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备课资料

发布时间:2019-09-02 15:05: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材分析

在介绍、报道、回忆邓稼先的众多文章中,此文别具一格。

(一)从内容来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丰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美科学家的文化性格的差异对比;

2.辽阔的历史视野——例如,从“百年沧桑”说起,以“永恒骄傲”作结,中间还穿插着《吊古战场文》的洪荒之感,20世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如西南联大的意义,中苏关系的微妙,乃至文革的背景);

3.深重的人生感叹——作者对邓稼先的人生感佩,其实有一个隐形的参照系,那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选择和际遇。

 1

注意从文体特点把握:本文是一篇散文,不是通讯报道(可以比较阅读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不是人物传记(本文并未对传主生平做全面记叙,不是“人物行状”“逸事状”),也不是一般性的记叙文(如小学相关课文)。

 1

散文的本质,是作者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因此,本文的解读,不仅是“客观”认识邓稼先,更要注意:这是杨振宁笔下的邓稼先,是一个“主观”的邓稼先。文章的选材与议论、作者所写所感的一切,无不打上了杨振宁个人的烙印。

(二)从写法来看,本文有两个特点:

1.选材与结构上,本文采用了“小标题、横断面”的选材布局方式;

2.语言上,体现了一位具有深厚人文修养的大科学家的语言风格,既有严谨、内敛之处,又有激情难抑之处。长短句交织,独句段运用。用词准确、洗练,又见深厚的人文底蕴。

学情分析提示

(一)语文基础方面:课文很长,生字多,背景复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熟读课文方面也会有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预习或增加课时,不能因为急于赶进度而让本文的学习“夹生”。

 1

(二)内容理解方面:学生在小学可能已经知道了邓稼先,但对他的性格和精神品质认识不深,不能把人物的行为选择和性格特点,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学生会说“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等“概念化”的大词儿,但本文并没有对人物生平进行全面具体的介绍。——对此,必须补充相关的具体材料(例如,“两弹”,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邓稼先到底做出了哪些重大牺牲,他是在怎样艰难的历史环境中工作的),让具体内容和细节革除教学的“概念化”痼疾。

(三)文章写法方面: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小标题、横断面式的文章;对文章语言特点的认知,也不知从何认识。——因此,要在六个部分的选材及内在逻辑关系方面,加强教学;要补充“长短句、独句段”的知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

《邓稼先》一课,在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可以提炼的教学内容要点有: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20个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吊古战场文》的文言积累;独句段、长短句的认知;感知全文的“小标题、横断面”的选材结构章法,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模仿;通过若干关键语句的研读,学习“揣摩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通过关注几处细节描写,学习“透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断养成“关注细节”的意识,为第三单元的作文“抓住细节”做准备。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全文六部分的逻辑关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邓稼先与杨振宁的人生比较,学习辩证思维;通过学习“如何逐层深入地认识一个杰出人物”、讨论“如何评价和宣传一个人物”,提升思维的严谨性与批判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吊古战场文》及第五部分的细节描写(全文最有文学性的部分)。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美科学家的文化性格差异;理解课文中“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具体所指;了解与课文有关的、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这是文章及邓稼先人生的大背景)。

《邓稼先》一课的教学目标:

作为定篇:读懂作者笔下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角度认识他的性格与精神品质;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感情;感知本文的选材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作为样本:梳理六个部分的逻辑关系,训练提要钩玄的技能;抓住若干关键语句,学习“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作为例文:模仿小标题、横断面的选材和布局方法,叙述+议论+描写的写法,学习“怎样写人”、“怎样写回忆性散文”。

作为引子:做一个“邓稼先”专题,以这个人物为核心,不仅读课文,还要阅读相关文章,阅读背景资料,阅读同时代同行人物的资料和文章,最后写出对这个人物的评论。学习目标:如何认识、宣传和纪念杰出人物;如何历史性地评价人物。在这个专题里,教材中的课文《邓稼先》不需要“讲深讲透”,它的功能在于“引出问题”、“提供资料”。

教学设计建议

(一)主干问题设计:

1.全文六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能否互换位置?

