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4 02:00: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沈伯俊教授谈《三国演义》与巴蜀文化打开文本图片集沈伯俊,男,19464月生于重庆,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81年开始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历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系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有《三国演义辞典》《校理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评点本、《罗贯中和〈三国演义〉《三国漫话》《三国演义新探》《图说三国》《沈伯俊说三国》等。《三国演义》成书以来,已成为仅次于《论语》《老子》等原典的亚经典也成为中华文化中最具雅俗共赏特色的亚文化之一。这支文明的血液注入之后的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处处显现出它基因的特征。作为蜀汉辖区中心的四川,其特有的巴蜀文化与三国文化又交融出别样的风貌。11月的一个下午,记者专程采访了沈教授,请他讲述了《三国演义》与巴蜀文化间的渊源。多层次的三国文化我们谈三国文化,论三国文化,但对于三国文化的确切概念却很模糊,大多数人将其理解为三国时期的文化,其实这是狭义的理解。深谙三国文化的沈伯俊教授从学术层面上将三国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在史料中的反映。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并不仅仅指、也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和三国精神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文化,我们平常说的三国文化只是大文化概念下的一小部分。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巴蜀文化最早是分为巴文化与蜀文化,周朝开始,在现今的成渝地区出现两个重要国家巴国与蜀国,巴国以重庆为中心,蜀国以成都为中心,围绕两个中心地带相应形成了文化与文化。早期蜀文化和巴文化虽然各有自身特征,但和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相比,共同性很突出。后经秦朝统一,巴文化与蜀文化这两个小文化圈渐趋一体,成为一个大的文化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巴蜀文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四川成为大后方,一大批大师级人物来到四川,带来了造就了四川文化的繁盛。当时三星堆遗址已经发掘,出土了不少战国前后的巴蜀铜器,有着很强的自身特色,这引起了当时入川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据此提出了巴蜀文化的命题。可以说巴蜀文化最早是一个考古学意义上的概念。因当时可靠文献记载很少,对巴蜀文化的认识主要是从流散文物中所见到的某些铜器(尤其是铜兵器)上得到的,研究进展缓慢。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巴蜀文化的概念也主要在考古学界和史学界流行,应用也主要局限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科范围内。但随着学术研究的拓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形成以及观念的不断革新,这一界定逐渐被打破而在更广泛的方面得到应用。90年代,四川省社科院成立了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沈伯俊教授在会上发言,提出:巴蜀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大文化的概念。蜀文化就是从古至今发生在巴蜀大地上各种文化的总和,是一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e2d3d1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4.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