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文化镜像]河西走廊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3-03-15 01:47: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西走廊的文化镜像]河西走廊纪录片
一、想象边关:锁阳城的薛仁贵塑像
我曾随佛教学者桑吉扎西、摄影师苗光粼和李军相聚首都机场,搭上飞往银川的班机,去参加一个临时组建的西夏文化考察组。我们在银川稍有停留,会同要恢复西夏佛教文化的企业家王爱卿等,先考察了位于贺兰山大水沟的西夏离宫旧址,然后从银川乘夜车前往兰州,转乘一辆包租的汽车,背着朝阳,踏上河西走廊的漫漫之途。
按照我们从教科书中学到的,这是苏武、李陵、霍去病、张骞们曾经仗剑骑马所走过的路,也是“西游记”的唐僧玄奘们取经曾经走过的路。所不同的是,现代工业早已把这段绝域荒漠变成了中华版图上横贯东西的大通途:从陇海铁路到新修成的连霍高速,已经从东海之滨的连云港直通新疆边境上的霍尔果斯口岸,俨然实现了欧亚大陆桥的亘古梦想。
放眼中华版图,如果把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当我们的目光从西安向西移动,跨越陕西边境的时候,就进入到著名的河西走廊之省份——甘肃。扫视甘肃在整个亚洲版图上的形状,非常类似一只中部细长而两头大的哑铃形,那又细又长的中间一段,被北边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南边的青海省界紧紧地夹挤着,狭窄得几乎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把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图改换成一幅中国地形图,就会明白过来:所谓河西走廊的狭长地带,原来是由自然地形、地貌所决定的——青藏高原北端的祁连山,蒙古高原西南端的乌鞘岭,绵延上千公里,几乎是平行地排列在两个哑铃的球体之间,那所谓的“走廊”,就是由两大山脉之间所留下的狭长的类似天然通道的部分所构成的。我曾经在1991年陪同澳洲的朋友第一次进入河西走廊,那次是为了游览敦煌,从西安乘飞机到达酒泉再

转车,所以并未真正领略古丝绸之路的山川形势。这一次的驱车长途跋涉,总算弥补了缺憾。
考察组一路看了天梯山石窟、武威的西夏博物馆和文庙碑石、张掖大佛寺、嘉峪关长城,来到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原安西县),当天下午领略了与莫高窟齐名的榆林窟壁画和雕塑,次日专访以西夏壁画著称的东千佛洞,下午回程时顺道观赏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被誉为“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城遗址”,也是当年的绿洲变成今天大沙漠的经典案例。其最早建城应是西汉的冥安县,经历了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直到明代正德年间废弃,从公元1世纪延至16纪,长达1500年。
锁阳城这个名称来自汉族人后来的命名,本地原来叫苦峪城。说起锁阳一名的由来,还连带着一个中原王朝征西戍边的历史传奇:相传,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太子李治和大将军薛仁贵征伐西域,不料在苦峪城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的大军包围。在粮尽援绝的危险情况下,薛仁贵听从军医的高见,让士兵们就地采挖一种叫“锁阳”的野生植物充饥,食后出现奇迹,全体将士居然体力充沛,一直坚守到老将程咬金率援军前来解围。结果不仅保全了唐军,还里应外合,击败了哈密军队。这件奇事传到长安朝廷,天子喜出望外,下令将苦峪城改名为“锁阳城”。锁阳美名就这样随着中原政权的胜利而传播开来,直到明朝时国力有所衰退,将西疆防御线收缩到嘉峪关,才让这座用黄土铸塑出的千年古城堡彻底废弃。又经过400年风沙和雨雪,终于让当年繁华的大唐边城化成了破败荒凉、枯草凄凄的大片废墟。
我们一行人在这座大漠之中的古代军事堡垒流连忘返,随手就能够拣到汉、唐、宋、元各代遗留下来的瓷器碎片。由于这座古城至今还没有经过正式的考古发掘,说不定下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bf9dd0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22.html

《[河西走廊的文化镜像]河西走廊纪录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