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6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发布时间:2012-01-17 08:50: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6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四会市龙湾学校:练志强 20121

第四单元:统计

1 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模糊数据所误导,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提取统计信息。

3.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5.温馨提示:当扇形统计图中“其他”部分的占有率比已知占有率最小的部分大时,不能判定已知占有率最小的部分所代表的数据最小。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1.“抽屉原理”(一):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0非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介物体。

2.“抽屉原理”(二):把多于kn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

3.用“抽屉原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即弄清“抽屉”(“抽屉”是什么,有几个抽屉)和分放物体。

2)设计“抽屉”的具体形式,即“抽屉原理”。

3)运用原理,得出在某个“抽屉”中至少分放物体的个数,最终归到原题结论上。

4.温馨提示: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c<b),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1)个物体,而不是(b+c)个。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1 数与代数

数的意义及分类

1整数的含义: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自然数的含义:在数物体个数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一个自然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二是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如“3个学生”中的“3”是基数,“第3个学生”中的“3”就是序数。

20的含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正、负数的分界;表示起点(如零刻度);计数时0起占位作用。

3)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所以“1”是自然数最基本的单位。

3.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1+2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2-1,……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自然数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也可以说是不小于0的整数,即“非负整数”。

4.分数的含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注意:带分数只有化成假分数后,它的分子才能是这个带分数中含有分数单位的个数。)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组成。如“4

5.百分数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

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因此,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但分数可以有单位,而百分数绝不能有单位。

6.小数的含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或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单位是0.10.010.001,……它是十进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数分类:

小数

1)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纯小数小于1;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带小数大小1

2)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4.28是有限小数,π是无限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都有是无限小数。(4)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5)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计数单位和数位

1.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3.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就是10个较低的计数单位可以进成一个较高的计数单位(即通常所说的“逢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础进位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写法。

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不管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读数前通常先把这个数从个位向左四位分级,再按各数级来读。

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2.小数的读、写法。

读法:读小数的时候,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法: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分数的读、写法。

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数中分母的数,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的数。读带分数时,要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一个“又”字。

写法: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写带分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对准分数线,距离要紧凑。在列式计算中,分数线要对准“=”号中两横线的中间。

4.百分数的读、写法。

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写百分数时,要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数的改写。

1.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1)直接改写: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先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或8位(若小数部分的末尾是0要划掉),再在数后面加写“万”或“亿”字,中间要用“=”号连接。

2)省略尾数改写成近似数:先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再在这个数的后面加写“万”或“亿”字,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号连接。

2.求小数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把小数保留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按照“四舍五入”法省略。中间用“”号。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之间的互化。

1)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假分数的分母去除分子,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所得的商就是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原分母不变。

2)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3)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

2)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要看这个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如果是最简分数,就要看其分母中含有哪些质因数。如果分母中不含有2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含有2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看它们的位数。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小数的大小比较。

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3.分数的大小比较。

1)真、假分数或整数部分相同的带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2)整数部分不同的带分数:整数部分大的则分数大。

数的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关系: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应用小数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就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因数 倍数 质数 合数

因数和倍数。

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且a×b=c,那么c就是ab的倍数,ab就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

4.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5.既是2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奇数和偶数。

奇数: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

质数和合数。

1.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2是唯一的偶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2.合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1)检查因数的个数:即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数因数的个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

2)查质数表: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3)找第3个因数:这个因数既不是1,也不是这个数本身。没有第三个因数的数便是质数,否则就是合数。

分解质因数。

1.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运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先用这个合数的质因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得出的商如果是质数,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采用短除法,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在除的过程,有时也可以用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

5.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也采用短除法,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6.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减法的含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乘法的含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带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带小数倍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假分数或带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假分数(或带分数)倍是多少。

4)小数乘法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4.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2.乘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每次所乘得的积相加。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3.除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的时候,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再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四则运算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方法:(1)用加法验算:即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相加。(2)用减法验算: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加法验算:即差+减数=被减数。(2)用减法验算:即被减数一差=减数。

3.乘法的验算方法:(1)用乘法验算:调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2)用除法验算: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除法的验算方法:(1)用乘法验算: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余数=被除数。

2)用除法验算: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一余数)÷=除数

0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a+0=a a-0=a a-a=0 a×0=0 a×1=a a÷1=a 0÷a=0 1÷a= a÷a=1

四则运算的估算方法。

根据算式中各数的特点,估算时一般是将其中的大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原式通过口算便可求出得数。由于得数是近似值所以计算时要用“≈”连接。

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1.简单应用题:是指用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简单的加法应用题:

1)根据加法意义,求两个数的和。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3.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1)根据减法意义,求剩余。(2)求两数的相差数。(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4.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

5.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3)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5)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 ×c=a×c+b×c

运算性质:

1.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2.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a÷(b×c)=a÷b÷c a÷(b÷c)=a÷b×c

(a+b) ÷c=a÷c+b÷c (a-b) ÷c=a÷c-b÷c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四则运算分为两级: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复合应用题。

