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角下解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发布时间:2020-01-17 21:49: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批判视角下解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摘要】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表现福楼拜情感、愿望和理想的一幅图画,也是她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对平庸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它那吞噬生命本身的爱情追求如熊熊燃烧着的烈火,蹂蹿着现在,摧毁着未来,并给人以前进的希望和力量。本文在批判视角下解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关键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批判

大凡读过法国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作品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有关小夏尔·包法利的描述。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中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被后人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艾玛一生的悲剧。艾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深受宗教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不良影响。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她不满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她涉足上流社会,那种糜烂生活和庸俗卑劣的环境腐蚀了她的灵魂,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肉体上的需要使她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终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

一、对法国资本主义的批判

《包法利夫人》强烈的批判特色表现在对法国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小说中卷第八节“农业展览会”是极为精彩的一章。作为外省风俗画,作品中以浓重的色彩,渲染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农业展览会。这是当局宣扬成就、刺激农业生产发展的一次盛会。会场上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鸣枪放炮,一派在永镇难得一见的节日景象。就在这非凡的热闹气氛中,各种头面人物,上至省府参事,下至本地乡绅,粉墨登场。其中,药店老板奥默,上窜下跳,出尽风头;教堂执事赖斯迪布都瓦,趁机向参加会议的农民出租教堂的椅子,大捞外块;省府参事在主席台上发表演说,大肆吹嘘全国农村的进步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而罗多夫钻在二楼,甜言蜜语勾引包法利夫人,两个人一个慷慨激昂,一个窃窃私语,构成了绝妙的讽刺;小说的背景安排在1837年至1846,这一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较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也有了相应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改良尤为突出,正如小说所描写的,在种植、肥料、排灌等方面都有所改进。资产阶级当然不会放过机会对此大吹大擂。省府参事在会上对经济繁荣大加颂扬,处处商业繁盛,百业俱兴,处处兴修新的道路,仿佛国家添了许多新的动脉,构成新的联系;伟大的工业中心又活跃起来;……码头堆满了货物,信心再起,法兰西终于得到了新生。福楼拜对官方人物所吹嘘的这种繁荣升平作了深刻的揭露,他在展览会的发奖式中安置了一个老农妇勒鲁的形象。她穿着褴褛的衣服,走到衣冠楚楚的绅士面前,一脸老皱纹,干瘪了的坏苹果也没有她的皱折多……两只长手,关节疙里疙瘩,谷仓的灰尘、洗衣服的碱水、羊毛的油脂在手上留下一层厚皮,全是裂缝,指节发僵;清水再洗,也显着肮脏;苦干多年,闭也闭不拢来;好像明摆着这一双手,就是千辛万苦的卑微的凭证一样。这完全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剥削下被榨干了的形象,然而她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到头来却只换得一枚仅值25法郎的奖章!在这个场面里,“经济繁荣”的实质、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对劳动人民的欺骗,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会议结束后,头面人物全都留下来大吃大喝,而群众散去,每个人都各归原位:主人照旧骂佣人,佣人照旧打牲口,得奖的牛羊在角上挂了一个绿色的桂冠,照旧漠不关心地回栏里去。这是多么尖刻的讽刺,多么有力的批判。小说中所有这些描写,都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内涵,昭然若揭。因此作品一问世,就立刻掀起轩然大波,遭到政府攻击,报纸谩骂,教士仇视,帝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拿作者问罪。这正是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正是这部作品继《红与黑》和《幻灭》之后,成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又一部杰作的根本原因。

二、《包法利夫人》对现实主义的批判

在福楼拜之前,法国三位文学巨匠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已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之路。 然而,正是福楼拜通过其现实主义的写作把小说引向了客观并且条理性的观察写作之路。 福楼拜谴责浪漫主义,认为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危险,能够产生堕落,痛苦。 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就深受浪漫主义的毒害,最终走向死亡。福楼拜虽然拒绝承认被称呼为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实实在在是一个现实主义观察者。他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大量的资料调查创作的。

这种现实主义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作品的真实性上。《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题材并不是福楼拜编造的。《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取自现实生活。 夏尔·包法利是根据福楼拜父亲医院的实习生欧解·德拉玛的原形塑造的小说人物,德拉玛的妻子德尔芬-库蒂丽叶也就是包法利夫人艾玛的原型。 为了保证其小说作品中的真实性,福楼拜查阅了大量资料:为了描述艾玛服毒自尽,福楼拜声称亲口服下砒霜;为了不在艾玛的财政问题上出错,福楼拜亲自咨询律师;这种准确性还涉及人物的语言,每个人物都带有属于他自己阶层的语言特征。除了作品的真实性之外,《包法利夫人》 力求描绘出当时真实的世界。福楼拜把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夫人》叙述的不仅仅是艾玛的故事,还有夏尔、奥梅、莱昂、罗道尔夫等人的生活。 他为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的工笔画卷,那个单调沉闷、狭隘闭塞的世界,那些生活水平低下的人们的思想和活动。 福楼拜认为围绕我们的一切,不论是人物还是物品,都是不断变化着的,每一次都以不同的面孔出现,首先要仔细观察人和事物,然后还原其本来面目。 这样的写实态度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法国当时的生活。

