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赶尸探秘

发布时间:2014-04-30 01:46: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湘西赶尸探秘
作者:赖广昌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07

        在中国,早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多年),人们就已经萌生了入土为安的观念。直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我国最常见的丧葬方式。然而,对于客死他乡的游子,落叶归根可能只是种奢望了。不过,在湖南,传说有一种特殊的方法能实现这种奢望——这就是赶尸,一种传说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

        据当地一些老人传讲,很多年前,如果你走夜路,碰巧便会遇见在山道上摇摇晃晃行走的一队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布衣,被一根草绳串在一起,个个面色煞白,好像石灰的颜色。有些尸体头上还戴着高筒毡帽,额上贴着画符的黄纸。这些尸队都由前面一个手执铃铛的人带领,尸体随着铃声前进。摇铃的人便是传说中的赶尸匠。

        赶尸匠手中的铃铛俗称摄魂铃,由于尸队只能在夜间赶路,赶尸匠在行走时摇动铃铛,除了引领尸队外,还有让赶夜路的人听见铃声赶快避开的作用。尸队投宿的店叫尸店,一般都不会见到主人,但赶尸匠在临走时,总会将住店的钱留在店中。而主人也只在月初或者月底去店中收钱。这些早已成为过去。现在,让我们走近湘西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去探询赶尸的千古之谜。

        “狐死正首丘,中国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条件坏到极点,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乡土观念极重,可又没一个是有钱人,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运尸出山,达到回乡安葬的目的。

        怎么办呢,唯有徒步行进才是经济之策,尽管费时劳力,但却费用低廉。于是,吆死人这种七十二行以外的职业便应运而生。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学这门技艺者必须拜师取经,方可得到公认,行走江湖,而且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胆子大。夤夜与死尸打交道,恐怖指数极高,若没有一定的胆识绝对干不了。二、身体好。在外风餐露宿,除了身体素质过硬,还得有一身力气。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背或扛。三、面相丑。相貌要丑陋得人见人憎为妙,让人一瞧就害怕,没有回头率,与此职业相匹配,使对方感到神秘莫测,毛骨悚然,直至吓得落荒而逃,以图保密和安静。

        赶尸匠的行头十分特别:他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套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画有阴阳八卦图案的青布帽,腰包掖着特制的

        关于赶尸的解释很多,大致来说,有如下几种:

        咒符说

        这种倾向于神秘主义的说法认为,赶尸这种法术属茅山术祝由科,在某些书籍和传说中甚至列出了详细的做法。例如有些资料中提到,法师要用辰砂放在死者的脑门、背心、心窝、手心、脚心七处以镇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压住并用五色布条绑紧,并且用神符护住尸体颈部,配上咒语,尸体就会站起来随法师离开,一路穿州过省夜行晓宿,直奔家乡而去。

        抬尸说

        在台湾《怪力乱神》电子报上,提供了一种比较符合电影表现的解释。这种解释是说,运尸人将尸体垂直地固定于两根竹竿上,像抬轿般运送尸体。具体的做法是将竹子在尸体腋下穿过,并将手臂紧紧捆绑在竹竿上。尸体穿着宽袍大袖的寿衣,遮挡住了竹竿,在夜里远远看来,就像是一队僵尸双手伸直在前行。加之竹子是有韧性的材料,在承载重物时会因竹竿弯曲受力而上下晃动,连带着,直立的尸体就像是在跳跃一般。

        背尸说

        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起源于解放初两个解放军战士的经历。在这种说法中,赶尸者实际上是轮流背着尸体赶路,借着夜色和宽袍大袖的掩护,故弄玄虚。不过这的确是重体力劳动,非一般人所能为也。而且,这种方式对于尸体防腐的要求比较高。

        分尸说

        这是一种有点商业欺诈性质的活动。在吉首大学文学院陆群教授撰写的《湘西赶尸》一书中,曾经提到这种运送尸体的方法。赶尸人将尸体肢解,把头颅和四肢装在背上背负的箱子内,而撒纸钱、提灯笼、半夜赶路等等古怪行径只是障眼法。同样的,这种方法也对防腐技术要求很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967326b84ae45c3b358cce.html

《湘西赶尸探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