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

发布时间:2011-02-14 21:07: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 花牌楼34号之谜

来源:杭州日报 时间:2010-09-13 10:56:00

关键词: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牌楼;李侠;秘密电台

  图中花窗所在房间,即为秘密电台所藏处。照片摄于1959年,图中人为劳鉴劭儿媳。

  平房前是一大天井,围墙外竖有电线杆,电线越墙拉入劳公馆内。沿台阶上行,靠左边围墙有一幢三开间平屋,原是劳家供奉黄大仙的地方。劳鉴劭一家先是住在前院厅屋楼上,后来据说那厅屋里曾闹鬼,夫妻俩遂搬到侧院供奉黄大仙的这三间平房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绘图:蒋豫生

  当年法盛送饭时走过的山路,四宜亭仍在老照片提供:劳法盛劳法俭

  上点年纪的人大多看过一本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拍摄),我党地下工作者李侠,在敌人的枪口下发出给延安的最后一封电报。李侠的原型是李白,1938年从延安派到上海建立地下电台,194957日,解放军已渡江接近上海时被杀害。最近,新版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1944年,李白曾到过杭州,落脚地就在城隍山脚花牌楼34(后改为四宜路69)劳公馆,那里曾有一个秘密电台。

  《杭州坊巷录》中记载:“花牌楼巷,元代有沙子中居此,其二子同登进士第,郡守为建牌坊,曰联桂坊,花牌楼之名源此。”

  我在花牌楼附近寻找当年的踪迹,早已面目全非。在河坊巷一个住宅楼门前,有一位大妈正在炒茄子,听我问到劳公馆,她眼睛亮了。今年78岁的黄杏花从小住在花牌楼,依然清楚记得,小辰光常常同小伙伴一起去劳公馆门口玩。两扇大大的铁栅门,左面门柱下砌着“劳界”碑石,大门平时不上锁,她们喜欢攀在铁门上,将门推来推去地玩。若是给劳公馆拉黄包车的阿毛师傅碰着了,就会边赶边骂:“格班小鬼——

  劳公馆,塘栖人劳勤余(劳少麟)于民国初年购置。劳少麟曾在北洋政府任佥事,后告老还乡,当过塘栖市西镇镇长。劳少麟的二儿子劳鉴劭在上海持志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学校停办,劳鉴劭携妻小回杭州花牌楼,在清泰街一家“东南物资贸易公司”任副经理。此公司是汪伪特务机关下面的一个经济组织,各种生意都做,据说,新四军穿的军装,有部分还是此公司从上海进的布料。

  当时的花牌楼只是一条不宽的小街,早年有过牌楼,巷道中间铺青石板,石板下面是排水沟,两边砌卵石,两部黄包车交会还有点困难。每到梅雨季节,沟里会有不少小毛蟹,杏花等一班伢儿喜欢用棒儿绑了蚯蚓去钩……

  花牌楼34号差不多已到了城隍山的半山,劳宅左右两边均是渐次升高的围墙,围墙外的小架路一边通粮道山,一边通四宜亭,后门设在左边围墙处,门牌是小螺蛳山19号。从正门花牌楼34号进去,上三四个台阶就是青石板铺就的斜坡,十多米长,沿途是一溜葡萄棚架,尽头迎面一个石库门,门内才是住宅。三开间两层厅屋,两边厢房,厅堂前是天井,天井里有一口老井。

  石库门左面,老墙的尽头,另有一个侧门,门内是一个侧院。园内有两排带廊檐的五开间平房,给劳家拉黄包车的阿毛师傅伢儿多,一家住在后排的平房里,前排是劳鉴劭的儿女居住。平房前是一大天井,围墙外竖有电线杆,电线越墙拉入劳公馆内。由于地处山坡,这里一进一进的房子高低错落。沿台阶上行,靠左边围墙另有一幢不起眼的三开间平屋,原是劳家供奉黄大仙的地方,劳鉴劭一家先是住在前院厅屋楼上,后来据说那厅屋里曾闹鬼,夫妻俩遂搬到侧院供奉黄大仙的这三间平房里。