1.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分析此类问题,一般采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2.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列式计算。

4)检验并写出答语。

复合应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1.“归一问题”: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2.“归总问题”:此类题中暗含的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3.行程问题: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背向或相向运动的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4.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其中两种量求出第三种量。数量关系式为: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位“1”)

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分数应用是:关键是找准标量,即单位“1”。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1)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解题规律:甲乙的差÷乙。

2)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解题规律:乙×1±几分之几)

3)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解题规律:甲÷(1±几分之几)

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5)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式与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1.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就读字母的名称,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但要注意,在省略乘号的时候,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用字母表示除法、分数和比时,表示除数、分母及比的后项的字母不能为0

4.用字母表示运算结果时必须是最简明的式子。

等式和简易方程。

1.等式的含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却不全是方程。

4.方程的解的含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解方程的含义: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就是等式的性质(1)。

2.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就是等式的性质(2)。

3.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2),可以解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也可以间接设某个量为x,再通过这个量去求未知数)。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4.检验并写出答语。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

1.充分利用表示等量关系的关键词语。

2.利用常见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数量关系。

3.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4.利用计算公式。

常见的量

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及其同类量之间的进率。

2.质量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1=1000千克 1千克=1000

3.时间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1)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还有季度、旬、星期等。

2)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日、时、分、秒等其他时间单位。

1世纪=100 1=24 1=60 1=60 1星期=7

4)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

根据公历年份判断,整百、整千的年份是400的倍数,其他年份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反之则是平年。

4.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10 1=10

名数之间的互化。

1.名数的意义:计算的结果,要用数来表示,并且还要带上单位名称,通常把它们合起来叫做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如:1米、30天等;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350千克、15厘米等。

2.名数的改写: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乘,反之用进率去除。如果进率是101001000、……时,也可以把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来完成。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求比值和化简比。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关系式:x×y=k(一定)

3.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

一找二看三判断:即(1)找变化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3)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或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总份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作分得的分数,先求出总份数然后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1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x,然后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解题关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是解答比例应用题的关键。

2)解题步骤: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找等量关系。如果是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是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列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或反比例式。解比例。验算并写答语。

空间与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垂直与平行。

1.垂直和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相交(垂直是相交的特例)。

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的一点向该直线引垂线,从这点到垂足的线段的长,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角的认识。

1.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角分类。

三角形。

1.三角形的意义 :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所形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内角。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来分。

2)按边来分。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四边形。

1.四边形的意义:由四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分类。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

圆。

1.圆的意义:圆是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

2.圆的各部分名称。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0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

3.圆的特征。

1)在同圆或等圆中,d=2rr=d÷2

2)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面图形的周长。

1.周长的意义: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3.圆周率。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π”来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3……,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两位小数,即π≈3.14

平面图形的面积。

1.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2.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立体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异同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异同点。

2.长、宽、高的意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圆柱、圆锥和球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2.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图形与位置

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1.根据行、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2.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辩认方向。

在地图或平面图中,通常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而又学习班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词。如右图所示。

东北方向是东偏北450(或北偏东450),西北方向是西 偏北450(或北偏西450),东南方向是东偏南450(或南偏东450),西南方向是西偏南450(或南偏西450)。使用线路图。

1看懂并描述线路图。

1)根据方向标示弄清线路图的方向;(2)根据比例尺和测得的图上距离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3)弄清图中从哪儿按什么方向走,走多远来到哪儿。

2.画线路图。

1)确定方向;(2)根据实际距离及图纸的大小确定比例尺;(3)求出图上距离;(4)以某一地点为起点,根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确定下一地点位置,再以下一地点为起点继续画。

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统计与概率

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1.确定调查的主题和需要调查的数据。

2.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用于问卷调查)或统计表(用于收集现成数据)。

3.确定调查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测量,还是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信息。

4.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明确把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还是记录在统计表上。

5.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6.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预测。

设计调查表。

设计调查表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设计调查表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调查哪些数据;调查的方法是什么,例如是由每个调查者自己填表还是由调查者进行访谈填表等;如何记录数据,例如所调查的数据是写出来还是给出选项进行选择等。

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

1)单式统计表: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3)制作统计表的步骤:搜集整理数据;确定表的格式和栏目数量,根据纸张大小制成表格;填写栏目和各项目名称,并填写数据;计算总计和合计并填入表中,一般总计放在横栏最左格,合计放在竖栏最上格。写好表格名称并注明制表时间。

2.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在水平射线(即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即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据。

写上统计图名称并标明制图时间。

3)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提出问题,作出简单的判断、预测和决策。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个常见的统计量。

1.平均数:求平均数的实质主是将几个数量,在总量(和)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变为相等。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总数量及它相对应的总份数。

2.中位数:把调查得到的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其中处于正中间的那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是偶数个时则取正中间的两个,计算了这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有多个,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就有多个。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会用一定、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

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符合指定要求的游戏或方案。

3.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faca81b9d528ea81c779b3.html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6单元)重点知识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