文中极力渲染了豁达自适的谪居之乐。

解析:选D 除表达豁达自适的谪居之乐外,还隐含了宦途失意的情怀。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通过反复渲染和描写,把竹楼诗意化,以表现谪居的乐趣和自己随缘自适的情致。

B.文中虽含有一般封建士大夫消极落后的思想情调,但主要的是表露了作者对于自己屡遭打击的激愤和不平。

C.本文用谪居的乐趣,作为对屡遭贬谪的一种“反抗”,抒发了作者内心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

D.文章笔调轻快而又含蓄蕴藉,直抒胸臆,多用排比,巧于渲染,意境清幽,富于诗味。

解析:选D D项,“直抒胸臆”的说法不恰当,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d0e8e477a1d818fc9613c295b90b4cda.png

2dc815a7ac60afa2a862103c7b5917cf.png

69cea577ea83467f97cc8f3f0d033a9a.png5b654b09f70b48d9a81ae18611adfa1a.png3cdb27d7a0a7be5c36454ba055f94ab6.png

abbe2cec36a36af8d3f8876b5c50ba9a.pngd0370a2d81bc49a48bbf956235e595d8.png

a3f2c357775d92888dd84fa16eeac28f.png

3569948341ea486e94c64bee038931b4.png

c8ec97229365c13eafa8543d3c05f08b.png

3b064361e45f896a6c7e516707f3d44c.png

0f16a384149f938dc9dd5fe2448aa67d.png

8b71ab008951a4e37b038302bd2c534a.png

b70e650ca391c163a67f1966b534024c.png

508111f631b833dddf20397ce0b91979.png5b654b09f70b48d9a81ae18611adfa1a.png7c1808fb97684e19cce48a8173c34e8f.png

f351cf337d3d89fcc0de85cb89e5728f.png

abbe2cec36a36af8d3f8876b5c50ba9a.pngf0edf8bf0241654da0e896946258ae02.png

f7e9c42797d60ef7beec26109524e01e.png

3b9c86567bb989f052fcf3ce6aba8bdf.png

2adf8c38818f0eb651c0cbb7b07e62a1.png

3ad4776ad35031283e18b644032af9f6.png

169b3d86b5d8b017db4d906fcd3b84b5.png5b654b09f70b48d9a81ae18611adfa1a.pngf7f652c5b6f820a70c0f085acbeaf3ac.png

abbe2cec36a36af8d3f8876b5c50ba9a.png1e97fef45d533489091cb549a8cc0517.png

a4f07e8e282ea3f3490bf2a3fd12efb3.png

05a5b6e31a99ea5224e7351be6aba64f.png

ac679e3b11dc632031f5c64f8575394a.png5b654b09f70b48d9a81ae18611adfa1a.pngb66c90a5f18ff398fb2426e2bdfc27df.png

bcfeb44dba32ef09d7e2ddc1bc61afd3.png

588cb3836c3b54ee2979fe85dc24db5b.png

abbe2cec36a36af8d3f8876b5c50ba9a.png9c33220ffe7d235dc4ca74528bc8ada9.png

  4635a3c903e04824b7209030788418ee.png

5e0a6f0acd77d67c68288ee1f6cac3c2.png

48911c6cc4a4f98a87fa59ad855a7839.png

b3916b19501b89a23bfd6e58e0a9231d.png

3fe86bbf03ceb72a5d2e1cc54de04bc0.png

af1ecc1ed043547e4829d9346c2edf57.png

8d7b4b9d821a6f042c9189f89c99a4dc.png5b654b09f70b48d9a81ae18611adfa1a.png0e109a75ca34e97a7133a760b4b23b12.png

abbe2cec36a36af8d3f8876b5c50ba9a.pngc02c4dee09cad85fa7b90d96454f0ee6.png

e0815f1a6b7fe5fe312c1f02238c3d9f.png

1.巧妙的构思

全文以竹楼为线索,写新建竹楼之因,写竹楼的视听之美,写竹楼的闲居之乐,写竹楼含风雅文人之韵,写自己对竹楼的祝愿……各段紧扣竹楼,由浅入深,由叙到议,由现象到本质,逐层展开,点明题旨。除此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竹”的影子,这个影子,就是作者“竹”的高洁志向,“竹”的高尚气节。这种构思使全文首尾圆合,言简意赅,立意高远。