  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城隍山下的秘密电台

  话说劳鉴劭在上海持志大学念大学时,他的同桌也是同宿舍的同学叫徐明诚。青年劳鉴劭加入了国民党,他知道徐明诚早就暗中加入了共产党,但两人关系不错,毕业后也一直有些往来。抗日战争开始后,徐明诚进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后还担任该所驻沪办事处主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直接受命于蒋介石,专门收集研究日本及汪伪的情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父亲连震东,1944年曾赴重庆任该所组长。)

  1943年某日,上海,老同学徐明诚与劳鉴劭在原持志大学校长何世桢家中相遇。第二天,两人继续约谈,徐明诚向劳鉴劭建议“合作生意”(一起抗日),提出在杭州劳家设点,让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在劳家落脚,也是让这位在汪伪公司做事的老同学“将功折罪”的意思。劳鉴劭一口允承。

  翌年春,“泰隆纸行”老板谭崇安带了夫人和儿子来到杭州,作为房客,住进了劳公馆那幢闹鬼的厅屋二楼。离鼓楼百余米远的水师前,有一家“衢州永源皮箱店”,劳鉴劭在皮箱店后楼先后租了两间房子,作为“泰隆纸行”的办事地点。就此,谭崇安等人在劳公馆里设立了一个秘密电台。

  劳公馆占地不小,园子里房子蛮多,但住的人却很少,谭崇安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吴道章等三四个人也住进了劳公馆。那三间平房,外面那间由劳鉴劭夫妇居住,当中辟作吃饭间,里边那间即是秘密电台设置和报务员起居的地方。

  这个小组名为国民党的情报小组,其实组里的成员都是共产党员徐明诚介绍来的。1944年秋,李白也由徐明诚介绍,作为小组成员来到劳公馆,在这里住了几个月,并来往于富阳场口(那里亦有秘密电台)

  平时,电台工作人员与劳家人一桌吃饭,就像朋友和客人,劳鉴劭夫妇称他们先生,儿女称他们谭叔、陈叔或者李叔。电台的情报来源之一是劳鉴劭的小舅子丁兆源处。丁当时在伪杭州市保卫局抄录情报,偷偷多抄一份,带回由姐夫交给谭。情报多从这里的电台发出,特别重要的还由人坐火车带到上海。劳鉴劭也为他们在沪杭间传递过情报,有的放在牙膏中,有的是一个小白纸包……

  在日伪的眼皮底下活动,电台的工作很危险,有时开会接头就在西湖船上进行。发报多在半夜,当时电力供应差,日伪当局限定每户每月用电仅五度,因此电台发报需要偷用公用电,劳鉴劭的小女儿法俭出了大力。机务员在外面接进劳宅的电线上做手脚,将电线刮出一小节铜丝,半夜时分,叫醒刚读初中的法俭,小姑娘视力好,让她手持带电线的竹竿,搭上电杆顶部电线,越过劳家火表将电接下来。第二天清早,再由法俭去将搭着的电线收回。发报用的天线不必高高竖在半空,而是拉在地面,好在劳公馆内山坡地势高差不小,向上沿台阶拉出长长一段即可。报务员在屋内戴上耳机,手按键盘,每当“滴滴答……”之声响起,各种情报就随电波传向国共两处。

  此外,还有中共方面的领导或者特殊的进步人士需要来杭城,或去内地,为避开日伪把关设卡的封锁线,需要有熟悉当地的人带引。劳公馆地处城隍山山坡,活动比较隐蔽方便,劳鉴劭有时就直接担当这样的任务,过小路去万松岭一带接应带路。

  水师前的“衢州永源皮箱店”

  1944年深秋的一日,时近中午,城隍山脚通四宜亭的山路上,有个大男孩手拎竹篮,悄悄行进,过四宜亭,过十二生肖石,翻过城隍山,去山那边的水师前。此时的山上寒意已浓,人迹稀少。