2.全文六个小标题拟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尝试自己另拟标题:各用四个字或一副对联,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重点阅读第三部分(默读,补充资料,讨论),分析: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文化性格,具有怎样的差异?原因何在?

还可以这样设问:文章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你对这句话有疑问吗?结合上下文,并调动自己的知识,说说作者这么说的理由。

4.重点阅读第五部分(朗读,反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要特别引用《吊古战场文》与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本部分有哪些细节感人至深?

5.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从中看出了作者杨振宁怎样的人生感叹?要求用具体材料和对比方法来分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6.本文的语言特点是怎样的?用具体语句说明。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收集邓稼先、杨振宁、奥本海默、两弹一星等人事资料,小组分工(例如,全班分8组,每2组准备同一个题材),准备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介绍(最好有PPT、图片),用评分表看看哪组说得最好。设计意图:一、锻炼学生的信息查找、筛选、整理、表达、合作能力,改变由教师来介绍背景的传统做法;二、用具体、生动的材料,代替“人物词条”式的概括介绍,才能给学生留下鲜活的印象。

2.比较阅读: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日报》的人物通讯)与本文(个人的回忆性散文)比较阅读,写出两文的差异。

3.观看电影《邓稼先》,活动一:说、写观后感(抓住一点真切感受,切忌说套话、空话);活动二:找出与课文相关的部分,比较电影和散文在艺术处理方面的差异。

4.给邓稼先写挽联,注意:不能用“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之类的陈词。

5.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比较研究:给两人做年谱;提供相关的比较文章,让学生进行评论。可以开展辩论:谁的贡献更大?谁是民族脊梁?怎样对人物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评价?

6.讨论:应该怎样宣传和纪念杰出人物?阅读《邓稼先逝世30周年:还原真实 才是最深的怀念》一文,再与其他文章或电影、传记比对,说一说:有哪些事实的差异?对你有什么启发?

详细的活动设计示例:

【学习活动1】

有人说:课文《邓稼先》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写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就两个“特殊”,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时间15分钟。注意:特殊点只能用一个短语,对应的语句要从原文找,评析要简明。

说明:

1. 本学习活动可以放在精读前,亦可做课后的练习。

2. 学生填完表后,可以安排小组交流评价。评价标准:每个空格答案准确简明得2颗星,有瑕疵得一颗星。也可发给学生答案与评价标准,加上学习反思:通过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你发现自己的收获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

【学习活动2】

阅读文章要找到关键语句,结合语境,理解其内容和作用。那么什么是关键语句呢?从作用看,关键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对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人物特点有直接作用的语句

2. 在行文中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语句

3. 表示或暗示文章主旨(作者意图)的语句

4. 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或有隐含意思的语句

5. 表达作者或文中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语句

6. 表现作者写作手法和特点的语句

 1

文章中哪些语句可能是关键语句呢?

1.文中的标题、小标题

2. 承上启下的语句

3. 议论抒情的语句

4. 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

5. 句子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6. 在语境中有言外之意的语句

试着从文章中找出有四五种作用的关键语句,并注明其类别。(时间10--15分钟)

说明:本活动可以安排在精读之后做梳理。

 1

(三)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课文很长(近3000字),又有很多生词和背景,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讨论。“不读熟,不开讲”(于永正)。在全文的整合性分析之前,也需要对每一部分适当梳理、解释、点拨,即所谓“串讲”。如果课堂时间紧张,也可以重点精读第三、第五部分,略读其他部分。课文长,值得挖掘和品味的地方很多,还可以拓展到文本之外进行问题探究。因此,不必拘泥于2课时;无论课文还是问题,本课值得投入3-4课时,学习到位。

