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散文阅读卷(四)-议论说理散文

发布时间:2019-07-18 10:4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

[散文阅读卷() 议论说理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入世与幽隐

罗 兰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踟蹰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到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

我想,这就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无论有多高的才华与才干,如果这世界只剩了自己,也就证明不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必须在人群之中,通过别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接纳,才会显出个人的价值。而这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每个人先天的需求。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那么,这一肯定,就是使人觉得有意义的力量之一。否则,穿衣吃饭,以终余年,岂不枉来一世?

我们踟蹰闹市的原因,就是在寻求这份肯定。因此所谓的人世,它基本的动机,其实是在要求付出。当他有收获的时候,所得到的无论是钱或是名,都是一种被肯定的象征。这就会使我们觉得快乐,觉得不白活,也觉得安全。

所以,入世并不是虚荣,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向往的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那另一种完成。

幽隐是另一种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单是在人群中得到肯定,往往并不能使我们觉得满足。我们还时常需要有机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并且有机会冷眼旁观,独立思考。事实也是如此,在人群中,我们往往不太有机会静下来思想;也不太有机会使自己继续充实,未免有点担心自己会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因而也失去了被人接纳与认可的条件。因此,认真说来,要求幽隐的基本动机也是在于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要求肯定,要求稳固,为免在人群中失去了有所贡献的能力,才希望退而结网

这两者,在基本出发点上并不矛盾,是不是?

既然幽隐的内在动机并不完全是逃避,而很可能是以退为进的另一种求取被别人肯定,也被自己肯定的方式,那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了。

竹林七贤至今传名,他们也是在用隐遁的方式来求取至少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他们的特立独行,也使世人用另一种心情接纳。因为他们代表了人们时或也会有的一种对遗世独立的神往。

事实上,遗世独立也只要神往一下,就足能产生清燥热,止烦渴之效了。谁能真的遗世独立呢?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寄给梦想的,内容就是写我自己想去七星山外买地造屋去幽隐,但最后却醒悟,自己根本不可能到那儿去住。大概这一境界也只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吧!

能满足这份遁世之念的,大概还是旅行。我常觉得旅行就是在摆脱日常琐务的牵绊,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找到自己,面对自己,而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心情,来回顾自己奔波其中的这世界。旅行不是消极的,但它有逃离的作用。这旅行,最好是一个人走,当实在不能一个人走的时候,也至少是参加一个谈得来的团体,让大家一致同心地逃离现实一段时间。这是很好的一种治疗;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充实。能有机会重新整理自己,辨认方向,了解人间世界。然后,你将发现,它会使你非常想要回到原先你所厌倦的那个日常的、烦嚣的、机械的、平淡的或浮华的世界,去为别人做事,也接受无数的别人,直接间接,为你所做的服务。

(选自罗兰《精品散文》)

1.概括说明文章说的人的天性指的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另一种完成的含义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认识自己,并且有机会冷眼旁观,独立思考。

3.作者说:能满足这份遁世之念的,大概还是旅行的原因何在?

答:

参考答案:(1)摆脱日常琐务的牵绊,找到自己,面对自己。(2)逃离现实的作用。(3)充实自己,能有机会重新整理自己,辨认方向,了解人间世界。

4.文章中说的入世还是幽隐,你更向往哪种生活?请简要说明。

答:

 参考答案:(提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个人情况回答,能自圆其说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

张晓风 

 前两天偶然在路旁看到一辆货车在运送盆景,原来是家盆景出租店。我好奇,跑去问司机生意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啦,现代人么,好命,查查某人(即女人)不煮饭买盒饭来吃,查查某人(即男人)开公司,谁要种盆景,公司小姐一个比一个笨惮(即懒惰),谁肯去浇水?谁肯搬盆景去曝日(即晒太阳)?盆景给他们放一个礼拜就变黄。我们拿回来,好好整理,加点肥,晒一晒,又水当当(即漂亮)了。再拿去给他们摆。现在人做生意么,图个吉利。盆景长得好,也代表可以发财的意思哩!

原来如此,陶渊明说的园日涉以成趣的时代对某些人而言竟然远去了。现代人不想跟一件植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他只想要亮丽的那一刻,他只肯回顾翠绿翠绿的那一瞥。

而陶渊明的小园,其好,好在哪里呢?答案是好在每日涉足其间才养成的趣味。你看到小小的种子蹿地而出,有模有样地变成两片小芽,复从小芽而抽条,于是你看到叶子,你看到枝干,你惊讶它的分叉,你为它从含苞至盛放的过程而瞠目结舌而不敢置信。然后,你看到它绿叶成荫,果实满枝。秋来的时候,你看见它的凋零,甚至它的枝干可能还遭了虫蛀。那棵树的枯荣是园主熟知的,他们彼此逐日更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但也一起走过萎黄零落,因而了解生命的盛衰各有其时。不料现代人却骄侈如君王,竟然狂妄到令植物打扮光鲜来为自己站岗。累了就撤下去,换另一批上来继续站。盆景公司因而业务鼎盛,只因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枝枯叶。

然而,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啊!

你要贪看繁花似锦的名目吗?这世界会提供给你的,四月的瑞却斯特(美国东部一城名),富豪伊士曼的故居,丁香如狂潮。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宫,垂樱以压倒的优势,开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传说武则天曾命百花齐放,唯牡丹不从命,故将之自长安御苑贬至洛阳)。加州的汉延顿花园,甚至养些无奇不有的吓人一跳的沙漠怪花。英国皇家上苑则负责提供营养良好的代表皇室荣誉的玫瑰……只要一张门票,你就可以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 败絮的完美花园。

然而,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可以每日涉足其间。和那些卖门票的展览花园不同,它可能杂草怒生,也可能虫害连连。它丰收无限美丽,也可能徒劳无 功。它充满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数。

 小园可以小至只是一钵非洲凤仙,或一篮贱价的黄金葛,但其间自有盛衰荣枯,所以,多少也可以视作大化颁给我们的一句耳提面命。园日涉以成趣,不是因为花好月圆,是因园中有生命,是因为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展示在演绎,在迭出奇招。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篇文章无疑是给了现代人一抹清凉油,清醒一下头脑来重新看待生命的本色。

B.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吸引力。比如你看到小小的种子蹿地而出,就运用了比喻,来显示了一个小生命的勃勃生机。

C.有哲学家说:慢慢走,欣赏啊!正暗合了本文的主旨:生命需要一座自己的小花园,在慢慢地欣赏中汲取营养

D.文章第五段,列举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花卉,其作用是为下文铺垫蓄势,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更有力。

E.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既有地道方言,又有哲理小语;既朴素又犀利,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着生命的重量。

解析:B项不是比喻,而是比拟;E项语言犀利不符合事实。

答案:BE

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小问题。

(1)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  

(2)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结合上下文说说这里的小园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盛衰荣枯才构成生命的全部。(2)小园既是实指属于自己的能每日涉足其间的小小植物园,也是虚指人对生命本原的精神依托。

7.文中多次用到园日涉以成趣,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要分析在哪里。

 

 参考答案:我们每日涉足其间,一起经历着生命的盛衰荣枯过程,惊讶叹服于生命本身的变故。我们在这过程中还收获思想、感情和灵性,收获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8.本文以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为题,有何好处?

答:

参考答案:(1)充满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2)在这里就是体味的意思,而体味陶渊明的园日涉以成趣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以标题具有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3)试吃免费也是对只追求物欲的现代人的调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7dd48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1.html

《语文: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散文阅读卷(四)-议论说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