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品读——研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诵读——品读——研读
作者:明学圣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0年第0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明确了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位置,强调了文言文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却依然存在背离母语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的规律的现象,不少教师讲文言文时依然是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依然是津津有味地讲解古汉语知识;依然是高考模式下文言文阅读的系统化训练。文言文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少了传统的诵读教学的传承;没有了品味赏析,少了意会的过程;没有了必要的鉴赏评价拓展延伸,少了独立思考的对此,我认为新课程观下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的整合,诵读”——品读”——“研读的过程。这里的诵读主要是传统的诵读教学,通过诵读,使学生对文章和感情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品读是对一些重要词语、句子进行探究、品味,把握其语言上的特点;是通过对文章的鉴赏,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下面谈谈新课程观下的文言文教学观:一、”:强化诵读教学,从感悟到理解1.强化诵读教学,做到熟读精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诵读教学。其原因也许是认为诵读教学效果差,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成绩;也许是因为缺乏对诵读的正确认识,认为让学生能死记硬背课文即可;也许是因为诵读教学随意性大、难度大,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控制语气、语调、节奏等,读课文时错读、漏读的现象十分普遍。
其实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宋代教育家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其步骤是:“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要求读要有一定的量,这样才可以达到琅琅上口的程度。读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种教学方法。
通过诵读,有助于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读是难以掌握的。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文,它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这就为文言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人说:“书读百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0bb95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5.html

《诵读——品读——研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