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发布时间:2019-08-07 00:51: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生物复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生物学科属于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复习重点,希望你喜欢。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基本信息

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mooth简称S)和粗糙型(Rough简称R) 两种不同类型。其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致病原理: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菌株可致病,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荚膜起保护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坏。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

格里菲斯的实验: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Ⅱ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Ⅱ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 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Ⅲ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Ⅲ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Ⅱ型活菌转化产生SⅢ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答。

埃弗雷等人的进一步实验:1944年美国的埃弗雷(O.Avery)、麦克利奥特(C. Macleod)及麦克卡蒂(M.Mccarty)等人在格里菲斯工作的基础上,对转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外转化实验)。他们从SⅢ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 RⅡ型活菌混合均匀后注射人小白鼠体内,结果只有注射SⅢ型菌DNARⅡ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这是一部分 RⅡ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Ⅲ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

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实际转化因子就是DNA,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出DNA这个名词,另外,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两个,一个是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另一个是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前者证明了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没有得出蛋白质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后者证实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影响因素

影响R型菌转化的因素

供体细胞DNA浓度。浓度越高,转化率越高。

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转化越容易。

受体菌状态。只有处于感受态细胞才能被转化

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菌转化为S菌,使小鼠死亡。

埃弗雷、麦克利奥特及麦克卡蒂等人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复习重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d02e9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c8.html

《高考生物复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