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活的特点及适应性

发布时间:2013-10-17 21:49: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上大学之前,大学是一盏很亮同时很远的灯,同学们好像在黑夜里,除了这盏灯,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大家只顾朝着灯跑。上了大学,好像天一下亮了,灯被淹没了,周围的东西却清晰了,才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可学可比。

曾有人这样对比中学和大学:中学教师鼓励学生考上大学,而大学教师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中学教师采取“填鸭式”教育,而大学更注重“启发式”教育;中学教师“逼”着学生走,而大学学生“追”着老师走;中学学生是被控式学习,而大学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握,而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经常“反省”;中学大家忙一样,而大学大家不一样的忙;中学强调标准,而大学鼓励创新;中学学生学习的问题越少越好,而大学希望学生学习的问题越多越好;中学把学生当孩子看,而大学把学生当成人看;中学靠别人管自己,而大学靠自己来管自己;中学需要别人帮助学生规划,而大学要学生自己规划自己。

2、大学入学适应性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上的不适应

很多高中毕业生,到了大学以后,很久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归根到底就是他们还活在高中的生活里面。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同学关系的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大学新生容易产生诸多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值过高引起的失落心理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影响很多新生情 绪的消极心理。刚入校的新生往往自认为,由于高考发挥不好或志愿填报不当,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产生对高考结果的失落感,上这所大学只是一种无奈,不是自己理想的选择,是抱着权宜之计来上学的。甚至是带着沮丧、遗憾和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的,也有的学生在考虑退学或转系、转专业,根本谈不上有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大多数新生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导致对前途的茫然、失望,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高中时代,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学习,给大学生活赋予了许多神奇的色彩,使学生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很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加之新生对学校的优势特色不了解,入学后发现现实并非完全如此,或感觉与想象中相去甚远,这种差距使得大学新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而且新生往往容易从校 园环境等表面现象对学校的实力做出评判。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后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感。

(二)、生活上不适应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天地。自我能否合理、有效的安排日常生活是生活适应的重要内容,进入大学校园,卫生要自己做,衣服要自己洗,饭要自己打,钱要自己算着花,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需要自己处理。

生活上的不适应还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这主要指大学新生对学校驻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貌等)、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等情况的不适应。

(三)、学习上不适应

学习动机不适应。中学时学习动机相对单一,就是考上自己期望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有的是为更好的报效国家而学习,有的同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而学习,有的同学是为了知识兴趣而学习,有的同学是为了完成家长的要求而学习,有的同学是为了获得毕业证书而学习,有的是为了以后的深造而学习,有的同学是为了“60分万岁”而学习等,不一样的学习动机,产生的学习动力强弱不一,学习的效果也有相应的差异。

学习能力不适应。大学生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学习要点。大学招生一般面向全国各地,不同地域基础教育的水平差异较大,教育落后地域的生源进入大学后基础较差无法适应大学队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教师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学生更多要靠自学。以至于一些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入学后第一次考试都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四)、环境上不适应

环境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管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

对管理环境不适应主要是指大学新生对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更强调大学向社会的过渡,大学在教学管理、考试制度、奖学金评定、宿舍管理和饮食服务等方面与中学不同,使许多学生产生不适应。

面对的是一些口音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的新同学。由于彼此之间的不了解和怕吃亏上当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起初不少同学之间都有一种相互设防的防范心理,习惯于用假面具把自己伪装起来。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五)、经济上的不适应

资料: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为什么不能给新生寝室装空调?”“我怀孕时,家里就花2000多元钱买了一台空调。孩子从小在南方长大,已经习惯了有空调的环境。报到后,我在宿舍里睡了一晚。半夜,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好像火快烧到心口了’……”说到这里,这位家长哽咽不已,当着近400名新生家长的面,泪流满面。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与近400名新生家长的对话会上,一位妈妈泪流满面的诉说引来在场家长的一片热议。

  家长热议 “孩子太娇贵”PK“自己出钱装”

  原本安静的现场一下热闹起来,有人鼓掌表示支持,有人议论纷纷。

  一位新生父亲说:“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娇贵了,那么多的大学生没有空调还不是顺利毕业了?孩子吃点苦有好处。”旁边的一位家长却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让孩子生活环境改善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错,武汉实在太热,我们家长也心疼。”另一位母亲跟着说:“孩子高中时宿舍都装了空调,到了大学反而没有了!”