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文中写景状物皆有所指,所有景语皆情语。在写景状物之中,作者随缘自适的襟怀、高洁不俗的品质、仕途失意的隐忧、执着诚挚的希冀得以点染,含蓄而深刻。

3.衬托和反衬

文中以黄冈竹楼,比屋皆然,皆因省工省钱,衬托“我”建竹楼另有其乐。又以天下名楼反衬“我”之竹楼,表达作者鸿鹄之志;以达官显贵藏垢纳污之乐,为“我”所不齿,表达作者高洁的志向;最后又以竹楼之易朽,衬托自己的奔走不暇,流露“人不如竹”的感慨。

阅读文言文,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句子,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等,由于它们在句式上各具特色,句法上各有特点,被统称为古文中的特殊句式。而省略句则是其中之一,并且高考中对省略句的考查频率较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何为省略句?一般说来,省略句即指句子中应有的或不可缺少的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未出现以求表达简洁的现象。这种现象尽管古今都有,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省略。如“未知明年又在何处”一句中在“明年”后省略了主语“吾”。

  da01dee964e0563688a7ed7133ef31fa.png

(湖南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题目: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译文: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译文: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译文:

解析:本题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句式和省略句的考查。(1)“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把;“诸生”是古今异义词,一般书生。“以诸生意待之”为省略句,省略主语“刘备”。(2)“及”,动词,比得上,后面省略代词“之”,即曹操,需补出;“待”,动词,对待;“得无……乎”是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3)“乖背”,动词,背离;“是”,代词,这;“良”,副词,确实、果然。“然乖背至是”为省略句,省略了“彼此”。

参考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

参考译文:

《魏略》上说:刘备驻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制作饰物,当时正好有人把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于是)诸葛亮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认为(和曹操相比)如何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为这个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大了。刘备由此知晓诸葛亮有过人的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所说的也是这样。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住的草庐里来探望我,拿当时天下大事跟我讨论”,就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刘备,这是很明显的。虽说传说记载不同,各自生发出彼此不同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

  485da7d02b65a69fe90addb1cb580bf3.png

如何判断省略句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分析常见省略句的几种形式,把握该种句式的特点,准确掌握判断省略句的方法。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其主要原因,是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名词又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句子的理解。一般说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入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对话省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都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途中(遇)两狼,缀行甚远。(《狼》)

三、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等。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之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省略介词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介词“于”。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2.省介词“以”。

如: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既然古文中的省略现象这么普遍,又这么复杂,那么,我们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确切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另外,和判断句相比,省略句是很难找到鲜明的标志的。不过,只要我们能够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弄清楚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宾,我们就会清楚句子缺少什么了。由此看来,要把握以上诸多现象并不困难,难的是要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

(时间:40分钟 分值:59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B.亦谪居之概也 胜:景象,状况

C.用代陶瓦,屋皆然 比:连,并,挨着

D.斯楼之不朽也 庶:或许

解析:选B B项,胜:美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77c2ca0b5cd6a976765ff385b264714b.png

B.4aab5657897a61b248de7bff4dc7a059.png

C.223ef8a75b2400132bd3029221df267d.png

D.3b145264e858e75fc7967a42b0afc8c3.png

解析:选C A项,“其”:均释为“它的”,代词,作定语。B项,“与”:均释为“和”,连词。C项,“以”:①因为,连词;②来,以便,连词。D项,“之”:均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比屋皆然,以其而工省也

B.幸后之人与我

C.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D.庶斯楼之

解析:选A B项,古义:志向相同;今义:人们之间惯用的称呼或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C项,古义:水光山色;今义:国家或国家政权。D项,古义:不会朽坏;今义:永不磨灭(多指抽象事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宜琴,琴调虚畅