三、爱情的悲剧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由于没有希望入驻上流社会,于是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独生女儿身上,送她去了一个修道院的寄宿学校接受贵族教育。在这里,小爱玛接受了物质化的资本主义贵族教育,读名著,学歌剧等等,贵族教育向她展示了奢华和崇尚物质追求的资本主义世。从此,在爱玛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物质享受的种子,修道院的教育和爱玛对浪漫爱情的追求成了她所有重心的所在,于是她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形成了,修道院成了爱玛爱情悲剧的开始。爱玛的婚姻特点可以这样概括:有热烈追求的女人加不懂感情、无生气、天资迟钝的男人。爱玛不勘忍受枯燥、无激情的家庭生活,她要获得爱,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必然要转嫁第三者,或儿女或情人。因此,生儿子的愿望落空后,她把希望转嫁给了情人。她对夏尔极其失望,然而夏尔对爱玛确实始终爱得如一。对夏尔来说,世界再大也大不过爱玛的一条丝绸衬群。从此可以看出爱玛在夏尔的心目中有多重。然而,夏尔是一个平庸的男人,一点情趣都没有,既无雄心,又无才干;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耍剑、放枪。谈吐就象人行道一样平板,这和爱玛心目中的骑士完全不沾边,也激不起她的情绪, 爱玛对浪漫爱情的幻想破灭了。 她意识到夏尔只是缺乏浪漫气质且极其平庸的男人于是她陷入了失望的苦闷之中。

爱玛原本是个天真纯洁的农村姑娘,当夏尔的胸膛不小心地擦过她身子的后背时,爱玛“满脸通红”。这本是一纯洁的女子,怀着对浪漫爱情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嫁给了包法利。原本打算做一个贤内助,在合情合法的婚姻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与包法利结婚后,她帮丈夫写措辞委婉的信索取诊费,做精致的菜款待客人,按自己的喜好布置家居。丈夫出诊回来很晚,女佣已经睡了,她便起来服侍他。此时的爱玛,虽然虚荣和浪漫都过了点头,但行事也算合情合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爱玛和丈夫参加了一次侯爵家的宴会,这次宴会给了爱玛强烈的视觉冲击,心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开始怨恨自己不幸的婚姻和人生,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年轻貌美,又有学问,然而却过着这么平淡的生活。而那些公爵夫人举止粗俗,却过着富裕的生活,她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就在这个时候,她在荣维尔镇认识了年轻俊朗的实习生莱昂。莱昂年轻浪漫,风趣优雅,而且富有诗意,面对年轻貌美的爱玛,莱昂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但是,但是他还是个腼腆害羞的小伙子,所以不敢对爱玛有所行动。爱玛虽然也很欣赏莱昂,但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爱玛还装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但在内心里,她渴望与莱昂来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然而莱昂的离去使爱玛心灰意冷。就在这个时候,情场老手罗多尔夫出现了。这个花花公子与爱玛老实巴交的丈夫完全不同,这个男人富有,浪漫,高傲,在他第一眼见爱玛的时候想的就是如何把她勾引到手。而爱玛也渐渐掉入他的虚假爱情中,进而想叫罗多尔夫跟她一起私奔,这时罗多尔夫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将爱玛甩掉了。就在爱玛陷入绝望时,她与莱昂再次重逢了,这次爱玛想牢牢地抓住她最后的希望,在巴黎和情人幽会,而把深爱自己的丈夫撂在一边,这种道德败坏的做法使爱玛的爱情更显得凄惨。在巴黎,爱玛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她一直暗中预支金钱。为了继续维持现有的梦幻生活,爱玛开始向高利贷商勒乐借钱,后来高利贷越来越多,爱玛开始时还能拿家里的钱来偿还,后来债务的增多超出了她的偿还能力。不得已,她开始向两个情人-罗多尔夫和莱昂借钱,但两个情人均以种种借口拒绝了她。爱玛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和情人的虚伪。绝望之际,爱玛吞下砒霜,临终时她听到时常来往的瞎子的歌唱,她喊道“瞎子!”“瞎子!”——这实际上是爱玛的临终忏悔,是她对自己一生爱情追求所作的结论,她死到临头才顿然醒悟:自己浪漫蒂克的追求如同瞎子一样乱撞,这是何等的荒谬!这其实也喊出了爱玛的荒谬追求和悲剧命运。

结论: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它描写了一个沉迷于浪漫故事中不能自拔的外省女子一爱玛蜕变、堕落、毁灭的一生。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当中,最牵动人心的是女主人公爱玛,那个既可怜又可恨的包法利夫人。她的美貌、爱情、优郁、希望和绝望,甚至于她的死,作者都不是以赞美的笔调来描写的。而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这个缺乏赞美的女人身上,可以领略到一种不认命的坚韧美、一种不屈服的抗争美。

参考文献:

[1] 杨春叶.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 魏少华.  平庸中的绝望与自毁——爱玛悲剧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04)

[3] 黄燕.  浪漫在现实中毁灭——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生悲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4] 梁敏英.  追求理想爱情的悲歌——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7(1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a3aa3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b.html

《批判视角下解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