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05 10:53: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C.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

D.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答案】 A

【解析】【分析】A.有误。手足指兄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内容。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基本的文化常识的积累。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始龀指六七岁,豆蔻指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不惑、知命、耳顺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故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3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 《小石潭记》《屈原》《海燕》《白杨礼赞》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高尔基、茅盾。

D. 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ABC正确。D项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实。

B. 成语温故知新”“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 “水落石出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是出自欧阳修的《岳阳楼记》。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

D.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错在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正确的说法是: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阴,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 佃农指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D.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背景和结语不是必要部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

C“变成沙僧的样子错。原著是牛魔王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吃元宵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另一个节日——元宵节。吃元宵是这一天最重要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8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是土地神,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9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与其它三项不同。此项属于干支纪年。己亥为天干之一,为地支之一。其它三项都是皇帝的年号纪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辨析。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刿论战》选自国别体史书《左传》,这本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齐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古代关于官职升迁变化有专门用语,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为降官之意,大臣辞职还乡则会用乞骸骨的委婉说法。

C.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中小说集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A.改为:《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改为: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D《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中课本内的注释的掌握,多留心多记忆,注意对选项要逐项审读辨析。

1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B. 保尔在筑路时,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无法正常工作,也曾迷茫动摇,后到公园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时,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想到要为理想而献身,又忘我投入工作。

C. 《儒林外史》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 艾青在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限的怀念。这首诗在发表时,他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所谓冰糖葫芦式结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背影》。

C.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D. “角声满天秋色里”“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都是古代的军中用品。

【答案】 C

【解析】【分析】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错。贴对联时,传统习惯一般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3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3)【生活中的】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 1)我从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可以从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我从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1)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甲骨文、篆书、隶书的字,都表示是一个象形字,左边是水,右边的字代表盛酒的容器。从书法中的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相关诗句很多,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借问酒家何处有—— · 杜牧《清明》;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的菊花和酒。

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说清楚饮酒开车的危害,从安全和守法的角度劝说,不能偏离酒后不能开车这一劝说主题。

142018514日早上,3U8633航班在飞行中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长冷静备降成都。

1)【观点论述】事故发生时,驾驶舱玻璃破碎,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机长刘传健沉着操控飞机,在恶劣的环境下,靠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备降。萨利机长刘传健得到网友盛赞。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航空史上的一次奇迹。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描绘了三国时期一位有责任感的名将在长坂坡救主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简要叙述出来。(60字以内)

3)【拟写对联】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古有名将救主展勇敢负责

下联:________

【答案】 1)这一创举是勇于担当的表现。其一,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机长仍沉着冷静,体现了其勇敢;其二,这次备降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因此,刘传健应受到社会的褒奖。

2)长坂坡大战中,赵云在混乱中与甘、糜两位夫人和阿斗走散。后来他找到糜夫人,糜夫人将阿斗托付于他。赵云抱着阿斗冲出重围,成功救主。

3)今存机长备降现沉稳冷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机长刘传健沉着操控飞机,在恶劣的环境下,靠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备降。萨利机长刘传健得到网友盛赞原因: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机长沉着冷静,勇敢担当,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根据对《三国演义》的阅读积累,判断出人物是赵云,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七进七出,曹操传令活捉赵云,赵云就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上联:古有名将救主展勇敢负责,根据刘传健的事迹,对出下联:今存机长备降现沉稳冷静

故答案为:(1)这一创举是勇于担当的表现。其一,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机长仍沉着冷静,体现了其勇敢;其二,这次备降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因此,刘传健应受到社会的褒奖。

2)长坂坡大战中,赵云在混乱中与甘、糜两位夫人和阿斗走散。后来他找到糜夫人,糜夫人将阿斗托付于他。赵云抱着阿斗冲出重围,成功救主。

3)今存机长备降现沉稳冷静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5中秋将至,我校九年级举办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两项月亮的别称。(   

A.太白

B.启明

C.婵娟

D.玉盘

E.金乌

2)自古以来,与中秋有关的神话传说很多,请分别说出以下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汤显祖《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

3)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你会设计一项什么活动来度过佳节呢?请写出活动名称并说明理由。

【答案】 1C,D

2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活动:家人围坐一起赏月谈心。

理由: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家人之间也很少有心灵的交流,在中秋之夜,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既情趣高雅,又增进了情感,岂非妙哉?

