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2-06-27 08:0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社会心理学考试范围

一、 含义

1、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采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的影响。

2、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采用社会学方法,不同水平的交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组织)之间的交往。

3、 抽样调查: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选取一部分对象为代表加以调查分析,并以此推断全体调查对象的状况。

4、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人类)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5、 社会认知:在社会心理学中,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对人及其行为认知)

6、 社会知觉(人际知觉):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认识。

7、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识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8、 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的基础之上,对形成的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9、 对称性社会互动:是指互动双方都有类似的行动,双方彼此的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如合作与竞争、冲突与调试等。

二、 随机应变

(一)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

1、 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解释行为 2、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3、 我们只觉得力量是强大的,但同时也是危险 4、态度塑造行为

5、 社会影响塑造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6、 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差异

1、研究取向与侧重点不同

1)社会心理学:侧重对个体的研究 社会学:侧重对团体、群体、组织的研究

2、研究方法不同

1)社会心理学:实验法(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 社会学:社会调查法(揭示事物的相关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路径

1、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探索因果关系

例子:受教育程度(自变量)越高,生育率(因变量)越低

看暴力电影(自变量)是否会导致暴力倾向(因变量)行为

2、 相关关系

例子:学习好坏与自尊心强弱 声望随着权力的变化而变化

(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分类: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2、实验法 1)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实验组与控制组、自变量与因变量(大学生观看敬老爱老电影(实验刺激、自变量)是否会改变对老年人的看法(因变量)、前测与后测

3、调查研究:调性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1 抽样调查: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选取一部分对象为代表加以调查分析,并以此推断全体调查对象的状况。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叫样本(填空题)

2)抽样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3)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4)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5)作为社会交换的社会互动(社会交换理论)

(五)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1、自我意识使个体活动具有同一性

2、自我意识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发动者

1)觉察者:让个体知道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2)调节者:根据觉察情况,评价自己行为然后保持或改变行动

3)发动者:自我意识是个体活动的动力,使个体按自己你内心的需要或方式活动

3、自我意识是自身行为活动的参照

(六)1、社会印象的特点:间接性、综合性、固执性

2、社会印象形成过程,安德森:社会印象的形成过程的三种模式:加权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3、社会判断的特征:预见性、超标准化趋势(不具有稳定性)

(七)生理内驱力与心里内驱力的本质差异

1、生理内驱力是先天的靠遗传获得,心里内驱力是后天习得的可改变的

2、生理内驱力是生物遗传的产物,心里内驱力是社会化产物

3、生理内驱力产生于生理不平衡,心里内驱力产生于社会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心里不平衡,生理内驱力没办法通过间接地方法获得满足,心里内驱力可以获得补偿

(八)侵犯的分类

1、手段性侵犯和目的性侵犯 (给被害人造成痛苦)

为了获得酬赏,例子:战争、谋财害命

2、 亲社会侵犯(父母打孩子)、反社会侵犯(暴力侵犯)、被社会认可的侵犯(体育竞技)

(九)亲和与依赖

1、相似性:亲和与依赖都变现出对他人存在的需要

2、区别性:亲和对他人的心理需要在程度上低于依赖,依赖动机往往伴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而亲和动机则维持终生

(十)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1、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的联系

1)区别:利他主义——自愿与选泽的助人行为

亲社会行为——客观上有利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行为

2)联系: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比利他主义的概念更广,而利他主义则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2、利他动机与行为的理论解释

1)生物学观点(爱德华、威尔逊)新进化论——基因理论为核心

2)社会学习理论

3)微观程序与紧急状态下的利他行为

4)旁观者效应:越是人多的场合,旁观者介入的可能性越低

原因: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人们产生别人不管我为什管的暗示

他人的冷漠使人产生情景没有危急的错觉

他人在场会消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也就产生责任分散的结果

(十一)社会态度的基本特征

1、 对象性(从浅显的层面——任何态度指向某一具体对象;较为深入方面——区别与价值观念)

2、 内在性

3、持久性(态度变化过程模式:服从(表面上态度)——认同(自愿接受态度)——内化(纳入到自己所值体系中)

(十二)社会态度测量

1、量表测量:瑟斯顿量表、李克特量表: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反对、非常反对、语义差异量表

2、 非常表测量

(1)自由反应测量:问答法,测量者提问、被测量者回答问题看法,特点:不够精神、不便于统计分析;投身法——解释的难度大

(2)行为反应测量:以被测量者行为举止行为态度测量的客观指标

3)生理反应测量:只能测量比较极端的态度

(十三)偏见的特点

1、 常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2、 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所以是不易改变的

3、 有过度类化的倾向(晕轮效应)

4、 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十四)对称性社会互动(合作与竞争、冲突与调适)

1、合作(1)合作需要具备的条件:两个以上的合作者、需要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相互配合

(2)合作的分类:直接合作(直接作用不存在中介,拔河)与间接合作(存在中介)、无分工合作与有分工合作、结构性合作与非结构性合作

2、竞争(1)竞争具备的条件:必须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可物质或精神)、竞争双方必须争夺的是同一对象、双方中一方的成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失败

(十五)非对称性社会互动(暗示、模仿、感染)

1、 暗示的分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动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2、模仿的类型:自发模仿:无意识的模仿他人;自觉模仿:有意识地模仿

(先天本能模仿、后天习得模仿) (适应性模仿、选择性模仿)

3、感染类型:个体间的感染(直接互动)、文艺作品的感染(间接互动)、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循环反应)

(十六)社会群体的分类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大群体与小群体

3、内群体和外群体 4、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5、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十七)群体规范的作用

1、维系群体的作用( 群体的表现形式——整体性——群体成员行为感情认知上的一致性——群体规范就是群体一致性的标准)

2、认知标准化(统一成员意见看法的功能)的作用

3、行为的定向作用

4、惰性作用(群体规范消极面)

(十八)群体内部人际关系形成的规律

1、 邻近律:在物理空间上的邻近容易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喜欢。原因:物理空间的邻近人们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容易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物理空间的邻近可以克服之间的矛盾

2、 对等律:人们之间的喜欢往往是相互的

3、一致律:人们之间某些相似(更多地强调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或一致的特征促进相互喜欢。原因:在对问题的看法上持与自己相同的观点,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社会性支持,也是一种酬赏或报答;通常喜欢在各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4、互补律(在婚姻和恋爱中作用较大):实质上是一种需要的相互满足

角色作用(相同时——一致性;不同时——互补性)

5、个人特征的影响 外在吸引力——对人的影响较大

三、社会认识偏差(案例分析)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

四、论述

1、中国人的印象整饰(脸、面子)

2、中国人的助人行为“施”与“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1d288383d049649b665816.html

《社会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