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安全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10-04 01:1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校园安全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基于校园安全危机矛盾突出的现实,将安全问题分为校园物理性伤害和校园暴力事故,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缺失是影响初中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做到教育到位、协作到位、校家教育联动到位、管理到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园安全危机;家庭教育;社会协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126-02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安全事故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已成为学校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校园安全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园物理性伤害,如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不当活动事故伤害,校园踩踏事故,校内交通事故,体育活动或课上活动随意造成的事故伤害,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体育活动事故伤害,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造成的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伤害,消防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学生身体特殊事故伤害,自然灾害事故,卫生事故,校园基础设施造成的事故等;另一类则是各种校园暴力事故,如斗嘴、辱骂、殴斗、群殴等有可能伤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等。

  一、造成校园物理性伤害的原因

  (一)学校安全防护基础设施不到位

  一方面,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布局不合理、检查不及时,导致校园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学校走廊内栏杆的高度设计不合理,或栏杆材质、质量低下容易变形;楼房过道、出口及楼梯的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校园内设有深水池、水井且没有栏杆、池盖、警示牌等防护和警示措施;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能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校园危房仍在“带病”使用;老化的供电线路没有及时更换;实验室通风不畅,器材破损、漏失、接触不良或过期实验药品未及时更换等。

  另一方面,学校防校园突发事件意识淡薄,宣传不到位。以校园消防事件为例,大多教师消防知识缺乏,很多师生分不清灭火器属于哪种类型,甚至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器材严重不足,或有缺损未及时修补和完善,或长期处于闭锁状态;有的学校开设了消防课但经常被占用;有的学校很少开展诸如消防演练等逃生实践活动,一旦发生火情,没有处理经验,师生不知如何应对等。

  另外,还表现在学校对校园安全管理重视不到位,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机制不健全。如学校没有专门的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或大多是其他管理部门兼任;大多学校都设有预防和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但这些办法和细则大都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设计不合理,更没有经过实践演练,实施起来大多空洞无效果,有的甚至连安全预案都没有;尤其是一些城市偏远学校,大多属“领导不看、经费不拨、校长不管、家长不问”的“四不管地区”,校园安全更是无从谈起。

  (二)初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的初中生,年龄大部分在13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体质与智力发展不协调,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如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图一时高兴而无法正确把握交往分寸从而“闹出”很多校园安全事故;交通意识淡薄,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骑车带人;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体育活动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等。

  此外,学生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尤其是自救自护能力差也是造成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如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逃生,不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经常光顾校园周边“三无”小吃摊等。

  二、校园暴力事故频发的原因

  (一)德育教育缺陷

   首先,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缺陷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孩子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有看似很充分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组织的队会;初中德育教育安排也不错,有共青团组织、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征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形形色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但各种校园安全危机的不断出现证明这种德育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笔者认为,在成绩压倒一切的评价制度面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教师真正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甚至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如此尴尬,是因为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同时又缺乏相应具体的政策来保障这一原则的实施,从而使得学校德育教育成为一纸空文。

  再次,对不同年龄学生德育目标定位缺乏合理的层次性。学校往往把对成人的德育目标简单化套在中小学生身上,使德育目标有成人化倾向。教师往往用对待成人的标准要求中小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等,教育最终要使学生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的品质,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但是如果不顾学生年龄和认识发展规律、道德判断能力而把这种标准强加于学生身上,其教育效果必将低效。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礼貌习惯、好公民观念教育等,只是利用课堂政治课讲述,而不去从行业规范要求和检查入手,不去抓养成教育,这只是要求学生知道,不要求学生做到,这根本达不到中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

  最后,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心理引导。当代的学生正处于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与竞争;初中阶段又恰逢心理波动较大的年龄,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还伴随着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常会因为受到挫折、困扰而产生情绪波动。所以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自认为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体质的迅速变化使他们最终选择暴力手段,从而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二)家庭教育缺陷

  家庭教育缺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陷,如家庭父母文化素质偏低,教育孩子时又不讲究方式、方法,经常用一些不妥当的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要么溺爱,要么粗暴,使孩子深受影响;另一方面是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使孩子对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产生了反感和排斥,从而产生厌学,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抵触情绪。笔者跟踪观察发现,初中学生表现不好,无心学习,抽烟、打架、早恋很大程度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三)社会大环境的缺失

  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夹杂着各种有害的信息,缺乏判别能力的青少年无法抵制这种网络毒瘤的攻击,而走上歧途。在各种不良信息中,网络游戏与色情网站坑害了一大批天真可爱的青少年。青少年痴迷网络游戏和色情网站好像成年人染上毒瘾一样可怕。这些恶习不仅搞垮了孩子们的身体,更搞垮了孩子们的精神,会毁掉孩子们的一生。如今孩子们身上出现的很多问题的确是网络惹的祸。网络游戏让这些只有十三四岁、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的学生痴迷,他们逃学、骗人只为了多闯几关;一些网站让这些心智还没有成熟的孩子误入歧途,出现早恋等问题。

  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缺失外,还有很多因素会诱发初中生产生校园暴力事件。校园安全好坏牵动者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因此,近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下工夫去保护学生的安全。

  三、 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策略

  (一)教育到位

  学校应该每学期开展三到五次法制、安全教育讲座。班级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户外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文明有礼、不疯狂打闹、不拥挤、不完危险游戏、不以身涉险等。

   另外,建立并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增强调试能力和社会活动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管理到位

  成立学校、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定安全预案,加强安全管理。让师生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的思想;抓好后勤管理,监控学生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杜绝“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三)校家教育联动到位

  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及时家访,多与后进生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指导家长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四)协作到位

  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共同做好中学安全管理工作,把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56d17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8.html

《浅谈校园安全危机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