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画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6 04:0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年级画教案

【篇一: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详案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9个生字,会写画、看、不”3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9个生字中,是平舌音,是翘舌音,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

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变成变成变成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要区分横撇竖撇。这三个字笔画较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画: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从第二笔开始写字。 看:重点指导横撇竖撇的写法。

不:要注意第三笔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另外最后一笔是,不是。(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教学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 认识远、色9个生字,会写画、看、不”3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过程】

一、借助挂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思考: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

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开始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有色, 近听//无声。 春去//还在, 人来//不惊。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三、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9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是平舌音,是翘舌音,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走之旁叫竖心旁。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

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四、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4. 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五、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画、看、不”3个要求会写的

字,让学生观察3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第三笔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另外最后一笔是,不是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通过回家与爸爸妈妈的

交流,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

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

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备课资源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3、关于《画》的补充 1、关于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2、关于高鼎诗作选摘 原文: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行】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怀李啸云】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虚堂】

虚堂独自掩疏棂,久客天涯醉亦醒。 廾载江湖双眼白,五更风雨一镫青。 艰危已觉尘心淡,魂梦犹惊战血腥。 祇为深恩酬未得,琴书何暇叹飘零。

据查,高鼎的诗作《画》现有一种说法作者应为王维,但翻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此诗是题在王维的画作上,题诗人已不可考(不知是王维或者另有其人),但这首诗本身是从别人的诗改来的。原诗是唐代大川禅师的作品,全诗如下: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篇二: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牛场小学:王华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走之、竖心旁。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答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花生)。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接下来这个可要听仔细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什么?为什么是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

看图说话

1 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高兴的样子可真让人羡慕,我们也去看看。一分钟时间,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指名说。

(激励:谁能说的完整些?可以由远及近,把看到的都说出来?谁能运用想象,说的更好些?)

3 点评:刚刚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有高山流水,远处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一座座整齐的房屋,近处还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鸟,美极了!

识字

1 自由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我们请拼音朋友帮忙,读准字音。 2 初识生字。

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宝宝需要大家认识,请你对照课文下面的生字栏,先看一遍,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3 识字。

课件出示:远

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yuan wu jin jing ting se sheng 的发音

形。

学了这么多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观察偏旁:”“,说说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有共同的偏旁:走之。例:还?

:左边竖心旁,右边北京的京,合在一起惊惊惊。

编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

米上加横竖出头——

换一换:天—— ——人近——

意。

游戏:组词认字。

规则:选部分学生拿生字卡,教师和学生说词语,如果词中出现生字卡上的字,就高举过头读两遍。

课中休息

朗读古诗

1 师配乐范读。

2 指名读。谁来试一试模仿老师读?(男同学听发音,女同学听像不像) 3 点评。

4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好多同学喜欢第一、二句,谁来告诉我喜欢的原因?

提示:很美。 读出喜欢的感觉、美的感觉。

6第三、四句同样很美,我想听一个同学先读、齐读。

提问:春天去了怎么花还在呢?人来了,小鸟却不理我们,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是画!

7多种方式读:

指名分:一三、二四读,男女分读。

分组读:一二组读前两句,三四组读后两句。

齐读。

配乐读。

8背诵

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1生字,学习了课文,你们快乐吗?

板书设计:

【篇三:一年级(2)2013-2014简笔画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0d38b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23.html

《一年级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