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8-07-01 14:2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和实质细胞数目的减少。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以致坏死组织成黑褐色。

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肉芽组织: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

脂肪变性::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滴。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衰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槟榔肝:肝表面及切面可见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条纹状结构,称为槟榔肝。
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梗死: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映。

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炎症介质:是指炎症过程中产生并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亦称化学介质。
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脓肿:为局限的化脓性炎伴脓腔形成,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特异性增生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为肉芽肿性炎炎性肉芽肿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癌: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指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称恶病质。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少数可能转变为癌。
原位癌:一般是指累及上皮或表皮全层的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癌变,但尚未突破基膜而向下浸润性生长,称为原位癌。

畸胎瘤:肿瘤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由2—3个胚层的多种组织成为混杂组成,故名畸胎瘤。

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度时,称为发热。

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细胞和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及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肺:严重休克患者可出现进行性缺氧和呼吸困难,导致低氧血症性呼吸功能衰竭,称为休克肺。
多脏衰:主要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 系统、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衰竭。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以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相继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骤增导致的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心绞痛。

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风湿病: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计全身结缔组织,其特征性病变是形成风湿性肉芽肿。

风湿小体: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附近,风湿细胞围绕着纤维素样坏死灶聚集,其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圆形或梭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风湿小体。
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瓣膜及其临近的内膜和腱索,病变以二尖瓣最为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

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心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心性哮喘: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熟睡后突然感到胸闷气塞而坐起,伴有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端坐呼吸:心力衰竭患者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称为端坐呼吸。

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肺肉质变: 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组织,称肺肉质变。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又称支气管肺炎。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肺吸入氧气和(或)排出二氧化碳功能不足,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称为肺性脑病。

病毒性肝炎: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质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肝硬化: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破坏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各种原因严重损伤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集体出现黄疸、出血、既发感染及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称为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是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

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脏疾病,发生肝功能衰竭时所继发的一种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结构相似,但其传递信息的生理功能却远较正常神经递质为弱,固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新月体:是指在球囊壁层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形成多层细胞组成的新月形结构或环形结构,此即细胞性新月体。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肾盂和肾间质化脓性炎为特征的疾病。

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严重障碍,使体内代谢产物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引起内环境严重紊乱的急性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水中毒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的晚期,由于肾单位进行性破坏,残存肾单位不能充分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使体内发生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尿毒症:是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由于肾单位大量破坏,使终末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素物质在体内蓄积、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炎,以肺结核最常见。

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细胞以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肉芽肿。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经消化道传染,主要病变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增生性炎,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明显。

伤寒小结:大量伤寒细胞聚集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
细菌性菌痢: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经消化道传染,发生于结肠的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最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5b92c108a1284ac8504397.html

《病理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