  那日,电台几个人去“衢州永源皮箱店”租住的房间有事,劳鉴劭的夫人丁瑞萱怕他们在那边吃饭不便,早早地烧了午饭,炒了几只他们平日爱吃的菜,放进篮子,让儿子法盛送过去。

  转眼冬至,李白等部分电台人员准备迁至淳安和江西铅山,徐明诚特地为此事来到杭州,住在劳公馆。行前提出让劳鉴劭的两个大孩子也去那边,相对安全些,劳的小女儿法俭还是初中学生,人小,有什么事情发生比较容易对付。淳安是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前进指挥所所在地,《前线日报》社等单位都在那里。淳安、铅山都有研究所的电台。大约是2月的一天,徐明诚特地派人来杭州劳家接人,法勤、法盛跟着来人在南星桥第一码头上船,过富春江过新安江,到达淳安。随后,大女儿法勤留在那里为电台抄录情报,法盛则跟着李白夫妇去了江西铅山,在电台学习发报技术。

  设在劳公馆的秘密电台前后有一年多(1944年春-1945年夏)时间,一直没有出过什么事。只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夏的一天,几个日本人突然从劳公馆的后门闯入——或许是他们已经觉察到了这一带设有地下电台,进来搜查,好在并未查到什么,只给劳鉴劭夫妇和小女儿法俭拍了照片,上了他们的黑名单。

  八月,抗战胜利,李白夫妇带着法盛法勤回到杭州。这次,李白夫妇在水师前的皮箱店楼上住了一些日子,还是法盛,翻城隍山给他们送过几次饭,直到他们返回上海。

  余音——后事变迁

  1948127日凌晨,李白与妻儿一起在上海被捕,194957日李白牺牲。解放后,李白的妻子裘慧英先后担任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邮电工会上海委员会副主席和顾问等职,1992年去世。徐明诚解放前夕去了美国。谭崇安曾担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道章曾任上海市粮食局长。劳鉴劭几次进提篮桥,被判刑十年,1982年得到平反,并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84年去世。

  19495月初杭州解放时,约摸有一个连的解放军,在劳公馆内住了一个多月。

  1958年,劳公馆成了单位宿舍,一批杭氧职工住了进来,有拆有搭,这里开始热闹。“文革”中更多的人住了进来,还办过街道的加工点……大门口的那两扇大铁门早已卸去,有的说大炼钢铁时进了钢铁厂,有的说当了旁边小学的大门。

  1971年,要建造杭州手表厂,地点就选在城隍山四宜路东边的这片山坡。劳家首先被征迁。手表厂先是从天津、上海引进零件组装,1976年自己生产的第一块“西湖牌”手表问世,场面当是热闹、激奋的,也红火了数年。今夏,笔者去那里寻觅踏勘,见那一大片错落的房舍已被统统拆去,山坡上的一切仿佛全被抹掉了,仅留半山腰一幢当年劳公馆后院隔壁的小洋楼——小螺蛳山18号,此前是手表厂的医务室,作为历史建筑保留了下来。工地上几台挖土机在隆隆作响,不用多久,一片崭新的“省旅游展示中心”新楼将在这里崛起。

  当年法盛送饭时走过的山路,四宜亭仍在,四周树木茂盛,依然人迹稀少。我又去了鼓楼附近的水师前寻找“衢州永源皮箱店”,自然是早就没了,但周围的许多老人都还记得这爿店,说就在中山南路445号省国防工办物管站(老人说,早先这里叫水师衙门,后来办过铁工厂)的斜对面,不仅卖皮箱木箱,也修皮箱木箱,早些年拆掉了。

  花牌楼巷成了眼前的四宜路大道,那些老宅老店都没有了,然而,它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仍然深深地留在尚健在的当事人的记忆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bb9f09763231126edb1173.html

《《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