  现场一位大三同学说,夏天是比较热,但最热的时候已经放暑假了。热也是在武汉难得的生活经历,很能锻炼人的。以后毕业了,想起室友们一晚洗几个澡的经历也还蛮开心的。旁边的一位家长却反驳说,社会是要进步的,现在又不是没有条件,实在不行,自己出钱装一个。

  校方回应 学生独立能力更重要

  顾海良校长表示,今年武大的新生中,89% 以上是“90后”,而去年这一比例仅仅是45% 。这代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备受呵护,在生活上依赖性很强。

  顾海良举例说,去年学校有个新生,家长临走前买了30件衬衣,编好号几月几号换,让孩子按日子穿完,放假一起带回家洗。 还有位母亲每隔一段时间来学校给孩子洗衣服。

  重点大学的新生中学成绩好,缺乏挫折经历,许多家庭又过度关爱,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顾海良指出,一旦进入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可能从“尖子生”一下子变成了普通生甚至“倒数”,同时也因生活习惯、家庭背景不同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问题,或在恋爱等方面遭遇各种挫折,就会突然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他希望家长和学校一起,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 ,放手让孩子“ 长大”,与学校一起帮助学生在不断独立成长中完成三大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市场经济环境下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新生经济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新生往往都是由农村或者中小城市跨入大城市的, 大城市 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及思想观念,在学生看来,与他们的生活格格不入,感觉到自己很土 气,产生自卑感。再加之能力、外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原因,很多学生会感觉到自己 处处不如人,在校园里总是低人一等。

2、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1) 生活适应

(2) 学习适应

当你不会演算一道数理化习题时,你一般是( ) A.马上去问老师或同学 B.放弃 C.请教老师或同学后,再找几道这一类型的题来做,力求把这一难点攻克 D.努力地想,或查参考书,坚信凭自己一定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A 的人:是只要有答案就可以呼万岁的人。总是怕麻烦而不愿去深究解题的过程和原理,总是不肯自己多动脑筋。 忠告:如果你这种习惯不改变的话,长期如此,会成为腹中空的笑葫芦。建议这种类型的同学学会独立思考,多悟,反省。 B 的人:不仅不喜欢动脑筋,而且是学习战场上的逃兵,遇到难题就举白旗。这样 的学习心态,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会给自己造成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慢慢地,就会 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最后会让整个学业都丧失掉。 建议:主动去请教老师或热心的同学,他们会给你帮助的。同时,应该发现自己在学业 上的兴趣,请老师帮忙,先订出计划,然后从易到难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C 的人:是灵活性很高、很有时间观念、很重视效率的人。只有在想不出的情况下,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 D 的人:是有过这方面成功经验的学生,也是富有探索精神、信心和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们一般学习积极、主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爱思考,善钻研,勤努力。 建议:有种强烈的钻研、 领悟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精神也是一名大学生必须具有的。在这种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 当凭借个人的能力与手头资料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该请教的还需请教他人。老师或同学的解析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这样做也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1、大学学习DIY中学时期,老师教学生是“手把手”领着教;而大学老师则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讲课都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授课进度也比较快。大一新生需要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大学里的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大一新生都需要花一定心思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

2、大学学习花样多。 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学习 10 门左右的课程,而且有两年时间都把精力砸到高考科目上。而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 40 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公共课和基础课,大三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大四重点进行毕业设计、做毕业论文。

3、大学学习游击战。 中学时期,我们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听课的也是固定的同学,但是在大学里,班级通常没有固定属于自己的教室,有时 12 节课可能在这一栋楼的某个教室学习,但 3 4 节课又会到另一栋楼去听课,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的同学,上自习往往也要自己找教室。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 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自学能力包括:独立确立学习目标、设立学习要求、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如何获取信息等。大学新生还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重要指标,人们更 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大学的环境有别于中学。在中学里,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管着;在家里,有爸妈操心,从学习到生活,一概不用考虑, 一心读书就行。 在大学里, 远离父母, 除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管理自己,管好生活以外,更要善于管好学习。大学老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地要靠自己去做, 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

(三)、人际交往适应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融洽的室友关系,不仅使你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就会给生活抹上一层阴影。“尤其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二上学期,宿舍矛盾会集中爆发。”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彼此还有些新鲜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互相都比较熟悉了, 一些个性差异、 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等到了下半学期,冲突会集中爆发,室友间的吵架、冷战非常多。有的是一个宿舍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有的是两三个人与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有的是一个人与 5 个人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使宿舍真的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呢?