 1

2.课文涉及的历史背景辽阔而复杂,还有一些内容不便说透。教师应做适当补充,让学生确实弄清来龙去脉(例如寒春的问题,“文革”的问题),否则就会影响对人物性格的真切认识。了解历史背景,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有所发现、加以表达,而不是完全由教师讲授。

3.关于课文内容的教学、对邓稼先性格精神的理解,切忌“概念化”“标签化”,要用具体鲜活的细节打动学生,用对比和审辩,激活学生的真实思考。对人物特点的概括与评价,要区分“精神品质”与“性格气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不能得出“邓稼先比奥本海默更伟大”的粗陋结论。

4.关于课文选材与结构的教学,我们反对用“形散神不散”的说法来解读(这是已经被学术界淘汰的、僵化的散文知识),提倡用“散文中的‘我’”(真实作者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发现)这个理念,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和布局谋篇,从中看出了作者怎样的襟怀与个性。

5.关于课文语言的教学,不能停留于辨认若干修辞格(比喻、排比等),而是要在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学到新知;一些句子要加强朗读。

字词系联

本课后的读读写写栏目有八个双音节词和八个四字语,要读准、写对、会用。下边提供几个词语的学习活动供教师选用,以便学生古今贯通,建构语感,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1——元勋】建构语感 积累词语

阅读资料

元:指事字,甲骨文人字的上边加“一”,本义为“人头”,分别引申为“为首的”和“开始”“第一”等。

勋:形声字,从力员声,本义为“大的功劳”,引申为“奖章”。

指出黑体字的字义  首、月、旦、爵、功、授勋。

解释词义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有开创性功绩的人。(名词)

想一想    中国有哪几位人物可以称为元勋的?世界上呢?

说一说    每个同学用元勋造两个句子,涉及的人物要中外各一个。

评一评    小组或同座交流,评一评谁说得好,哪个句子有问题,该怎么改。

【学习活动2——奠基】建构语感  积累词语

 阅读资料   

奠:《说文》: 会意字,从酋从丌,本义为用祭品来祭祀。《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置酒于地叫奠,洒酒于地曰酹。”引申为“安置”“建立”。

基:形声字,从土其声。本义为“建筑物的脚跟”,引申为“开始的”“起头的”

指出黑体字的字义 奠定、仪、根点。

解释词义  奠基:建立基础。

想一想    奠基这个词可以用在哪两个方面,其中的关系是什么?

说一说    每个同学用奠基造两个句子,要体现这个词适用的不同对象。

评一评    小组或同座交流,评一评谁说得好,哪个句子有问题,该怎么改。

 1

【学习活动3——鲜为人知】构建语感 积累词语

 阅读资料

鲜(xiān)《说文》形声字,从鱼羴省声,本义为活鱼、新鲜的鱼,引申为“新的”“有光彩的”“味道鲜美的”“鲜美的食物”。

鲜(xiǎn)《说文》作“尟”表示少,借用鲜字。

指出黑体字的字义   寡廉耻、五彩艳、屢見不衣美食、品尝时鲜

解释成语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想一想      这个成语中的“为”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      用这个成语造句。

评一评      看谁能把这个成语用在褒贬不同的语境中。

【学习活动4——锋芒毕露】建构语感  积累词语

阅读资料

芒:形声字,从艹亡声。本义为植物的细尖,引申为刀枪的尖。

毕:繁体为会意字,上边是个田字,下边是个田猎的网。假借表完结,完成; 又                        

表全,完全。

指出黑体字的字义      原形露、如刺背、敬、其全力。

解释成语    比喻才干、气势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想一想      成语中的“锋”为何不能写成“峰”。

说一说      用锋芒毕露和如芒刺背各造一个句子。

评一评      谁造的句子语言环境和成语的意思搭配得好。

【学习活动5——查工具书】

自我盘点

1.就课文后列出的词语及你圈画的字词查工具书或上网检索,解决读音,掌握用法。

2.结合自己的学习,找出在读音、字形笔画、意思用法方面容易出差错的地方,整理后和同学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ba8ff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e.html

《邓稼先备课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