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听颖师弹琴》教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发布时间:2020-05-05 00:18: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听颖师弹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诗中以作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感官经验的综合性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悠远的文明是由诗歌汇成的一条斑斓的河流,也是由音乐汇成的河流。古人喜欢听音乐,孟子就提到齐王好乐,《论语》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古乐也美,韩娥的歌声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秦青放歌能“声振林木,响遏浮云。”思来真令人心驰神往。我们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喜欢的歌和歌手,而今天,我们要随韩愈一同去回到唐代去领略一位唐代琴者的妙音。

二、简介作家、作品

1、韩愈相关的文化知识。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宦海浮沉,一直不得志。任吏部侍郎时,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动唐宪宗,险被处死。

2、写作背景

琴本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师旷弹《清角》风摧宫室等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到了“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唐代,琴却遭到世人的冷遇,只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常听琴、弄琴。琶师也乐意为他们演奏,并请求为之作诗,以留名于世。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弹琴。

三、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自读文本,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1)

昵(nì)昵 恩怨(yuàn 轩(xuān)昂(ánɡ)

浮云柳絮(xù) 百鸟喧啾(jiū) 根蒂(dì)

滂(pānɡ)沱(tuó) 嗟(jiē)叹 丝篁(huánɡ)

跻(jī)攀(pān)分寸 颖(yǐnɡ)师弹琴 遽(jù)止

奔赴(fù) 冰炭(tàn 省悟(wù)

(2)

跻攀 嗟叹 丝篁 滂沱 昵昵 划然轩昂 浮云柳絮 百鸟喧啾

(3)文言实词

昵昵儿女语 昵昵:亲近。

划然变轩昂 划然:突然。

未省听丝篁 丝篁:丝竹乐器,这里指音乐。

湿衣泪滂滂 滂滂:流泪的样子。

起坐在一旁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无以冰炭置我肠 冰炭:形容极端相反的两种感情。

恩怨相尔汝 尔汝:表示亲密。

22-3名学生范读诗歌,以读促思。

四、研习诗歌

(一)思考探究,分析诗歌内容(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惑)

1、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教师引导:场景有(1)儿女私语 2)勇士赴敌 3)云絮飞扬 4)众鸟喧啾 5)凤凰高飞 6)凤凰失势落千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以声写声,写出了音乐的缠绵婉转。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以形写声。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形写声,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在繁复的背景音乐下,主旋律昂然向上,骤然低落,戛然而止。

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依托,而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勇士慨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

2、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

教师引导: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化虚为实。

3、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使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

教师引导:这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美妙。诗人借助通感,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

4、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

教师引导:这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而是说自己从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以此来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

5、听音乐的过程中,诗人有哪些举动?又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诗人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坐在一旁”即在一旁起坐不宁,这实际上是说音乐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诗人已进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去了。这表明了音乐的魅力。而诗人“滂滂”落泪而“止之”是因为颖师的乐曲引发了他“冰炭”置肠的感受,这实际上也是通感。是说明诗人内心情感变化剧烈,一时火热,一时又冰凉,以至于潸然落泪了。

6、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音乐中具体是哪一部分引发他的情感?

教师引导: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为何“江州司马青衫湿”呢?是因为白与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情感上有共通之处。而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而音乐中“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生的写照,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

(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增进理解。

(三)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及写作特点。

1、本诗运用了正面描摹声音与侧面烘托琴声优美相结合的手法。前十句是正面描写,运用通感的手法,把抽象的音乐表现得生动、形象,这可以说是“以形显声”;而诗中“昵昵”“轩昂”“喧啾”,又是以其他声音来摹写琴音,又是“借声拟声”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诗人听后叹为观止、全情投入、不能自禁,形象地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

2、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在本诗中音乐是抽象的为“虚”,场景之具体可观的为“实”,这种借用通感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事物的手法,为以实写虚,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扩展应用

表现抽象的音乐必得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在诗词歌赋及其他艺术形式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作品。如情感中的“喜”“愁”“伤心”,如味觉中的“香”。

举例:“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种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思考: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音乐?

明确:正面描写如动作描写“一挥手”,比喻的修辞如“如听万壑松”。

侧面描写如尾句的景色描写,表面是在写景其实是侧面表现音乐的美妙,弹奏者技艺的高超,听着沉浸在其中忘却了时间。

多处用典如“绿绮”“一挥手”“万壑松”“流水”“霜钟”等。

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 2完成《导与练》关于本课的练习

八、附:板书设计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正面描写: 音乐 通感 场景

(虚)(借声拟声)(以形写声)(实)

侧面烘托:诗人的感受、反应 感伤身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2a7a8e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c.html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听颖师弹琴》教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