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困扰无数中国人的问题: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

发布时间:2018-09-15 09:30: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个困扰无数中国人的问题: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

一个国家走向崛起,除了经济的发达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他们如何对待人才。一被忽视的人才问题人才问题,往往是一个崛起中的国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今天,很多人在分析毛主席为何能领导革命队伍取得胜利时,都不会忘了一点,那就是当时的共产党拥有数之不尽的革命人才。毛主席在陕北公学讲课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粟裕、叶剑英、刘伯承等等,这些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说是平庸之辈,然而当时的共产党就是拥有这样的魔力将他们一一“收编”,成为新中国历史最耀眼的明星。

换句话,如果没有他们,没有这样牛逼的人才梯队,中国今天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

正因当时的共产党坚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的三大原则,使得不少网友戏称“共产党才是中国最大的创业公司”。有意思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在今天的中国企业中发扬光大,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华为和国家电网。

昨天,笔者在提到国家电网如何牛逼的时候,后台就有一位网友犀利地指出:“华为和国家电网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们大力引进人才和投入大量资金。”网友评论

这一言论立马引进了我的注意,下来很快找到一些相关数据,一看,果然如此。

先看华为。

据资料显示,华为2015年研发投入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5%,比2014年的408亿元增加了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

根据统计,华为从2006年以来,其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370亿美元)2006年,华为研发投入仅为68亿元,此后每年保持阶梯式增长。

华为10年来研发投入

另外,华为在世界范围内设有16个全球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多达7.9万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5%,该比例在科技公司中是非常高。

如此大的研发投入在专利申请方面得到了正面的体现,华为表示,其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再来看国家电网。由于电网的特殊性质,网上并没有太多的相关数据。笔者只找到下面一则报道,但应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据报道,国家电网将在2020年之前,在特高压输电方面的投入将超过6000亿元,远超过原规划投资额度。新闻截图

除了资金的投入,这两家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名列前茅。比如,我们看下面几张图片:

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浙江大学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上海交大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毕业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去向

可以明显的看到,国家电网、华为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霸榜”。

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完全可以证明:科研的进步与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笔者要谈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因为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不少中国人对科研技术、人才存在极大的偏见和误解。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下面这个新闻——“川大教授获奖1350万引网友争议”。

陈学伟团队授奖现场

笔者还记得,就在报道公布的当天,就有不少网友出言讽刺,称“致富新手段,去农大写论文!”。

网友评论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是陈教授整个团队共分50万奖金,剩下的都是科研项目的资助奖金,而且还是分五年发放。算一算,陈教授团队一共就有三十多人,三十多人分50万奖金,一个人顶多1万多块钱,能干啥?在成都连买个厕所都不够。

要知道,陈教授的研究课题正是我国水稻种植中最常见的稻瘟病,一旦成功解决这种水稻疾病,我国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提高,为中国粮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稻瘟病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某些网友存在一个逻辑:科学家就应该清贫,搞科研就应该痛苦。

这是什么逻辑?混蛋逻辑!

这些人一边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一边却诋毁、抨击那些给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说到底还是人性的自私心理在作祟。

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根本想不到,这些被质疑的科学家们所创造的价值比他们想象的多得多!二中国人才的现状屠哟哟,中国著名医学教授,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其研制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称“布鞋院士”,主持过多项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为国遥感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先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二等座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

在中国,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太多太多,多到我们根本数都数不清。但即便如此,我们记得清长相,喊得出姓名的科学家却少之又少。

说到底,还是我们对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专业人才的重视度不够高,我们社会回馈给他们的东西太少。

还记得前不久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败的新闻传出后,立马在互联网引起轰动,因为这是今年第二次中国火箭发射失败,质疑声自然随之而来。

新闻截图

在中国最大问答社区知乎上,就有网友提问“如何看待长五遥二火箭发射失利?以及两次发射失利对航天事业的影响?”

网站截图

下面有不少网友指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不重视人才导致的结果。从以上几个网友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中国科研团队中可能真的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而这个结果的造成可能真的与我们的社会风气有关。

不尊重科学、人才,追求娱乐、明星,仿佛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前段时间的社会调查中,我国青年研究者的工作处境相当不乐观。据数据显示,只有12.84%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多于40小时,符合《劳动法》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而多达58.39%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其工作强度堪比农民工。

青年科研人员的每周工作时长统计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身体健康自然也受到不小的影响。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人表示自己过度疲劳,不太健康;只有一成人群表示自己非常健康。科研人员身体健康情况

当然,唯一值得“欣慰”的消息便是这群科研工作者的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但是,对于广大的青年科研人员而言,这样的工资还是杯水车薪。

据调查,四成以上的受访者没有自住房,租住私房或公房,只有14.36%的受访者有自住房且无房贷,这个比例在北京、上海更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一名研究员反映,天文台除了房贴有点吸引力外,工资和绩效奖都比较低,经常有技术骨干跳槽。对青年科研人员来说,他们还面临申请科研经费的压力,如果申请不到,就很难在单位立足。 网友们,看了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目前的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啊!

笔者还记得,十二年前,著名教育家钱学森先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

什么是杰出人才?就是创新性人才!

的确,当年的中国教育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一点儿不逊色与其它发达国家。

然而,奇怪的是,近年来的中国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留不住自己培养的杰出人才?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要命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中国一定会走不少的弯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关于前苏联科学家的故事。

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突然解体,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一大批军事研发人员一下子处于失业状态。

新兴的俄罗斯权贵们还忙着争权夺利,瓜分苏联领导人在黑海边的豪华度假别墅,哪儿还有精力关心这些真正的人才。

美国、中国、欧洲甚至朝鲜,都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邀请高新前苏联武器研发专家来本国工作,在这一段时期,苏联军工人才不知道流失了多少。

据书上说道,当中国同志向苏联科学家提出帮助发展自己落后的国防事业,尤其是还能够提供比在苏联时代更好的薪金待遇,用美元而不是快速贬值的卢布支付的时候,大批苏联专家纷纷来到了中国。

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讲学

保守估计,在俄罗斯收紧人才外流之前,已经有数千名俄罗斯军事专家以讲学和合作等名义来到了中国,一个明显的现象可以看出来,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军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各种新式武器先后涌现。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这群技术专家,中国的军工事业至少落后今天十年甚至二十年不止。

回到今天,我们试着推想一下,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出现苏联那般解体的风险,但是如果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继续采取这样的方式对待科研工作者,到时候苏联的悲剧也不是没有可能在中国上演。

不要忘了,当年的美国可是专门靠“挖人才的墙脚”成为世界第一科研大国的。

二战时期美国接纳了大批外国科学家

当然,咱们也不要过于悲观。

因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就在前几天,“哈佛八名博士集体归国”的消息就在互联网上掀起一股浪潮,网友纷纷表示这是国家强大的标志,同时也是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始。

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提出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和收入增长机制,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让那些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有获得感。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这个信号表示中国政府已经着手改变目前畸形的人才建设情况。不论是调控一线城市房价,还是大力引进海外人才计划,还是提高科研工作者基础薪酬,都是中国政府近半年来着重干的几件大事。

新闻报道因此,笔者相信,随着政府加大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我国的科研事业又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国的崛起之路也将走得更加平坦。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加大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还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到时候,“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的悲剧将不会在中国重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f4625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7.html

《一个困扰无数中国人的问题: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