1、尽量与室友统一作息时间,在日常起居生活中给予包容和理解;

2、不搞“小团体”, 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3、不触犯室友的隐私。尤其注意的是,未经室友同意,切不可乱翻其衣物。

4、积极参加宿舍集体活动。宿舍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室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 给予别人关心,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助室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助为前提的。

5、不拒绝零食和宴请。倘若不论零食或宴请,你都一概拒绝,时日一久,别人难免会认为你清高孤傲,就对你“敬而远之”。 最后只会引起别人反感。

6、不要逞一时之快。你夸夸其谈,想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

7、维护共同的生活环境,完成该做的杂务。

8、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日常矛盾。

9、建立宿舍公约 宿舍交往关键词。

尊重:要想别人尊重自己,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大家都是同学,是完全平等的个体,不能因为财富、籍贯等方面的差异而轻视任何一个宿舍成员。特别是宿舍内有家 庭贫困的同学时更要注意,这些同学通常会比较敏感,同室舍友在言谈举止上要多留心,避免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宽容: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其实细究起来都不外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要理解对方并非有意为之,试问谁会故意惹人讨厌?你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处理,如私下和他单独谈谈,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起正面冲突。退一步海阔天空。

互助: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生病时需要照顾,考试成绩不佳 时需要安慰,失恋时需要人开导……大家都是离家在外的孩子,互相伸出温暖的手,让离家的日子不寒冷。

友爱:中国人向来有“缘分”一说,大家由天南海北聚到这个小小的宿舍,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还要一起度过人生极其宝贵的四年时光,有太多的理由叫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缘,用心用爱去相处,你会多几个兄弟或姐妹。

三、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是解决大学生适应问题的有效手段

()引导大学生要学会学习

能否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直接影响大学的学业,并间接影响以后 的工作、生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 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了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首先,大学生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改进,要学会自主性学习,要了解大学的课程设置,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要正确估计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阶段性学习目标,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多维性学习,自觉参与课堂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努力提高学 习效率,善于利用网络等公共资源进行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做课堂的主人。

第三,大学生要广泛参加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 调、形象、表达及开阔视野等能力。

第四,大学生要学会自觉性学习,学会科学合 理的安排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习在计划中自觉落实。

第五,大学生要学会研究性学习,要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参与各项科研项目,通过具体的项目 培养创新能力。

()引导大学生要学会做事

古今成大事者,无不聪颖博学。这就说明知识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特别是 知识经济时代,不学必不成器。但是,读书破万卷的人如果不能学以致用未必能够 成就大事。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这个著名的理论,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教师 通过使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古人云: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这都说明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事。大学生学习做事应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做事失败而失勇,要择事而为之, 要训练自己热爱做事的品格。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喝等都说明,要学会合作做事,学会创新做事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大学生要掌握做事的三部曲:第一,先跟着别人做;第二,与人合作策划做事;第三,领导别人做事。

()引导大学生要学会做人

有人在大学的同班同学中作了调查,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成功的主要因素是 做人。 因为品行好的人将会拥有许多外力支持他成功,反之,将会有许多外力影响 他的成功。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要遵守两个要求,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法律是社 会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准则,是社会对个人的最低要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 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如何,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 而道德是社会对一个人的全面评判,它只有道德底线,而没有道德的最高限制,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是有赖于我们不断挖掘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推动力,是文明社会的滋润剂,中国有句成语叫德高望重,德高则望重,望重则宾筵,望重而声高,可见德同时又是一种凝聚力和领导力。

()引导大学生要学会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 题,那一定不能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生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及设计,做一只早起的鸟儿,勇敢冲过人生道道关卡和障碍,学会发展兴趣、培养兴趣,学会寻找与自己个性相适应的工作,把握好 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了解好职业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等阶段的活动规律,教育大学生做一名能正确把握自我的有用之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b71afc28ea81c758f57858.html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及适应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