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

发布时间:2018-10-24 10:15: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

作者: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6年第11

        柯达公司通常被援引为未抓住科技转型的机遇从而断送自身前途的经典案例。这个案例的普遍版本是:柯达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但是,柯达却并未给予数码技术充分的重视,进而在眼皮子低下错失了发展机遇。然而,这个鸡汤故事其实是大有问题的。它忽视了柯达在发展中的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最重要的,在当时,柯达的高管是十分清楚数码技术在未来的趋势的,柯达难以转型的原因并不仅在于技术的变革,还在于市场环境与组织架构等多种因素。可以说,在多种力量作用下,柯达难以改变其业务定位。

        艰难的技术转变

        柯达凭借胶卷的复杂技术与照相元件的复杂性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竞争优势,唯有富士和爱克发·吉华集团才能给它带来一定的挑战。然而,从胶卷到数码成像技术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首先,基于通用半导体技术平台的数码成像技术与传统摄影工艺没有任何关系,它拥有自己的领域和学习曲线。其次,数码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门槛低,每个消费者都能够获取相应的设备。更重要的是,数码技术是模块化的,优秀的工程师可以购买各种零件而后组合成一部相机,而各种零件几乎分解了所有技术。可以说,摄影不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技术了。

        对于柯达来说,半导体技术远在其核心技术与组织能力之外。尽管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并实现了几项突破,但柯达已经不能在数码成像市场提供有突破的产品了。而与此同时,索尼公司却因起步早、技术底子好而在这一市场上脱颖而出了。技术革新的潮流一波接一波,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挑战或淘汰。就目前来说,当前鼎盛的索尼也因数字技术革新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一批新型公司,例如GoPro,又走向了顶峰。

        困难的缩减规模

        在技术变革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如何应对不断下降的胶卷销量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则也带来了另一系列的难题。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通过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资本效率是增加利润的很好策略,但是对于资本不断贬值的企业,减小规模往往很难进行,当产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固定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就已经难以承受了。在柯达的案例中,由于胶卷贮存期间有限,公司不得不在降低规模的同时规划出合适的产量,同时还要保证摊薄单位成本。柯达公司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当特定胶卷销量下降时,生产线会做出调整,资本成本增加。同时,产品的不持续性也迫使专业摄影师选择电子设备,这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分摊问题。最终,当影院从胶片转移到数字设备时,柯达再也难以承受高昂的单位成本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21f48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a.html

《柯达衰落的真实教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