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溺爱本质的,一篇很好的文章,不知大家看过没

发布时间:2018-09-07 14:0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分析溺爱本质的,一篇很好的文章,不知大家看过没,

2010-12-07 18:26:29 来自: Lola(爱是奢侈品我玩不起)

作者:文盲

  

  我太爱你,所以伤害了你。

  

  这样的逻辑常常可以听到,仿佛是,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然而,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其中最简单的道理之一是,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溺爱是过度的爱,这是我们对溺爱的惯常理解。

  

  这种理解会令人头晕,一些父母则会感到手足无措。心理学说,孩子越小的时候,照料越少就伤害越大,但爱多了又是溺爱,溺爱一样会造成很多恶果,那到底该怎么办?

  原来,我也以为,溺爱是过度的爱,但深入了解了一些溺爱的案例后,我对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

  

  溺爱中长大的人容易有一个连环反应:

  1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门;

  2躲在家中后,他们的脾气很大,很容易对着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最著名的溺爱的例子是刘德华的狂热追星族杨丽娟,但杨丽娟的行为也并不算最疯狂。最疯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屡屡看到,而且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对父母进行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最后不是他将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亲人打死。

  最受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常被谴责为狼心狗肺。

  然而,狼心狗肺中的恨意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仅仅是长大时受挫折后产生的吗?

  

  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实是自己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看一个例子:

  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大人懂了他的意图,于是急走几步,将这个玩具拿给了孩子

  当一个大人这样做时,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只是偶然发生,孩子产生的可能是开心,但如果这种事情总发生,孩子的心中势必会产生愤怒。

  因为,相比拿到这个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 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他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切实地体会到自己身体和 心灵的力量。

  有时,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假若一个孩子这样长大,他就会形成高挫折商,等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挫折,他不会有严重的受挫感,因为他相信自己最终会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假若是大人帮他拿到了10米外的球,也许他会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感受产生:大人很强大,而我很弱小;有了问题,自动会有人帮我解决;我很有愤怒,因为我的探索之路被打断了。

  小孩子会经常说我来我来,他渴望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吃饭,他渴望自己穿衣服,他渴望自己喝水,他还渴望帮妈妈打扫卫生。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较苦,他们对此很不甘心,于是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顾孩子,发誓不让孩子吃苦。看起来,他们是不让自己现实的孩子吃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吃苦。

  这是一种投射,是父母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样一来,他们对孩子的真实的成长需要就容易视而不见。因此,即便孩子一次次地强调我来我来,他们仍然会拒绝让孩子独立选择,而一味地替孩子做事。看起来,他们成了孩子实现欲望的工具,但其实,他们是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替代者。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即便理性上不知道父母到底在做什么,但他们会有感觉,他们会感觉到,父母其实看不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是将父母自己的一些东西强加到了他们身上。所以,就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觉得窒息。

  

  过度溺爱,会令孩子既依赖又恨父母。

  

  在严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离开家势必会遇到大问题。在家中,他们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颐指气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

  然而,他童年的经历告诉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么,要做什么,他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恋爱吗?更不可以!

  于是,这个孩子会产生深深的受挫感。受挫感的产生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种种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长大的孩子会坚信,尽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实现他的愿望,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习惯以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在家以外,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会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去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这时,他会渴望逃回家中,毕竟在这里,还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

  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婴幼儿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已无法替他实现了。帮一个16个月的蹒跚学步的孩子拿一个10米外的球,对于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 的事,但帮一个16岁的孩子交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很难做到的事情,而帮一个26岁甚至36岁的大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成了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了。

  这时,这个大孩子的世界就会崩溃。

  一旦崩溃后,他容易对父母产生很大的怨恨。不过,这个怨恨其实不是现在才产生的,而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了,当父母非要喂他吃饭时,当父母非替他穿衣时,当父母以安全的理由而非限制他的活动时,这种怨恨早已经产生了。

  并且,他们的怨恨,如果从根本上而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现在经不起挫折,没法融入学校和社会等家以外的环境,这种苦果的确是父母的严重溺爱种下的。

  

  一个20岁的女孩小妍,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退学回到家后,她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时还动手打她的父母。每次这样做了以后,她会非常自责,会痛哭流涕地请求父母的原谅,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但她控制不住自己,过不了多久又会对父母发脾气并动手。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她潜意识深处知道,她现在经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的溺爱她。折磨父母,其实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你们为什么现在不能帮我解决困难了?

  以前,她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她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她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的挑战的难度不大,但她越大,她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她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

  

  溺爱和挫折教育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溺爱是对孩子伤害很大的抚养方式,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美化溺爱的倾向,集中表现就是将溺爱当作过度的爱这样的说法,还是将父母的做法摆在了道德正确的位置上,而有的父母也会以此为自己辩解:我知道溺爱不好,但我实在太爱孩子了。

  其实,真爱是不存在过度这一说的。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相反,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那么,什么是真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譬如,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10米外的球时,他的真实需要不仅是要拿到那个球,还必须要自己完成。这时的真爱不是替孩子拿到那个球,而是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在他出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的危险。

