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23-03-29 15:53: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1单元《石头和泥土》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课程标准所指明的,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之一。对儿童来说,土壤、岩石概念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第一次接触,意在从感性、具象的层面为学生创设认识不同颗粒大小的岩石特征的机会,为土壤、土壤圈以及岩石、岩石圈概念的发展打下基础。
低年级也是儿童学习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轻重、软硬、表面粗糙程度等)的关键时期,本单元的学习将给学生一个调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机会,引导学生认识石

头、沙子、黏土的特征及其多样性。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技能,发展好奇心、合作分享等科学态度。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用途。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黏土,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二课和第三课又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黏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3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五、单元活动导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51bf20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b.html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