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小培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小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义教育,不仅要注重传递爱国知识,激发爱国情感,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所谓“爱国行为”,借用“道德行为”的界定方法,可以认为:爱国行为实质是一个人在爱国知识和爱国情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有益于祖国(包括他人、集体、社会)的各种行动。换而言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行动都可以认为是爱国行为。德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可以巩固和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由此可见,爱国行为是强化爱国认识,深化爱国情感的催化剂。爱国行为也是对爱国知识传递和爱国情感激发的效果的检验。
本学期在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和尝试摸索了一条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创设了践行的情境,创造了践行的时机,具体做法是:
一、从贯彻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入手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身是国家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提出的规范的具体要求,是要小学生人们做一个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小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导小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许多内容,是直接而具体的爱国行为的要求,如对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的尊重,对国家公物的爱护,对外宾的礼仪等等,为此要在晓之以理,激之以情的同时,进行严格的导之以行。如对于升旗仪式上的行为要求,进行行为技能的练习和实践,从而成为学生向自觉和良好的行为。每当升旗仪式时,学生都能神情庄重地肃立,规范地行队礼,和注目礼;响亮准确地唱国歌;专心致志地听国旗下老师的讲话,此时此刻学生对国旗、国歌乃至祖国的认识,情感就在这自觉而规范的行动中得到体现,从而获得巩固和发展。
二、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小学生最重要地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同时也是最具体、最实际的爱国行为国。这是因为学生今天的学习并排只是为了个人和家庭,而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时,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导他们学习和实践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爱国精神和爱国行动,树立起“为建设和保卫祖国而学习”的坚定志向,并使这一志向转化为自觉刻苦学习各门科学知识的实际行动,从而学习中刻苦认真、勤奋好学蔚然成风,即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其次是结合学科教学,在一些如品德课发言、写字课等细微之处,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行为的引导。如学会并且讲好普遍话,既是小学生学习上最起码,基本的要求,又是小学生爱国行为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因此,从他所进小学第一天起就进行严格训导,改变各别学生开口方言土语的习惯,养成言必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又如: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创文字,被誉为“汉字”写好用好汉字,把汉字写规范,用得准确、恰当,同样既是小学生学习上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又是爱国行为具体的体现。要在激发学生对拥有汉字的自豪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写好用好汉字。
三、在弘扬传统美德中贯彻
继承、发扬和实践传统美德是爱国行为的具体体现。更何况这些传统美德的精华之处,正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爱国行为。为此,在运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向小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德体现在自己日常的行动之中,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尊敬父母的活动,让学了解父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所作的贡献,了解父母为社会,为家庭、为子女所付出的辛劳。学会关心、体贴、体谅父母。
还在全校各个班级中开展遵师活动,让学生了解老师为教育学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从到老师主动问候做起,对老师有礼貌;从上好每节课、做好每道题,改正每个缺点做起,尊重老师的劳动,从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关心帮助老师,到了“教师节”,岁末年初,一张张贺卡、一封封贺信,带着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挚的情意,习到老师的手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养成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在帮困助难活动中落实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众多的成员中,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域或由于天灾人祸,总有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他人应该无私地

伸出援助之手,尽我所能、献我爱心,使有困难的人在度难关之中切身体验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因此,帮困助难也是高尚的爱国行为。学生参加这类活动,可以达到爱国之行的目的。学生先后为灾区的小伙伴捐出了学习用品、图书、衣物、人民币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82b37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3.html

《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小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