  再如,当一个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来的时候,他的真实需要就是这种自主行动的愿望。耐心地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这便是真爱,并且这的确比帮孩子解决问题要难多了。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太多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如果说,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并且,父母还要切记一点:一个孩子在16个月时独立探索时,化解一个挫折时所产生的难度,远胜于他1626岁或36岁时化解一个挫折时的难度。16个月大的孩子摔一跤哇哇大哭时的痛苦,远轻于一个26岁的孩子找工作交朋友和谈恋爱时遇到挫折所产生的痛苦。

  所以,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的受挫折的权利。

  

  不过,我想强调一点:一个孩子的自然成长中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大人给孩子自主解决的机会,那么他们自动会培养出高挫折商,并不需要额外的挫折教育。

  我很讨厌挫折教育的逻辑:家里,我们忍不住溺爱你,让你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家外,我们要给你强加一些挫折,让你经得起风雨。

  这样的做法,难受的全是孩子,在家里是强加的溺爱,在家外则是强加的伤害,而家长们则不过是在为所欲为。

31人推荐 推荐

2010-12-07 18:29:52 Lola (爱是奢侈品我玩不起)

这篇文章对我很有用。

因为我一直觉得,至少在我和母亲的关系中,并不单纯是她的控制欲,她的强势,她的随心所欲,也掺杂着一种任性的溺爱(总之对很多不懂得教育和爱的父母来说,教育子女的方式,任性二字就可概括之)。

比如她有时候会表现的为我做牛做马,可是却仍然让我窒息。

我一直在寻找解脱和改善彼此关系的答案。

> 删除

2010-12-07 18:31:27 庞笑 (祸害是可以被战胜的!)

好长 溺爱与无爱 都是伤害 。。。

> 删除

2010-12-07 18:39:57 庞笑 (祸害是可以被战胜的!)

我的观点是 要让孩子成长 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 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意识 有独立的意志 这才叫人

所谓的教育 只不过是 帮忙浇灌 罢了 所以我们要民主 要自由 反对 高压 反对 灌输 但决不能纵容 自己的自私

这个还是需要引导的吧 因为避害就利的 动物本能 也是很容易 诱惑我们的

> 删除

2010-12-07 21:16:55 一根贱草 (184376580QQ)

好长好长,不太适合我这种脑细胞有限的粗人。

我只是觉得,要相信大自然,保存天性,总会有好处的。

> 删除

2010-12-08 02:12:44 黑星星

赞同 我觉得溺爱还有一个理由: 父母强行替孩子完成任务,会体会到一种我很强大的感觉。也许也算是一种优越感

> 删除

2010-12-08 19:03:23 一根贱草 (184376580QQ)

这样分析下去,可能是上一辈才是被溺爱的。 因为他们年轻时没感受过我很强大是什么滋味嘛。

> 删除

2010-12-08 21:01:46 河川清野 (没有尊重,爱就是统治和占有)

确实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感谢楼主!收藏。什么是真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精辟! 问题是:如果看不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不了孩子的真实需要,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区分祸害非祸害的重要标志。

> 删除

2010-12-08 21:09:22 弗里登

的确,到最后必然产生怨恨

> 删除

2010-12-08 21:24:06 Seele (自由战胜愚昧)

可是都是我们这些人在看,我们的父母根本不懂这些

> 删除

2010-12-08 21:33:42 一根贱草 (184376580QQ)

2010-12-08 21:24:06 Seele (自由战胜愚昧)

可是都是我们这些人在看,我们的父母根本不懂这些 所以,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混蛋身上

> 删除

2010-12-08 21:46:12 Seele (自由战胜愚昧)

哈哈,你的风格总是这么精辟

> 删除

2010-12-09 00:25:52 Lola (爱是奢侈品我玩不起)

问题是:如果看不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不了孩子的真实需要,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区分祸害非祸害的重要标志。

==========

对孩子足够尊重,足够了解吗?否则怎么会不知道他真正要什么?

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就给他信任,给他自由。

我觉得,父母对子女(养育过程中)的约束,应该只限于基本的道德和生活的自律方面。

总之,足够的尊重,这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欠缺这个,孩子要重建自信,必定要走反叛的道路。

> 删除

2010-12-09 00:52:49 友情客串。

看完了又咋地。

> 删除

2010-12-09 10:26:52 雪缘 (心灵放飞)

我看到过一句话我追随你成为父亲!,其实父母是赶不上孩子的变化的,一个出生的婴儿,哪怕就是只到2岁,这个小小生命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唯有做的只是给他空间,给他安全,给他生存,让他自己去走;父母唯有不断成长,才能跟上孩子的节奏,是说追随

> 删除

2010-12-09 13:47:41 河川清野 (没有尊重,爱就是统治和占有)

2010-12-09 00:25:52 Lola (爱是奢侈品我玩不起)

……对孩子足够尊重,足够了解吗?否则怎么会不知道他真正要什么?

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就给他信任,给他自由。

---------------------------------

给他信任,给他自由,就是最好的理解,就是最好的尊重

===========================

总之,足够的尊重,这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欠缺这个,孩子要重建自信,必定要走反叛的道路。

---------------------------------

即使得到足够的尊重,也需要反叛

因为,自我确立的前提就是反叛,只有完全自由的灵魂才能做自己。

常言道,树大了要分叉,儿大了要分家。

这是自然规律。 > 删除 你的回应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eb8f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2.html

《分析溺爱本质的,一篇很好的文章,不知大家看过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