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黄花梨木雕收藏家李宝琦

发布时间:2019-04-20 01:31: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访黄花梨木雕收藏家李宝琦

  2010年9月25~28日,收藏家李宝琦在西安美术馆举办了“黄花梨作品个人收藏展”。开幕式当日,数位木雕界大师齐聚古城,为其站脚助威。以往收藏家举办个人展览,鲜有作为展品作者的工艺美术大师亲临捧场的。李宝琦为人低调,几次接触,却反复提出不要宣传他。最终笔者以为了给后面的大师专访搭造一个恰当的于杂志“亮相”的平台,他才答应接受了采访。

  记者:从几天前参观您的黄花梨作品个人收藏展,我们看到您的藏品多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精品力作。是什么原因使您与木雕结下缘分?尤其如何跟木雕中的黄花梨木雕结下不解之缘的?

  李宝琦:我很赞同作家海岩的一段话:一件元青花瓷器如果是真品价值上千万,如果说是赝品价值不过几十元,最多上百元。请10个专家来鉴定,有5个专家说真的,有5个专家却说是赝品。这样问题就不好办了,哪怕有两个专家说是赝品作为藏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不舒服的。而黄花梨等木器收藏比较直观,看看纹理,嗅嗅气味,多多接触,几年下来自己就可以判断真假了。这是我选择黄花梨木雕收藏的一个原因。

  侧重于黄花梨木雕收藏,其实还是由阅读《收藏》杂志开始的。十年前我在你们的杂志上看到关于海南岛有“三宝”(海捞瓷、黎族服饰、黄花梨木)的文章。出于好奇,我在海南旅游时便开始询问这种树木。通过在当地了解,我知道了黄花梨树木只适合生长在一定的纬度下,且生长非常缓慢,几百年才能成材,而家居用的材料甚至是千年的树木。而且因它的品质是33种红木中的上品,气干密度为0.82~0.94/立方厘米。木材的气干密度就是木材在一定的大气状态下达到平衡含水率时的重量与体积比。以每立方厘米之克数为单位。气干密度越大,木材越重。黄花梨木质纤维走向不规则,含油量高,决定了这种木制坚固耐腐蚀,内应力小,不变形,是世界上最适合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雕件材料。所以,我一下就迷上了它。

  记者:请谈谈您的第一件木雕藏品。

  李宝琦:我的第一件藏品其实是木头根(话间李先生存旁边的袋子中取出了一块黄花梨木根)。后来我翻阅了许多有关黄花梨树木的史料,才知道在我国明末清初时,已将海南岛的黄花梨树木基本砍完了。大部分木材都用去制作了皇宫贵族的家具。至今保存在我们故宫博物院和美、英等国家博物馆内的明清黄花梨家具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而海南当地所剩下的黄花梨木料只有那些几百年前被砍伐后留在地表的黄花梨树木根部了。再有就是当地老乡家房子上的大梁、柱子和老农具等是黄花梨木了。鉴于此,我最初开始收藏时就选择了这些被人们忽略的树根和树头。我的第一件藏品就是在一户老乡家淘换的黄花梨树根。当时那块木头正被老乡家当作劈柴时的垫板,俗称劈柴墩,就好像我们切菜的菜墩子。老乡见我喜欢,要送给我,但我还是给了他几块钱。

  那时黄花梨树根、树头在海口的专营市场上只是十几元一斤。如果跑到偏远的老乡家去买还会便宜些。那时海南很热,我和老伴就坐着长途车,到边远的农村去,每次去一个地方最少就要一整天,那种疲惫、不舒服一股人难以想象。可是,每当费尽辛劳,收到一块我很钟意又喜欢的黄花梨树根时,那些爬山涉水的劳累就早已被兴奋的心情取代了。

  记者:看了您的藏品我们可否这样认为,采集列的术材再珍贵,但它们毕竟仅是大自然之物。如果经过人类艺术加工,就会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其价值会更大,也会登上大雅之堂。

  李宝琦:物以稀为贵!黄花梨尽管是珍贵的树材,似它毕竟只是一种材料资源。如何把它变成人人喜爱义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呢?我也想过很多办法。我曾经自己动手试着雕刻过,也拜过有名气的民间专业木器雕刻师傅,当时拜的那位师傅还将自己做活的一套刀具送给了我。可是60多岁的我开始学习木器雕刻时,一天下来常常是眼花、腰酸、脖子也疼,使我对“人过三十不学艺”这句古训有了切身感受。但当我看到市场上出售的木雕艺术品还不如我的作品料好、有美感、品位高时,便更加下定了要“好马配好鞍”,让这些天赐之宝在大师的手上增添光辉的决心。

  记者:通过您举办的这次展览,我们看到如王笃纯、冯文士、林学善等木雕界知名的大师前来为您的个人收藏展捧场,这是出人预料的。请问您是如何请动他们帮您加工这些珍贵的木材原料的?

  李宝琦:这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笃纯、冯文土、林学善等一行八人来西安参加我的个人收藏展,说实话我很感动。这些大师平日都很忙,能莅临我个人的收藏展是我的荣幸。与这些大师的相识是源于一年一度的杭州西湖博览会。有一年我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而且文化内涵和创意也很好,虽然他们从事的不是黄花梨木雕艺术,但是我马上意识到两者间均属木器,必定有相通之处,于是当场产生了要结识、认识他们的强烈愿望。后来我便拿着黄花梨木料去每个大师的家中拜访。大师们常不在家,所以我的登门多是扑空。但我从不气馁,大师不在,我就在那个城市等上几天。若大师还不见回来,我就先回去,过些日子再来。或许是因为我已年过六旬,又或许是我的反复往返拜访行动感动了大师,我终于先后结识了我国数位工艺美术大师,如冯文土、陆光正、吴初伟、高公博、虞金顺、林学善、王笃纯、郑胜宁、王笃芳等。七八年来,真诚交往使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因年龄相近,今天甚至可以以兄弟相称了。

  找到大师并与大师交流了我的想法后,大师们对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木雕技能雕刻黄花梨这种名贵术材也很感兴趣,有的大师甚至免费为我雕刻了作品。人师们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出代表我国当代木雕工艺最高水平的艺术珍品。比如冯文土临摹中国历史上名画家的作品,按照1:1的比例雕刻在金丝楠木上,使不易保存的纸上艺术再现于耐腐蚀的珍贵木材。王笃纯出生干黄杨术雕世家,80岁高龄,却不断创作出与当代题材紧密结合的木雕作品。还有陆光正擅长楼堂馆所中的大型雕刻设计,林学善擅长佛教达摩题材的雕刻,以及高公博的劈雕技法。正是因为他们在各自不同领域上独特又高深的造诣,才使得我的收藏―下提升了档次与价值。

  记者:您对未来收藏之路还有什么打算?

  李宝琦:这次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和我的藏友们拿出了30件藏品在西安美术馆举办了展览。说实话,这些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广大的木雕爱好者、收藏者来说,是难窥其一面真容的。所以我和藏友们一起在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通善坊筹建了这个“天木林”会所,将大师的作品陈列、摆放于此,为爱好_者提供了一个观赏、交流的平台,同时实现让我的独乐乐变成众乐乐的愿望。

  

  责编 水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5ec32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4.html

《访黄花梨木雕收藏家李宝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