【解析】【分析】(1)月亮的别称太多了。如: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琼轮、白轮、冰轮、孤轮,飞镜、天镜、金鉴、玉鉴、圆轮、轮辉,晶盘等。婵娟: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玉盘:用玉做成的盘子,又指月亮。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所以选CD

2)要求分别说出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写的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从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两句中伐桂分析,描写是应该是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3)活动方案的情境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情境设计活动形式即可。从内容上看,要与中秋之夜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每逢佳节倍思亲赋予了中秋节浓郁的家和概念。在这个尽享天伦、祈福圆满的月圆之夜,每一颗心灵都是圣洁的,最容易被激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是绝好的增进情感的时机。如赏月谈心。赏月、品茶、吃月饼、倾吐心声等。只要活动健康向上、有意义均可。

故答案为:⑴CD

⑵ ①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活动:家人围坐一起赏月谈心。理由: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家人之间也很少有心灵的交流,在中秋之夜,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既情趣高雅,又增进了情感,岂非妙哉?

【点评】本题考查与月亮有关的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把诗句有关信息与神话传说建立联系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内容以及解读设计意图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16综合性学习。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首,亦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1)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什么是年俗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可以开始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如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来期盼来年的好运。

________

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补全下面的春联。(要求:必须含有字)

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        下联:________

上联:________        下联:新春纳福鹊登梅

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在淡化,继而逐渐消失。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过春节了。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意见。

【答案】 1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2)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

3)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赞同,理由充分也可)   

【解析】【分析】(1)要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年俗的本质属性等信息,把它们提取出来,整合在一起。如可提取分析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的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是写人,名题雁塔是可以看成主谓宾结构,所以可对猪拱华门登金榜为动宾结构,可对报吉祥又是平声字。这样所拟之句既符合上联的形式要求,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很连贯,更重要的是符合题干下联中必须含有字的要求。按同样道理,即可拟出句的上联。

3)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春节的意义:往浅里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往深里说: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故答案为:⑴“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

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赞同,理由充分也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注意句式应该运用陈述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的创作能力。考生要结合题干提示,以及上联或下联的结构特征进行创作,注意对联的相关要求和题干的要求。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来发表意见,立场鲜明,条理清楚,有根有据。

17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张老师您好。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20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您学富五车,久闻大名 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不吝赐教 将是我们的莫大荣幸。本应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见谅。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不耻下问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1B

2D

3A

【解析】【分析】(1久闻大名: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 ② 不吝赐教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使用得体。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这里使用恰当。光临寒舍: 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 ,这里使用不恰当;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使用不恰当。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2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相对,故排除AC白浪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故排除B。故选D

3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

故答案为:⑴B⑵D⑶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看准对象,把握分寸;适应场合,恰当用语;注意遣词,谦敬恰当;把握语体,用语准确;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8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涉及中唐时期的两位大诗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两人志同道合,写诗互赠。

2)《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为“________”

【答案】 1)白居易;刘禹锡

2)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解析】【分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涉及的人物一是作者刘禹锡,二是标题中的乐天:白居易。

(2)《水调歌头》是苏轼的名作,他父子三人:苏洵、苏轼和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五人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

故答案为:白居易;刘禹锡

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考查题型为填空题,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及相关知识的延伸,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B.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每更约两小时。

C. 谪,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就是贬官。

D.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中的中原是指整个黄河流域。

【答案】 B

【解析】【分析】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一夜即为五更,每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依次类推。故B选项中的一夜分为六更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0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三部分。

B.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59fdb3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e.html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