A.宜,子声丁丁然

B.黄冈之地竹,大者如椽

C.庶斯楼之不

D.吞山光,平挹江濑

解析:选A 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与“用代陶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皆竹楼之所助也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死生亦大矣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解析:选B 例句与B项都是省略句,“用”、“带”后都省略了“之”。A、C两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6.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5分)

译文: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竹工劈开它,刮去竹节,用它替代土制的瓦片,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2)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或许能够使这座竹楼永久不朽坏。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2.“备员而全身者”中“备员”解释为凑数,充数;“全”为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为保全。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B.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C.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D.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解析:选B “况”在文言中有“况且”“何况”等意义,往往用在句首表示前后句之间的递进关系,或者与“乎”连用表示反问、感叹等。据此,可确定正确选项为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风、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显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始于周朝,其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后世各朝对三公称谓各异,但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者多。

C.阙:是中国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高台上起楼观,左右各一。二阙之间有道路。位于帝王居宫门前的是宫阙,故古代常以“宫阙”指代皇宫。

D.漏:指“漏刻”,也称“刻漏”,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水在漏壶中的滴落情况来判定时间长短的。

解析:选A 古人把万物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其中未有“风”这一类。

9.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类型上看,这属于“厅壁记”,实际却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宰相论”,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两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

B.文章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借以导出宰相勤于政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然转到具有“示勤政”之意的待漏院,“勤政”则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C.文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刻画贤者与奸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其对帝王乃至国家政事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自的结局,使得贤相与奸相势同水火的状态更为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D.《待漏院记》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语言成就更为突出: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明快平易而朗朗上口;某些段落灵活押韵并自由换韵,充满节奏美、韵律美;以“之”字收尾的一系列句式,既整齐匀称,又有纡徐之致。

解析:选A A项,不仅有贤相与奸相,也写了庸相,如倒数第二段。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5分)

译文:

(2)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有的人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如何斥逐仇敌;我有旧恩未报,考虑如何使恩人享受荣华富贵。

(2)又有一种宰相,既不受批评,也不受赞誉,众人进他就进,众人退他就退,窃取职位,苟食俸禄,滥竽充数,保全自身,也是不足取的。

参考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后夔到房玄龄、魏徵,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咚,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

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在想什么呢?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样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天时不正,灾害屡次到来,我愿意辞去相位,向上天祷告以消灾灭害;各种刑罚未能息置,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德行以加强治理。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已经打开,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有的人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如何斥逐仇敌;我有旧恩未报,考虑如何使恩人享受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吗?又有一种宰相,既不受批评,也不受赞誉,众人进他就进,众人退他就退,窃取职位,苟食俸禄,滥竽充数,保全自身,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三、语言表达专练(15分)

11.下面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对联,有人评价这副对联寓意深刻,构思巧妙,请你结合对联作具体分析。(4分)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答:

参考答案:此联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肯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抓住梅、竹特点,展现人的美好心灵。

12.《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描写了在竹楼之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情趣。如果让你扮演不同的角色登上竹楼,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可以是山野村夫、登楼骚客,也可以是楼中主人……请选择一种身份上竹楼赏景,要求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心态,模拟一个情境,大胆组合文中内容进行想象。(5分)

答:

参考答案:我是王禹偁的好友,傍晚时分,我与王禹偁边品茶边下棋,厮杀过后,直身远望,远山苍莽,烟绕雾迷,近水微漾,掠影生光;江山之外,炊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我的情感。不见鸟儿,却是鸟语盈耳;回望小小竹楼,感慨不已,它带给了我多少对自然贪婪的享受啊!

13.下面是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徽标征集获奖作品之一,请写出其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简要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参考答案:波浪代表海洋,五个五角星代表中国,圆形+经纬线代表地球。五角星置于海洋底部,寓意着中国在深海区域的开发探索。整体构图体现出深海科考工作的尊严与荣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9b648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f3.html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案语文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